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琛茜
[摘要]本文分析了儿童舞蹈教学的特征,根据儿童心理特征的重要作用,我们提出了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儿童舞蹈教学遵循的基本应用原则:一是个人与集体同等重视的原则,二是“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三是教学由浅入深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儿童 舞蹈教学 心理学 应用
一、前言
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它的受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独立开堂授课,成为基础艺术教育被渐渐提上日程。童年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也是人生的奠基阶段,童年的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心重,可塑性强。儿童舞蹈是孩子身体与音乐节奏的完美结合,它利用孩子天真烂漫、善于模仿的特征,从多方面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因材施教,非常受孩子们欢迎。孩子们在舞蹈老师的启蒙下,开发出自身的艺术细胞,并逐步走上舞蹈艺术的道路。
二、儿童舞蹈教学的特征
由于授课对象的特殊,儿童舞蹈教学与一般的教学不同,教师只有充分掌握儿童的心理特征,才能在舞蹈教学中游刃有余。相关研究表明,儿童的心理特征非常明显:表达能力不完善、天真活泼热情、好动好奇贪玩、模仿性和可塑性较强、自控能力和专注程度较差的心理特征。儿童的这种心理能力的稚嫩和心理状态的可塑性,决定了儿童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对所学知识建立正确心理认知的过程。也决定了儿童就像一张洁白的纸张可以随着心理认知的导向而画出不同的图画。而兴趣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带有持久倾向性的态度和情感,在心理认知导向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外部的导向行为正是通过自身兴趣这个桥梁而使孩子们获得良好的心理认知。从心理学上来看,儿童舞蹈教学作为一种外部导向也需要通过儿童的自身兴趣作为桥梁来最终使儿童获得对舞蹈学习的正确心理认知。具体来说,人在儿童阶段的心理特征决定了舞蹈教学在儿童阶段具有小同于其他年龄段的特点,比如:由于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都很小成熟,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伤害,儿童对外界的感性认知大于理性认知,喜欢对感兴趣的事物通过模仿和想象来学习。所以儿童舞蹈教学多以模仿教学为主,要求具有趣味性;由于儿童的大脑发育不够成熟,对较复杂事物认知能力差,自控力比較低,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比较短,因此儿童舞蹈教学课堂时间不宜过长,教学内容应侧重吸引儿童注意力,等等。每一个特点都涉及到我们在儿童舞蹈教学必须注重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儿童是舞蹈学习的主体,如果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儿童没有兴趣或兴趣不高,就必然会严重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握好儿童的心理特征,避免在教育方法方式上采取强迫管制灌输矫正的手段,注重激发和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儿童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不仅能促使孩子们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能够让孩子们在长期艰辛的学习中找到乐趣,得到孩子们的内心欢迎和主动配合。
三、儿童心理特征的重要作用
(一)吸引儿童的注意心
众所周知,认知一个事物,首先要注意这个事物,但是人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很短,特别是在儿童舞蹈教学中,儿童的注意力受内外因的影响很大,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转移,注意力持续平均不到15分钟。要使幼儿整个活动都保持注意力集中很难,但通过一些措施方法是可以做到或改善的。例如,儿童的注意力在前半节课相对集中,教师应抓住这段时间,把新的舞蹈动作和较难做到位的动作安排在这段时间,后半节课用来巩固练习或形体训练等。另外,儿童舞蹈教学还应该根据本班儿童的心理特点,多配合采用视频、音乐等多媒体综合教学手段,避免单一枯燥的课堂灌输,有利于集中儿童学习舞蹈的注意力。
(二)激发儿童的兴趣
假如一个人对某个事物根本不感兴趣,甚至从心理上排斥它,那么,他是不可能热爱它的。儿童的心智远没有成熟,认知力和思维力非常有限,很难对某一事物做出科学的、理性的判断,因此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培养儿童的兴趣十分关键。儿童比较容易接受感染力强、生动活泼和富有情趣的事物,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采取启发诱导、激励鼓舞的方法,培养和加深他们对舞蹈的喜爱。例如,针对儿童喜欢形象思维,在示范前最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童话故事的形式或情景类似的游戏,将舞蹈要表现的内容、场景讲给他们,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解决教学枯燥乏味的问题。
(三)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儿童舞蹈教学有很多优势,例如:可以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培养儿童的创造力等等。因此,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应从调动儿童的感官入手,充分释放他们的内心世界。例如,可以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激励他们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参与制作一些形象的、略带夸张的舞蹈道具,或者让他们配合敲打舞蹈节奏等,使他们通过视觉、听觉配合形体动作来感受舞蹈形象,这样舞蹈教学就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儿童舞蹈教学遵循的基本原则
童年的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心重,可塑性强,心理特征非常明显,在儿童舞蹈教学过程中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几个原则,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
(一)个人与集体同等重视的原则
在儿童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孩子的身体条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非常明显,除此之外,儿童的思维认知水平、注意力集中程度、想象力、创造力等心理先天条件对舞蹈教学效果也有着明显的影响。因此,在幼儿先天条件不尽相同的情况下,如何提升班级的整体教学质量,如何发挥个体优势,成为一道舞蹈教师必须要权衡的课题。目前,因为出成绩、出彩头的需要造成轻整体、重个体的现象十分普遍,往往把部分工作精力放在少数儿童身上,只重视个别“明星”的培养,而忽视了整体协调发展,打压了很多儿童对舞蹈的心理需求,导致舞蹈教学偏离提高儿童综合素质这个出发点,这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反思。
(二)“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在儿童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儿童的个性特征为根本,把提高他们基本能力素质问题置于课程设计中。就儿童舞蹈教学而言就是要特别重视儿童这个教学主体,尊重和满足他们舞蹈教学的不同需要。比如在舞蹈编排过程中,可以针对儿童天真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征,鼓励他们自己创造编排动作。如要编排一个骑马的动作,就可以先让他们自己想象骑马的样子,把自己心目中的动作表演出来,教师再根据动作的观赏性、上下连贯性等方面进行统一,并进一步引导大家认同。这样一来既有利于儿童创造力和自信心的培养,又能准确找到儿童心目中的舞蹈动作,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三)由浅入深的基本原则
众所周知,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的,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儿童舞蹈教学活动亦然,这也是符合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指出的结论,即一切智力活动的形成过程都可以归纳为“了解活动”“运用实物”“外部语言参与”“内部语言参与”“过程简约化”五个阶段。因此,舞蹈教师要合理利用这些规律并尝试让儿童也掌握这一规律,不可操之过急、盲目蛮干。比如,在实际舞蹈编排中,应先进行单个动作的编排并加以变化,然后引导儿童一乐句、一乐段地编排。在他们掌握单个动作的基础上,再逐个对舞蹈中的乐句、乐段进行编排,接着根据情节添加所要表达的感情,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舞蹈。需要注意的是,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共性与个性,突出重点内容,尽量避免重复,要从不同层面反映儿童舞蹈的特点,使儿童得到更多、更全面的锻炼。
五、结语
现阶段,儿童舞蹈教育的理论研究重点是教育的价值、教育的优势、教育的方法等等,儿童心理学应用方面的研究寥寥无几。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心理学在儿童舞蹈教育中的现实应用,希望对今后儿童舞蹈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对同行的研究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