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我院521例ADR分析总结

2018-03-29 08:32蔡健陈青莲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35期
关键词: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蔡健 陈青莲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我院2016年度药品不良反应( ADR)病例报告,了解ADR发生的特点,为安全使用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总结我院2016年收集的521例ADR报告,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结果 我院药物不良反应的上报数目多,基本涵盖了常用的药物。从年龄结构来看,>60岁发生ADR比例较多,构成比为33.01%;发生ADR的药物有17大类,其中抗菌药物198例(38%),主要以常用的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头孢噻肟;中成药100例,比重占次位,占比19.19%。其中占比最大的为扶正益气类中成药,分别为参麦和生脉;给药方式中静脉给药发生的ADR最多,包括静脉注射384例(73.70%);口服给药发生ADR居次席,占比20.15%。ADR共涉及16个器官或系统,其中皮肤及其相关附件损害最多221例(42.42%);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68例(13.05%);循环系统损害60例(11.52%)。剩余的造成损害数目较少。结论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的不断发展,临床药物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导致ADR数目不断增加,因此临床医护人员需要重视药物不良反应上报工作,来避免或减少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抗菌药物;ADR;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5..02

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就是通常所说的“药物不良反应”[1](Adverse Drug Reaction)。目前,根据国家药物不良反应上报政策,收集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途径是临床医务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自发呈报。随着各级别的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药物安全使用意识的提高,不良反应上报的质量不断提高,我院的情况也如此。另外由于静脉制剂使用量不断增加,以及越来越多的合并用药现象,导致药物不良反应不断出现[2]。本研究回顾分析了2016年我院上报的521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具体分析了药物不良反应的一般情况,包括患者年龄构成,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及其构成比,抗菌药物和中成药注射剂的种类及构成比,引起的途径和所致的临床表现。探寻防止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有效途径,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6年12月浙江萧山医院发生并上报的521例药物不良反应。

1.2 方法

回顾分析521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药品种类等用药情况,给药方式、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系统等及患者的临床表现等。

2 結 果

2.1 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一般情况

ADR报告中,男178例(34.17%),女343例(65.83%),男女之比为0.52:1。发生ADR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见表1。另外有药物过敏史89例(17.08%),无药物过敏史302例(57.96%),既往药物过敏史不详130例(24.95%)。

2.2 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药品种类

在本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总共包括17大类药品,即抗菌药物、中成药制剂、心血管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抗肿瘤药、消化系统用药、肝功能异常用药、调节血糖用药、诊断用药、呼吸系统用药、电解质、酸碱平衡药、精神障碍用药、血液系统用药、解热镇痛消炎药、抗病毒药、调节免疫功能药和其他类。

其中抗菌药物198例,占全部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的38.0%,居首位;中成药制剂100例,占全部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的19.19%,位居第二;心血管系统药物61例(11.71%);神经系统药物25例(4.80%);抗肿瘤药物24例(4.61%)。其余相应的药物占比例较低。见表2。

2.3 引发ADR的抗菌药物种类及其构成比

在本组研究中,引发ADR的药品种类中抗菌药物的比重最大102例(38.00%)。具体为头孢菌素占比最高,占19.58%;喹诺酮类次之,占6.52%;青霉素类占5.95%;剩余的为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碳青霉烯类、硝咪唑类、其他类。头孢菌素类中以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头孢噻肟等三代头孢菌素为主。喹诺酮类占6.52%,以左氧氟沙星针为主;青霉素类占5.95%,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针、哌拉西林/舒巴坦针等酶抑制剂为主。

3 讨 论

本次调查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发生ADR的比例较高,占33.01%,结果符合其他的研究[1]。原因是该年龄段的患者各种脏器功能衰老,甚至萎缩,导致药代动力学过程降低,机体对药物代谢能力减弱,导致药物排泄功能降低,容易造成药物蓄积,因此ADR发生率增高。另外的原因是老年人是药物使用的大样本群体,各种药物使用量大,因此,发生ADR例数也多。因此,老年人在合理用药监测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生理特性[3],实施个体化给药方案,充分保证老年人的用药安全。

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38.00%,这一情况与许多医院一致,这也符合研究[4]。近年来,我国抗菌药物使用泛滥,各级医疗机构都大量使用各种抗菌药物,导致我国的耐药菌现象明显,又加剧了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不良反应的数目急剧增加,导致恶性循环。中成药制剂占全部ADR反应报告的19.19%,位居第二,主要与我国历来重视中医药发展有关,鼓励中医药制剂的使用。由于中成药制剂所致的不良反应很多均可耐受,因此实际上中成药制剂所致的ADR数目远远不止,这与中国人观念对中成药的信仰有关。另外心血管系统药物61例(11.71%);神经系统药物25例(4.80%);抗肿瘤药物24例(4.61%)。其余相应的药物占比例较低。

总而言之,本次研究总结了我院2016年所发生的ADR报告,分析了ADR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机体状况、药品种类、抗菌药物种类、中成药种类、给药途径和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的具体情况。ADR的发生受与多因素密切相关,在今后使用时,应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临床用药知识的培训及合理用药监督管理,积极开展用药监测,出现不良反应时积极处理,加强对不良反应上报的积极性,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薛乐刚,乔雪丽.2014—2015年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01):140-144.

[2] 王玉红,李桂军.静脉注射头孢美唑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35(S1):21-23.

[3] 刘 晓,孔 妍,崔一民,梁 雁.抗感染药物相关严重不良反应147例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01):70-73.

[4] 郑丽娜,李云霞,吴 静.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0):2378-2380.

本文编辑:吴宏艳

猜你喜欢
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180例门诊患者用药咨询分析与讨论
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分析
微量激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西药门诊处方用药合理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