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待校园暴力欺凌事件

2018-03-29 09:01涂秀娟
商情 2018年9期
关键词:校园管理校园暴力校园欺凌

涂秀娟

[摘要]校园暴力欺凌事件近来年各地时有发生,校园欺凌现象迫切需要得到关注与改善,它严重损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破坏了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这是一个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呼吁政府尽快制定相关法律。

[关键词]校园欺凌 校园暴力 校园管理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一、走进校园欺凌暴力事件

2009年10月23日一个女生站在弄堂中间,没想到上海市虹口区南湖二分校的学生熊佳庆,从其背后冲来并用脚飞踢其后腰,在其倒地时,还用脚跺其腹部。

2016年5月16日,日照五莲一中学有一名中学生男孩,被一名身体强壮的同学殴打,其中几十人围观。

2016年5月19日,西安某学院17岁女生小宜看到陌生人靠近,就会浑身发抖,蜷缩起来说“别打我”,而她这样的反应,只是因为连续两次遭受同宿舍5名女孩的群殴。

二、校园欺凌事件危害

(1)被欺负者往往具有某些消极的自我概念或自我认知,自尊较低,缺乏自信。

(2)与一般儿童和欺负者相比,受欺负儿童对自己的智力与社会交往能力评价偏低,在长期遭受同伴的羞辱又无力自卫时,他们极易产生对现实世界的不信任,并可能形成习得性无助感。

(3)受欺负者在内外向性维度上得分较低,而在神经质维度上的得分较高,这说明受欺负者较内向而对外界刺激又过于敏感,因而对他人的攻击行为感受比较强烈,反应也比较强烈,情绪波动较大,心理挫折的感受比一般儿童强,经常被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所困扰,这类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表现出孤独、自卑、学习困难、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有的还会出现生理反应,如头痛,胃痛,失眠,噩梦等。

三、校园欺凌事件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的缺乏

家庭教育对人性塑造至关重要。有些家长忙于生活,忽略了与孩子的沟通。孩子犯错时,父母则通常采用打骂作为教育手段,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灰暗心理,导致一点小小的刺激就会引发孩子激烈的反应。对于问题学生,有些教师不主动接近学生,而是用简单生硬的办法惩罚或者孤立歧视他们。表面上似乎有效果,其实学生口服心不服。有些学生由惧怕、压抑过渡到对抗,最后导致发生暴力事件。同时,部分学校仅抓学习,而忽视了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这使得孩子缺少对自我行为的把控意识,做事不计后果。

(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青少年生活在社会转轨的变化时期,市场经济带来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也使他们受到很多负面的影响。例如,越来越多的游戏场所,歌厅、舞厅和游戏机室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有的学生为了满足玩游戏机的愿望,不顾一切地勒索低年级学生的钱财,如果得不到钱,就实施暴力行为。

(三)监管的缺失

纵观大多数欺凌事件,发生时间和地点,以放学后和校园居多。在校期间,由于老师干预监控,无法进行施暴行为。而放学以后走出校门,由于无人监管,在时间空间上都给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了校园欺凌事件的频发。学校面对校园欺凌事件中施暴者,教育行政部门对学生没有任何一丝处等权,教育部门最多只能批评教育(甚至连批评教育都得注意方式),这一现象在义务教育段特别明显,过去还可以给予记过记大过等行政处分甚至开除学籍,?现在提倡,正面引导说服为主不能剥夺受教育权。对于未成年的违法,由于法律规定未满14周岁未成年人免除惩罚,司法公安机关也最多送至工读学校接受教育。由于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甚至公安司法机关对施暴者最多是说服教育,而让施暴者没有受到应有惩罚,没有为此而付出代价,纵容了施暴者的行为。

(四)学校教育缺失

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教育内容是传授知识和专业技能,反而对人的道德品质、做人做事的基本规则相对是比较忽视的。这样就导致了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分工就不同:学校教育侧重于专业的、技术的、知识性的传授。那么,家庭教育就要相应调节,要更多地倡导做人做事的规则和道理。在寄宿制的学校当中,很多学生存在家庭教育缺失,这并非是由于家庭无法承担对孩子进行做人做事规则的教育,而是很多孩子因为父母的离开,比如外出打工、离婚等各种原因,无法接受来自父母的教导,从而导致家庭教育本身的功能没有发挥出来,成为单一的学校教育。孩子在社会化过程中,有一部分的社会化没有完成,我认为这是看待当前校园欺凌现状的一个时代大背景。

四、针对上述原因,面对校园欺凌事件的建议

(1)加强家庭教育,落实家长对孩子监管责任。对于留守儿童,要通过开展亲情帮助,建立亲情聊天室,建立代理妈妈等制度,改善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的现状,加强家庭教育知识普及,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政府督促,家长落实对子女教育监管责任,强化家长的责任。对于施暴者的家长,要让其承担相应责任。

(2)改善宣传理论氛围,为青少年成长提供健康环境,多部门联动,对于影视剧、图书进行检查,使那些充斥暴力,宣扬江湖规则影视书籍远离青少年。新闻媒体要减少对那些极端事件的详尽报道,给青少年成长健康环境。

(3)完善机制,对校园周边要加大综合整治,做到白天见警察,晚上见警灯,形成全天候监管,不留盲点,给施暴者形成做案无空间无时间,无机会。

(4)完善法律法规,让施暴者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对其形成震慑,让其不想也不敢施暴,让其家长履行对子女监管教育责任,若不履行就要承担相应责任。

(5)各级各类学校,要突出德育为先办学思想,牢固树立成才先成人的理念,要树立立德树人思想,端正办学行为,正确处理教育和育人关系。

五、制定校园欺凌事件应急预案

(1)加强各方面教育。各校要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开展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邀请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到校开展法制教育,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等。

(2)建章立制。要制定完善校園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旖,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

(3)完善体系。要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

(4)及时处置。一旦发生欺凌事件,要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猜你喜欢
校园管理校园暴力校园欺凌
校内测量综合实习基地建设及管理初探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督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青少年恶劣事件频发引发对刑事责任年龄的思考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RFID技术在校园一卡通系统中的应用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小学校园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