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前中国共产党在冀察平津地区的统战工作

2018-03-30 01:41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抗日政务委员会

包 巍

(燕山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冀、察两省与平、津两市是七七事变前中国共产党在北方进行统战工作的重点地区。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国民政府在北平成立了以宋哲元为委员长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管辖冀察平津地区的军政事务。关于中共与冀察政务委员会及其所辖地区民众的关系,现有研究关注不够。①事实上,中共中央北方局在冀察平津地区的统战工作是中共统战工作的关键一环,对冀察政务委员会与日折冲、第二十九军卢沟桥抗战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将中共在冀察平津地区的统战工作进行深入研究。

一、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分裂与中共北方局统战工作的转向

中共于1924年成立中央委员会北方局后,其统战工作开始向北方拓展。但是,由于北方局势动荡,中共中央委员会北方局存在的时间并不长。1935年5月,以中共河北省委常委为基础,重新组成了中共中央北方局(以下简称“北方局”),使中共在北方的统战工作有了一个较为固定的负责机构。北方局一经成立,即面临着斗争形势严峻、群众基础薄弱的考验。7月7日,在《何梅协定》的制约下,国民党中宣部公开电令各地国民党党部取消群众抗日运动,致使在冀察平津地区中共发展的“左联”“文总”等组织均无法再进行公开性活动,“整个北方局能够联络到的党员不过三十人左右”[1]。在这种情况下,为贯彻执行中共临时中央局在《关于最近华北事变与党的紧急任务》中要“经过广大的群众路线深入各反蒋派进行与建立下层统一战线,威迫上层走向反蒋的军事行动”[2]512的决定,北方局不能再以增设团体或组织的方法来开展群众工作,而只能以由国民党左派倡议成立的仍可公开活动的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为载体,将对群众的统战工作聚焦在当时比较活跃的学生身上。

对学生的统战工作是由冀察平津地区的众多地下党员和共青团员直接完成的。为救济山东水灾,北平的部分学校于1935年8月成立了黄河水灾赈济会,并以此会为基础建立了北平学生联合会,地下党、团员彭涛、姚依林、黄敬、郭桂英等为主要负责人[3]。在日本造成的民族危机面前,北平的学生运动逐步高涨。11月5日平津十一校学生自治会抓住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即将召开的契机,公开在《大公报》上发表向六中全会的呈文,要求“尊重约法精神,开放言论自由,集会结社自由,禁止非法逮捕学生”[4]。11月24日,北平文化教育界发表宣言,“反对一切脱离中央和组织特殊政治机构的阴谋的举动,我们要求政府用全国力量,维持国家的领土及行政的完整”[5]。12月9日,以北平学生联合会为骨干的轰轰烈烈的一二九运动爆发。

一二九运动后,南京国民政府对学生采取“怀柔”政策,试图以选派代表赴南京聆讯的方式消减对立情绪,和平结束学运②。北方局则以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来延续左倾道路,号召学生转变为战士,为反对日本、反对南京国民政府和反对当时在天津酝酿成立的冀察政务委员会而战斗[6]46,导致此后的学生运动走向激进,逐渐失去社会的同情与群众的支持。

1935年底,中共中央开始调整政策,逐步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初,刘少奇到平津主持北方局工作。针对3月31日北平学生进行的抬空棺游行活动③,刘少奇指出:“从这次行动中所表露出来的关门主义与冒险主义之严重性,将给北平人民的救国统一战线以极大的损害……那几个参加的同志是做了一个错误”[7]13。4月13日,刘少奇公开向全国各界发表宣言:“不论任何派别,只要他们用事实来抗日与反对汉奸”,“共产党不独不破坏他们的政权”,“而且用一切方法援助与拥护他们”[8]23。这一主张贯彻了中共中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纠正了以往的工作方式。在刘少奇主导下,学生运动逐渐开始由对抗政府转为支持与拥护政府抗日,将游行口号改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欢迎爱国军警同我们一起抗日”,以慰问、宣传、申辩等多种形式开展对社会各阶层民众的工作,争取了社会的同情与支持,为冀察平津地区的统战工作做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二、北方局对第二十九军基层的统战工作

