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大别山精神” 开创大学生教育管理新途径

2018-03-30 10:57张莉
学理论·下 2017年9期

张莉

摘 要:新形势下大学生出现奉献精神淡薄、艰苦奋斗观念不强、求真务实精神减弱等现象,因此加强大学生教育刻不容缓。信阳农林学院身处大别山腹地,弘扬“大别山精神”责无旁贷,以信阳农林学院为例,对在校大学生以弘扬“大别山精神”为导向,在入学教育、专业教育、社会实践、就业指导四个方面进行新途径的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管理;信阳农林学院;大别山精神

中图分类号:D0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9-0245-02

大别山位于中国湖北省(鄂)、河南省(豫)、安徽省(皖)三省交界处,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鄂豫皖抗日根据地和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的目的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别山精神”熠熠生辉,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别山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面对当今部分大学生奉献精神淡漠、艰苦奋斗观念不强、拜金主义涌现、沉迷网络世界等诸多问题,大学生教育管理形势严峻。信阳农林学院身处大别山腹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历史优势,弘扬“大别山精神”责无旁贷,依托信阳地方丰厚的红色文化,因地制宜开辟大学生教育管理新途径势在必行。

一、红旗不倒的“大别山精神”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纵观1921年至新中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奋斗历程中,大别山地区始终红旗不倒,高高飘扬。“大别山精神”的红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大别山区军民在长期革命战争中用鲜血和生命树立起来的伟大旗帜,它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都是中国革命精神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改革开放以来,大別山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迅猛。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思想文化彼此交织、相互激荡,社会思潮空前活跃,但是“大别山精神”的旗帜没有倒,而是被赋予新的内涵,并在不断培养新一代接班人。仅在信阳地区,信阳师范学院、信阳农林学院、信阳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就达五万人之多,一方面 “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可以为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另一方面学生毕业后可以将“大别山精神”带到工作岗位中发扬光大,开枝散叶。通过“大别山精神”这面旗帜的引领,可以进一步汇聚老区高校资源,发挥人才和科研优势,帮助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成人成才。2015年7月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校联盟在信阳新县成立,信阳农林学院积极响应参加,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办学理念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增强内生动力,提高办学水平,不断提升为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大别山精神”历经革命战争年代和改革开放巨变的时代,始终不改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根本宗旨、政治本色,这是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是我们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教育管理最好的营养剂。

下面笔者以信阳农林学院为例,分析大别山地区高校继承“大别山精神”的有利条件和对弘扬“大别山精神”开辟大学生教育管理新途径的一些探索。

二、继承“大别山精神”的有利条件

1.人文历史优势

信阳农林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信阳。信阳自古以来人杰地灵、英雄辈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楚相春申君,是上海、苏州等地人文始祖;楚国令尹(丞相)孙叔敖,助楚庄王称霸,为战国时期最著名政治人物之一;宋朝著名宰相司马光,著有《资治通鉴》,对中国的史学界有极大贡献。革命战争期间,涌现出许世友、李德生、尤太忠、万海峰等一大批革命将领,立下赫赫战功。这些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正是“大别山精神”不竭的力量源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时代弄潮儿不断披荆斩棘、开拓进取,再创新的成就。

2.红色资源优势

信阳是一座革命红城、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也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是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培育出红一军、红四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多支红军主力部队[1]。在革命战争年代,信阳共有三十多万优秀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许世友、李德生、万海峰、尤太忠等百余名信阳籍将军从这里走向全国。信阳拥有鄂豫皖革命纪念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罗山县何家冲等十余处爱国主义教育展馆,战争年代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拥有厚重的革命历史,分布在各个县区的革命遗址就有几千个。信阳农林学院依托信阳地区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先后开展了多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活动、红色景区志愿服务活动、红色文化宣传活动,坚定不移地继承“大别山精神”,为大学生教育管理提供了有利的实践条件。

3.政策扶持优势

大别山革命老区高等教育由于历史原因、经济发展、区位因素等发展相对滞后,不但不能与重点城市、沿海城市的高等教育相匹敌,即便与中部其他区域的高等教育、甚至与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相比较,该区域的高等教育发展也落后不少。2015年6月,《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正式批复,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三次提到信阳农林学院。信阳农林学院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唯一一所农林本科院校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以此次政策扶持为契机,进一步继承弘扬“大别山精神”,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促进学校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三、弘扬大别山精神,开辟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新途径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大力建设校园文化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2]信阳农林学院依托《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将弘扬“大别山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探索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新途径。

1. 弘扬“大别山精神”,加强新生入学教育,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入学教育是学生迈进大学的第一堂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事关学校校风、学风和培养目标的实现。良好的入学教育可以为新生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学业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在入学教育中深入开展“大别山精神”红色文化教育,能够有效促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艰苦奋斗、不畏艰难的精神。在新生开学之际,采用学校集中教育与学院分散教育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以爱国爱校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大别山精神”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对大一学生一改以往“老师讲什么,你听什么”的形式为“你想听什么,老师来讲什么”的形式,通过红色文化宣传校情、院情简介、学校规章制度教育、《安全知识手册》学习、新生素质拓展训练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寓教于乐,让爱国爱校深入学生内心,在新生中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机制,营造“知荣辱、讲文明、促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2. 弘扬“大别山精神”,加强学生专业教育,形成刻苦钻研的学风

大学生专业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成才。学生专业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情况、学校的名誉声誉和大别山的经济发展。把“大别山精神”融入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形成刻苦钻研的学风,用“大别山精神”不断鞭策自己,弘扬科学精神,培养专业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校通过举办各种学术报告会、征文比赛、科技竞赛等,帮助学生拓展了眼界,提高了专业技能,营造了浓厚的校园学习氛围。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展,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提高,陶冶了情操。从而树立了良好的校风班风,形成了刻苦钻研的学风。

3. 弘扬“大别山精神”,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奉献精神

社会实践是学校“大别山精神”文化的展示平台,是培育学生创新奉献精神的主要阵地。学校大力引导大学生参加社會实践活动,组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队,开展了关爱革命老区留守儿童、红色文化调研、红色景区志愿服务等多项针对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实践活动。活动团队足迹遍布大别山山区的农村、城镇、企事业单位,收到了实效并受到服务地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使学生充分理解大别山精神的内涵,在实践中感受革命前辈的艰辛,弘扬“大别山精神”。把学校特有的“大别山精神”财富融入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对学生创新奉献精神的形成产生了积极影响。

4. 弘扬“大别山精神”,完善学生就业体系,实现宏伟的人生价值

2016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刻不容缓,完善大学生就业体系迫在眉睫。根据麦可思研究报告,出现就业难的现象在于大学生期望与岗位需求不匹配。当今大学生缺乏行之有效的职业规划,引导大学生用“大别山精神”认真对待工作机会,不畏艰辛,寻找符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学校积极鼓励学生“勇当先锋”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加强择业观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面向基层就业,使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了功能齐备、指导科学的教育体系,对学生实施全程职业指导。2015年信阳农林学院在中国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银奖。

四、总结

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3]。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教育管理途径是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充分弘扬大别山精神,开辟大学生教育管理新途径,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和专业技能,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能够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别山地区未来的建设者;对于在新形势下大别山高校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仝丽.信阳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调查与思考[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3).

[2]夏鑫,王淑红,张维,邵晶晶. 依托“太行山精神”构建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1(26).

[3]张威,余维祥. 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价值探析[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