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国忠
摘 要 所谓数学的理解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最终在独立情态下)对数学知识或问题进行逻辑清晰、指向明确的思维,从而有效掌握知识或解决问题,是学生学好、用好数学的基本素养之一。本文探讨如何把握初中生的思维特征和数学知识的传导规律,在课堂上有效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理解能力
中图分类号:C931.1,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0-0077-01
数学理解能力,是学生独立发展的核心素养之一。它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数学知识或问题进行逻辑清晰(有条理、有步骤)、指向明确(指向学习或解决问题目标)的思维。提升数学理解能力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脱离教师独立发展——数学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触:教会学生一道题不难,而通过这道题让学生从此学会解决同类问题却很难,往往换一个角度提问,学生就又陷入困惑。这就是理解能力在作怪。
可以看出,培养数学理解能力较之向学生传授知识难度更大。一是因为初中生独立思维能力还比较弱,这受其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二是因为数学理解力具有“独立性”,不同学科的理解力需要不同的思维途径和方式,需要专项训练(举个例子:几个人看到同一匹马,甲从艺术的角度认为这匹马形体很美,乙从生物学的角度判断它的种属,丙从人文角度思考人与其他生命的关系,丁从数学角度判断它的身高或奔跑速度……)。难就难在,理解力与智力相关度不高,而主要是思维的指向性——这也就是一部分学生“偏科”的成因之一。
下面,结合数学学习规律和初中生的思维特征,就如何提升数学理解能力展开探讨。
一、注重过程推导
任何数学知识或问题的引入或解决都有其产生的基础,然后通过思维活动(理解力的作用)沿着数学的途径掌握或得到答案——我们发现,就算是最简单的数学题(哪怕是1+1=2)都有一个过程,而不是直接由现象或问题达到结果。不少教师在教学中经常感到“气愤”:“这道题,我已经讲过无数遍了,你们为什么还是不会,脑子让什么给吃了!” ——其实,这真怨不得学生,因为你的教学方法出了问题。
比如遇到一个简单的“数轴”问题:“在马路上有个邮筒,西边3米有棵树,东边4.8米有个电线杆子……画出数轴”。教师怎么讲呢:“画一条横线,标出零点——这代表邮筒,右边一厘米处画出个A点——这是等比例单位长度,然后按单位长度换算出树和电线杆的位置,标在数轴上……” ——这样一讲,学生是知道这道题怎么做了,可是换个问题,还是有人做错。为什么?因为当时就有学生在想,“为什么邮筒是零点,而不是那棵树或电线杆?为什么树是负值,而电线杆是正值?反过来不行吗?”——可以看出,这种讲解方法,只是在解题,而不是在培养理解能力,因为缺少了推导的过程讲述。所以,在前面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入推导,“因为题目中的三个事物间的距离是以邮筒为参照,所以用它做零点……因为我们通用的绘图习惯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所以,用西和下为负值,才有交流的通用价值……”这样一推导,学生就掌握了同类问题的解决思路。
二、理论联系实际
初中生理解不了很多数学知识,不是智力问题(到了这个学段,智力水平已经接近成年),而是社会经验、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的不足——比如,遇到一个工厂生产、农田建设的问题,成年人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而对初中生来说,他们基本上没有任何直观体验认知,理解起来难度就非常大——这个确实是我们数学教师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不要总是当学生不理解的时候,归罪于学生脑子不灵或学习不认真,而是首先考虑,“学生是不是遇到了感性思维上的阻碍”。
比如,在讲“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时候,相信很多教师都习惯于用“铁路轨道”作为生活实例来给学生讲解,认为这当然就是生活化和感性化的,学生必然非常方便的理解了——但其实,现在的中学生和我们小时候不同。我们小时候,大多铁路是开放的,走到村边、路口,就很容易看到铁路,经常会到铁路上去玩。而现在,随着铁路运输不断提速,学生们基本没有这个条件去亲自体验了——所以,这种“生活”是脱离了学生经验的“生活”——如果我们还想用这个实例来讲解平行线,那就要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视频、图片,至少让学生知道,铁轨是怎么铺设的、火车轮子是怎样与铁轨接触的——这时候,我们再给学生讲,“火车的轮距要求两条铁轨间的距离永远保持一致,不然就会出现脱轨或开不动的问题”,学生才能将理论与实际建立真正的关联,从而理解知识。
其实,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主要是强调了学生理解知识过程的直观性,其原理是由具象到抽象思维。那么,在同样的原理下,還有一个更好的提升学生理解力的方法,就是动手操作——这种方法不仅直观,而且还有趣味性和体验性。比如在讲“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时候,我们让学生动手搭纸桥,让他们亲自验证“三角形确实比其他结构结实”。
以上,结合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课堂上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了探讨。主要谈了两个策略——其实,这两个策略之下能衍生出很多的方法,这里就不再展开——主要是把握两点,一是要注重思维推导过程的指导,二是要注意抽象与具象间的转换。
参考文献:
[1]翟秀朋.浅谈中学生数学理解能力的培养[J].神州,2014(3):181.
[2]王玉萍.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J].考试周刊,2016,13(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