七七事变前夕,依据《何梅协定》,蒋介石的中央军被迫撤退出河北,第二十九军成为驻守冀察平津地区并与日本相抗衡的主要军事力量。第二十九军处于华北对日最前沿地带,其军队的政治取向对华北局势的演进至关重要。在1933年的长城抗战中,第二十九军曾血战喜峰口并取得对日大捷,完全可以成为中共统战抗日的对象。因此,北方局在调整工作方向后,将学生运动的口号调整为拥护军警抗日,实际上即是向第二十九军释放友好信息,同时也提示第二十九军不要忘记抗日的光荣传统。

北方局对第二十九军的统战工作由秘密工作与公开工作两部分组成。其中,秘密工作通过北方局秘密派出的共产党员来推进,公开工作则以北方局指导下的民众活动为载体。

首先,建立秘密党组织。北方局兵运领导小组副组长的刘子厚长期在北平从事地下工作,在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之前即在第二十九军中负责建立了士兵支部。此后,士兵支部与师团级干部的联系逐步建立起来。

其次,对士兵开展抗战宣传工作。在刘少奇的具体指导下,北方局秘密派出一批共产党员以进步青年的身份进入第二十九军。以张克侠为例,他在二十九军中积极对士兵进行抗战教育,“要求所属官兵每日三餐和睡觉前必须背诵‘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12]67。他还推动第二十九军官兵在抗日问题上与中共合作,在七七事变前夕将第二十九军拟定的对日“必要时撤出北平,保存实力,以待全国抗战”[12]68的方案及时传回共产党方面,并按照党的指示建议宋哲元采用“以攻为守”的方式应对危机。

再次,通过民众公开活动鼓舞第二十九军的抗日士气。北方局抓住第二十九军的爱国抗日传统,在冀察政务委员会对日折冲、第二十九军进退不定的背景下,多次通过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众活动,在抗日问题上对二十九军给予支持和鼓励。在北方局的指导下,1936年下半年以学生为主体组成的民众慰问队多次参观第二十九军的秋季演习,在慰问过程中喊出“拥护二十九军保卫华北”“卫国干城”[13]26等口号,极大地鼓舞了第二十九军的士气。受到北方局指导的学生统战活动的影响,第二十九军与学生展开了多种合作。第二十九军聘请化学系学生,设立“烟幕训练班”;招考北平、天津、沧州、保定等地区的青年学生,成立南苑军事训练团,计划进行为期3年的训练,训练结束后分配到二十九军任下级军官;1937年春,组织了学生军训团。

三、北方局对冀察政务委员会与宋哲元的统战工作

冀察政务委员会是半独立于中央的地方政权机构,出于对日折冲周旋的考虑,不对政治取向公开进行表态,但“守土卫权”的行为取向却逐渐明朗。在学生运动激进化阶段,冀察政务委员会试图增设教育委员会,从南京国民政府手中取得教育权,后来为防止日本以此为借口加紧华北分离中央活动而放弃此举。

一二九运动期间,北方局受左倾思想影响,曾将斗争矛头直指冀察政务委员会,大幅度地失去了自身活动的空间,使统战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刘少奇接手北方局后,重新对冀察政务委员会及其委员长宋哲元进行分析,认为争取宋哲元为首的地方实力派是北方局在冀察平津开展统战工作的重点,宋哲元与第二十九军的光荣传统与对日没有妥协到底的态度使统战工作有成功的希望。

北方局对冀察政务委员会进行统战工作的最大难点在于对“防共”问题的处理。宋哲元本人并不赞同马克思主义,在多次讲话中提到要反对“共产党劳工劳农的宣传”,认为“到了无阶级时候,社会必然大乱”,所以要“彻底打倒被赤俄利用的共产党”[8]4-5。但从巩固自身权力与地盘的考虑出发,宋哲元对共产党更倾向于敬而远之。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后,日本在华北开展活动时便不能绕开冀察政务委员会。1936年2月下旬,红军为了解决粮食与兵源问题,渡过黄河,东征山西。日本抓住口实,以“共同防共”压迫冀察政务委员会,企图控制整个华北地区。所以,“防共”问题成了冀察政务委员会对日折冲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宋哲元不管愿意与否,都必须面对与中共的关系。他既要按照南京国民政府作出的“冀察政务委员会在平与日方代表,徐世英大使在东京与日方外务省,张群外长在京与日使有田八郎,同时作多方面之折冲”[9]92的模式进行对日折冲,同时又处处向日方表示有能力自己解决华北的“共党”问题,力争实现“自主防共”。可见,他关注的重点是自身的利益安全,对共产党的防范是被迫之举,曾多次明确表示要“救国难”,“为人民谋幸福”[8]25。基于此,北方局判断如果以“联合抗日”为主张,对冀察政务委员会及宋哲元的统战工作是可以取得突破的。考虑到冀察政务委员会的特殊性与统战工作的艰难程度,北方局从多个层面展开了对冀察政务委员会的统战工作。

