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裸贷”事件背景下“微文化”深层症候探究

2018-03-29 10:28聂仁东
山东青年 2017年11期
关键词:微文化症候

聂仁东

摘 要:随着“微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已经对我们的生产、生活、认知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产生了全面影响。 本文以大学生“裸贷”事件为样本,从价值错乱和价值取向两个层面深入剖析大学生“裸贷”事件所折射出的“微文化”的深层次症候。

关键词:微文化;裸贷;症候

近两年来,大学生“裸贷”事件屡屡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挑战着社会的道德底线。随着“微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微文化”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1]。短短几年时间,“微文化”以其便捷性、即时性和个性化的独特优势,深刻改变着青年群体的思考方式和交流方式。而大学生是微文化的主要参与者和受众群体,微文化的兴起对大学生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说,“微文化”高度碎片式的传播方式正在肢解、蚕食着现代文明主流价值文化的意识形态,在享受着他信息便捷与丰富的同时,它所潜藏的负面因素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学生“裸贷”事件即可看作是时代人性之疾的一个典型表征,也可以视为“微文化”传播背景下网络媒介文化症候的一次集中爆发。

一、“微文化”和“裸贷”

1.“微文化”的定义。所谓“微文化”,就是一种进入个人互联网时代后逐渐形成并随着科技的发展迅猛发展的注重个体和微观,以主体性、平等性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精神现象。

“微文化”自2010年前后开始萌芽:从微博、微信,到各种微艺术形态、微文化样态、微商业模式与微美学话语,几年的时间,“微文化”已经对我们的生产、生活、认知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产生了全面影响。

2.“裸贷”的定义。学术界对于“裸贷”的定义为:“裸条借贷”(以下简称“裸贷”),是在进行借款时,以借款人手持身份证的裸体照片替代借条。当发生违约不还时,放贷人以公开裸体照片的手段作为要挟,逼迫借款人还款。

需要关注的是“裸贷”群体多以高校女大学生为主。据媒体报道显示,参与“裸贷”的年轻女大学生们用“裸条”抵押贷款数额一般为不过三五万元甚至不到千元人民币,用以满足自己生活里所谓“浮华”的奢侈性消费。而她们一旦无力偿还贷款,放贷方就会以公开“裸条”相要挟,迫使她们从事由放贷方所指定的色情服务,实现以性抵账。

3.“微文化”传播对于“裸贷”事件发生的潜在因素

“微文化”在短短几年间的确为更多个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表达、交流及创新的空间和平台,为社会文化创造了更加开放、更加民主的发展契机。但是,积极的乐观情绪并不能掩盖我们对于“微文化”所潜在负面因素的警惕。随着“微文化”传播和发展,个体的即时性表达和行为都可以被指数级无限地放大传播,并导致始料未及的后果。特别是,在现代文明主流价值文化未达到一定平均水平的社会共识之前,部分本来已经被所撇弃的价值观由于“社交媒介杠杆”效应的“加持”,往往更有巨大的吞噬力量。对于零散状态的个体,在既有的总体性退场之后,很容易就会成为价值的相对主义与虚无主义的俘虏,缺乏对金钱、权势等诱惑的抵抗能力,被时代的欲望之潮所裹挟。而这,恐怕就是我们今天面对“裸贷”所必须予以警惕的“微文化”传播的负面因素所在。

二、“裸贷”现象所折射出的“微文化”的深层次症候

大学生“裸贷”事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究“微文化”潜在危机的切入样本。在此,进一步批判性地分析“裸贷”现象所折射出的“微文化”的深层次症候所在。

1.第一个深层的症候就是随着“微文化”的广泛传播,社会贫富差距已经借由“社交媒介杠杆”的效应,对处于社会底层年轻大学生造成了无比巨大的心理压迫,并导致了普遍性的价值错乱。

即使不从道德上进行评判,“裸贷”大学生的行为无疑可以用愚蠢来形容,但当这成为一种群体选择的现象时,其背后所折射出的就是一个我们必须要正视的社会价值文化症结。从社会关系角度看,“裸贷”中的女大学生们押上风险台面的,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肉体,还包括几乎全部的个人社会关系网。一个残酷的社会现实摆在我们面前:“穷”的无尊严感已经远远超过了“裸”的无尊严感——这种感受应该才是她们可以为了几千元钱,就押上全部隐私与关系网的真正原因。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大学生们的这种感受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新的“微文化”媒介对于富裕阶层、中产阶层生活方式夸大式的描摹与渲染。“微”社交平台里不计其数的APP、公众号、微商、鸡汤写手、人生赢家等无孔不入地向青春期的年轻人们表达着物质与个体尊严之间是同质同构的关系。所以,对于富裕阶层和中产阶层生活的想象,已经通过新的媒介环境,对身处底层年轻人构成了一种异常巨大的心理压迫,使得他们再也无法凭借其他价值话语去建构起有效的自我认同。

2.第二个深层的症候就是随着“微文化”的广泛传播,大量与现代文明共识背道而驰的价值取向更为迅速地涌入媒介文化场域,并对其造成严重侵蚀。

近年来,全球政治经济危机凸显,青年的普遍贫困化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困境。在我国,随着社会阶层在最近几年内迅速固化,类似困境在社会心理层面上的影响显得更为尖锐,校园大学生毕业后能过上中产阶级的生活想象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失效,知识青年的“底层化”已经成为一个冷峻的社会现实。在这种时局下,“微文化”已经逐渐呈现出一种较为罕见的畸形传播方式:一是在形式上越来越“萌化”和低龄化;二是在内容上,许多倒退的、落后的社会文化价值取向以更具迷惑性的新技术形态为外壳迅速回潮。这其中,包括对知识的蔑视,对金钱和权势的崇拜,对自我奋斗的嘲讽,对理想信念的嘲弄,对女性价值的贬低,对消费主义的推崇,以及对身体的高度物化和变相售卖。所以,从负面审视“微文化”的传播,已经在很大的程度上侵蚀了我们的主流的意识形态文化,进而一步一步地鼓励大学生将身体形象作为建构自我认同、维护人际关系、获取社会资源的最有效证券,成为导致“裸贷”消费事件频出的深层次文化逻辑。

“裸贷”的发生堪称一记警钟:它足以让我们惊觉,在“微文化”广泛传播背景下,其相关文化现象几何级的酵化能力,已经把所谓的历史经验经远远的抛在了后面。应该审思,如何面对“微文化”带给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探索全新“微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媒介文化教育创新体系。

[参考文献]

[1]于安龙, 刘文佳.微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青年教育, 2014, 11(11):107-111.

[2]乌尔里希·贝克,等.个体化[M].李荣山,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30-31.

[3]冯莉.当代中国社會的个体化趋势及其政治意义[J].社会科学,2014, 12(12):23-24.

[4]张筱荣,朱平.网络文化低俗化论析[J].甘肃社会科学,2015,2(2):15-18.

[5]杨威.“微时代”中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突破[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4(4):56-57.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处),辽宁 阜新 123000)

猜你喜欢
微文化症候
更正说明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中职学生微文化的创作和学生作文个性化语言指导的耦合研究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年代剧”中的时间叙事与文化症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