钟源 刘星 张周飞
摘 要:“柔性管理”理念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之下,注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将管理过程看作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成长、自我教育的过程。新生入校后会面临学习、生活、人际等各方面适应性问题,将“柔性管理”理念应用于新生适应性教育中,在新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教育领域,以学生可接受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提升新生适应性教育成效。
关键词:柔性管理;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民主化、生活化,越来越体现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人性化教育、人本取向的教育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对于刚刚走进校门的大学新生,他们不仅面临着新环境下学习、工作、生活、人际等诸多适应性问题,更由于90后新生性格的复杂性和需求的多变性,使得新生适应性教育面临难度更大、要求更高、责任更重的挑战。目前高校的新生适应性教育普遍采用以教育者为中心、层次分明、上施下效的刚性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往往更注重“如何教”和“如何管”,但比较容易压抑学生的个性、忽视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降低教育成效。“柔性管理”理念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之下,注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将管理过程看作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成长、自我教育的过程。将“柔性管理”理念应用于新生适应性教育中,在新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教育领域,以学生可接受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提升新生适应性教育成效。
一、柔性管理的含义和特点
柔性管理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属于一组对立的概念,其主要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的心理及活动,把握人的行为规律,同时运用非强制的手段,感化人的内心,从而潜移默化地对其进行教育。高校学生的柔性管理并不是对刚性管理的全盘否定,那只能导致管理的无力与组织的无序,恰恰相反,它是以刚性管理作为前提与基础,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教育、引导学生,是对目前刚性管理的完善与升华,其作用也更加明显、持久和稳定。
总体而言,柔性管理具有以下特点:内驱性、情感性、持久性、适应性。内驱型指的是不依赖外部力量,而是激发出人的内在动力,从而使得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自觉地发挥出来。情感性是指通过发挥情感的凝聚功能,通过关心、爱护、尊重大学生,使他们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选择者,人与人之间可以进行心灵沟通和相互感应,并彼此示范和约束。持久性指的是让人们自觉自愿地执行规则,可以形成长期的规范行为。适应性则指的是在管理中主动适应和改变,革新内容,因势利导,并把握好“节”与“度”。
二、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面临的问题
第一,学习适应性问题。踏入大学校园后,首当其冲的问题是对自己大学所学习专业感到迷茫,这一方面来源于在报考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没有充分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人生目标等因素综合考虑,因此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学习目标缺失的问题。其次是学习方式方法的改变,大学教学方式同他们熟悉的中学教学方式有显著差别,使他们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加之原有学习方法不够用甚至不管用,新的学习方法还不会用等情况,导致大学学习困难。
第二,生活适应性问题。在高中应试教育的环境下,许多学生形成了封闭,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尤其是很多新生是第一次离开家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对面大学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独立生活方式,面对集体生活中同学间的生活习惯差异,面对学校里五湖四海的同学独特的地区文化差异,这种同学间的“异质化”使得他们之间更容易引起冲突,造成心理上的困惑与迷茫、生活中的不适应。
第三,人际适应性问题。缺乏社交积极性,缺少必要的社交技巧,不知道如何与不同性格、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相处是新生人际交往问题的主要表现,在实际的社交当中容易陷入窘迫的情况,严重者甚至表现出情绪紧张、心烦失眠、出现社交恐惧等症状。例如不习惯与人交往,长期缺席集体活动;不愿与异性交往,不知道如何处理与异性间的关系;与寝室同学关系冷谈,甚至出现恶语相向的紧张状态。
三、柔性管理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第一,柔性激励,启航教育。激励是推动新生奋发有为和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适应性教育中帮助新生快速进入大学学习状态,树立远大目标的重要方法。通过启航教育,针对新生所处的不同阶段、不同情况及不同个性特点,有的放矢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与手段,如理想激励、榜样激励、荣誉激励、竞争激励、参与激励等,同时配合主题宣讲、经验交流会、名师讲坛等形式,开展校院历史文化教育、專业教育、培养方案指导、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际关系讲座、生涯规划教育等,帮助新生尽快调试好新的学习生活状态,找到大学的目标和方向,合理规划未来,向着梦想扬帆启航。
第二,“无为而治”,朋辈教育。“无为而治”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无为”不是不管或少管,而是尊重其客观规律“顺势”去“善为”。研究表明朋辈群体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因为年龄、生活经历、成长条件上的相似性,朋辈之间的影响力甚至超过父母和老师,优秀的朋辈教育群体身上所具有的奋发进取的精神、自立自强的态度、熠熠生辉的成绩往往能够深入影响新生。新生在适应大学的过程中,在学业、生活、人际等方面普遍需要指导和帮助,学校可以建立学长团、互相社团、宿舍园区自律组织等朋辈群体,朋辈群体从9月份迎新开始就能够几乎零距离贴近新生,陪伴新生度过开学、军训、上课等最容易产生不适应的阶段,将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经验和技巧潜移默化地传递给新生,帮助新生解决适应性问题。
第三,以人为本,内化教育。以人为本在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就是“以生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制定新生适应性教育方案前必须进行调研,关注新生特点、了解学生需求、沟通学生思想,紧紧围绕“培养人才、服务学生”这一主题,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文化人,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指导,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将教育内化于心。在新生适应性教育中一方面要增强新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将单一的“老师管教”改变为“老师教、学生管”,对学生充分信任、大胆放手,在老师的教育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参与到学生管理过程中,这样一来,学生才会更加主动地配合管理工作,从自我做起,互相督促,共同进步。例如在各高校中施行的“学生党员查寝”、“学生自主无手机课堂管理”、“宿舍自查”等形式,提升新生入校后的自我监督、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总结能力,提高他们调节与控制自己思想与行为的自觉性,从而把社会、家庭、高校对学生的期望变为个人的目标与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汪露.柔性管理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J]. 教育现代化,2017.
[2]阮文杰.柔性管理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探讨与实践 [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报,2006.
[3]杨钋,毛丹.“适应”大学新生发展的关键词——基于首都高校学生发展调查的实证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
[4]庆承松,张勇.美国高校新生教育发展及启示[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
[5]韩浩亮. 柔性管理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J].时代教育,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