首先,引导学生拥护冀察政务委员会抗日。一二九运动期间,学生在提出抗日主张的同时反对冀察政务委员会,结果不但无助于抗日,反而孤立了自己。1936年初刘少奇主持北方局工作后,北方局客观研究时局,认定宋哲元“还不甘愿卖国当汉奸,还有转向抗日的可能”,所以抓住日本因冀察政务委员会坚持“自主防共”而企图将第二十九军驱逐出华北的时机,引导学生喊出“拥护宋将军抗日”的口号,并进行反对第二十九军南调的游行活动。宋哲元与冀察政务委员会很快改变了对学生运动的消极与被动应对方式,开始引导学生走向学业报国的道路。1936年夏,冀察政务委员会以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为契机,通过考试招录了一大批毕业生为冀察政务委员会及其所属平津两市各机构服务,为学生抗日报国提供了可行途径,冲淡了日本对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控制企图。受北方局统战工作的影响,宋哲元与冀察政务委员会逐渐认识到只有通过抗日救国才能解决其所处困境。

其次,协助中共中央与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建立秘密联络。在1935年12月召开的瓦窑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要把敌人营垒中的一切争斗、缺口、矛盾统统搜集起来,以资当前反对主要敌人之用。基于这种统战思想,中共中央开始大力开展对国民党地方实力派上层的统战工作,宋哲元是其中之一。中共中央派张金吾为驻宋哲元处联络代表,毛泽东在给北方局情报局长王世英并转刘少奇的信中对此行动指示道:“张金吾同志为向宋哲元接洽之代表,不论此次宋处接洽成否,必须向宋及二十九军继续工作。”[10]157-158这既是对刘少奇接手后的北方局统战工作的肯定,又进一步指明了今后的工作重点。

实际上,宋哲元与共产党之间的历史渊源早在其追随冯玉祥的西北军时期就开始了。由于冯玉祥与共产党的往来,西北军系统普遍建立了政治部,宋哲元第四方面军的政治部主任吴玉玺、秘书刘贯一即为共产党员。大革命失败后,宋哲元军队中仍然有一些未公开身份的共产党员留了下来,很多成为他的亲信和骨干。在共产党方面主动派出代表后,宋哲元也派出刘子青为联络代表,秘密抵达延安,向中共中央表达了“情殷抗日”的态度。毛泽东在给宋哲元的信中肯定了其“一面联合华北人民群众作实力之准备,一面恢复一九二五至一九二七年西北军光荣历史时期曾经实行之联俄联共政策”,表明“一俟时机成熟,实行发动大规模之抗日战争,则不但苏维埃红军愿以全力为先生及二十九军助,全国民众及一切抗日力量均将拥护先生及贵军全体为真正之抗日英雄”,而由于“国内统一战线大有进步,红军主力渐次集中,国际联系已有把握,凡此均非徒托空言,而有实际力量,足以资为抗日之用者也”,所以为构建起包括宋哲元在内的北方联合战线,“具体实施步骤,必须规划周详”[11]418。双方由此开始了隐蔽而经常性的联络活动。

四、中共在冀察平津地区统战工作的评价

中共在冀察平津地区开展的统战工作,是中共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一环,对促成全民族抗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中共在冀察平津地区开展的统战工作是共组北方联合战线的重要环节和最初尝试。1935年底,中共中央放弃“左倾”错误路线,以民族利益为重,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1936年初,中共以西北与华北的地方实力派为统战工作对象,希望由地方的联合促成全国的民族大联合,最终迫使蒋介石放弃“剿共”而转向抗日。基于冀察政委会中充斥着汉奸成员及日本对宋哲元步步紧逼的考虑,毛泽东在写给宋哲元的信中一方面鼓励其坚持初志,另一方面向宋哲元透露出苏联已对红军进行实质援助。毛泽东并表示不但要与宋哲元联合,还特别希望与山东的韩复榘、绥远的傅作义、山西的阎锡山发生关系,与他们共组北方联合战线。随后双方即开展秘密往来。中共在冀察平津地区的统战工作能取得成效,说明以全民族团结来应对日本侵略已成为大势所趋和人心所向。

其次,中共在冀察平津地区对学生运动的调整与指导工作对探索机动灵活的统战模式具有开创性意义。青年学生是中共进行统战工作的重要对象,如何有效团结全国广大青年学生投入到爱国、救国的伟大行动中是中共面对的一个严峻课题和挑战。北方局对冀察平津地区学生运动的政策调整,既保存了自己的实力,扩展了活动的空间,又争取到各方的支持与参与,为七七事变后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发挥了独特作用。北方局在冀察平津地区统战工作的转变受到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与肯定。1936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基于北方局统战工作的经验,作出《中央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并下发全党,要求各地以北方局探索出的经验来指导当地的青年工作,指出:“国民党区域内,原有第二党式的共产青年团的组织应该取消,所有青年团团员都应该依照各地的具体环境与需要,去参加一切现有青年群众的合法的与公开的组织……使各种青年组织,在抗日救国,民主自由的共同目标之下,实行合作联合与统一”,并特别提到:“应该彻底改变在青年运动中的工作方式,抛弃一切第二党的关门主义的工作方式,采取青年的,群众的,民主的,公开的工作方式。国民党区域内青年群众组织中的共产党员应该清楚了解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的分别与联系”[14]111-112。北方局在冀察平津地区统战工作中探索出的有效方式对发动全国的青年投身于抗战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另外,北方局的统战工作对宋哲元等地方实力派由单纯依靠军队抗战到团结民众抗战的思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与共产党发动民众、争取民众的思想不同,地方实力派往往对民众运动持否定态度。宋哲元所处地域环境特殊,更是对民众运动保持高度的警惕。刘少奇主持北方局工作后,对宋哲元及其所部作了细致分析,意识到其既具有抗日的传统,又惧怕日本以民众运动为口实对其进行施压,所以适时调整工作方针,改变学生运动的口号,提出拥护其抗日的主张,逐渐打消了宋哲元对学生运动的警惕与顾虑。在北方局统战工作的影响下,宋哲元与冀察政务委员会虽处境艰难,但最终没有向日本妥协投降。北方局的统战工作为争取全民族抗战做出了卓越贡献。

[注释]

①学界对中共在七七事变前在冀察平津地区开展的统战工作主要集中于中共对宋哲元统战工作的研究和中共与一二九运动的研究。马先阵所著《西北军将领》(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关注到宋哲元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渊源。陈世松所著《宋哲元研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以中共领导学运活动为线索,关注中共地下组织与第二十九军部分人员的联系活动。

②教育部长王世杰发表和平解决学运讲话,行政院随后着手查寻处理学生请愿情况,接着蒋介石以行政院长名义发令各校校长与代表赴京会见。参见包巍、刘会军:《冀察政务委员会与学生运动的关系转折》,《中共党史研究》2017第1期。

③1936年初,北平学联在河北高中怒砸校长室、训育主任室及其卧室。军警在处理时将在食堂吃饭的学生郭清抓走,后来郭清死于狱中。3月31日,北平学联联合各校学生在北大三院举行追悼大会,会后进行抬空棺游行。

[1]王光美.与君同舟,风雨无悔[J].炎黄春秋,1998(10).

[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史出版社,1991.

[3]谷景生.回忆“一二九”运动与北平地下党[J].党的文献,2001(2).

[4]平津十一学学生要求实行约法,向六中全会呈请[N].大公报,1935-11-05.

[5]北平文化教育界 昨发表宣言 声明教育界立场 反对一切特殊政治机构 盼学生勿起幼稚的恐慌[N].大公报,1935-11-25.

[6]中共北京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一二九运动[M].北京:中央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

[7]一二九运动资料:第二辑[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8]宋哲元先生文集[M].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5.

[9]中日调整之新阶段[J].三民主义月刊,1936(7).

[10]刘崇文,陈绍畴.刘少奇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11]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2]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佩剑将军:回忆张克侠[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

[13]马先阵.西北军将领[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

[14]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抗日政务委员会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跟踪导练(五)(2)
编辑委员会
抗日英烈马威龙
政务
政务
政务
政务
爷爷的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