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晋宁
摘 要 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正处于摸索阶段,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这一课题的研究在山西地区尚处于空白阶段,所以本次研究从山西地区的大学生入手,进行分析和研究。文章采用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基本了解和把握山西地区在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并研究影响大学生媒介素养的主客观因素,从中找出大学生在媒介素养方面所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而针对共性问题提出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建議和对策,以求从整体上提高山西地区在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关键词 媒介素养;山西省现状;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02-0046-02
1 研究背景
当前,大众传媒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一种最主要的工具,对大学生成长的诸多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是科学文化素质较高的一类人群,并且正处在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是大众传播媒介的主要受众群体之一,但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较少,对于事物好坏的分辨能力较差,面对大众传媒带来的良莠不齐的信息时常会感到手足无措,甚至对媒介传递的信息存在严重的误读。因此,强化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但这一课题的研究在山西地区尚处于空白阶段,所以本次研究我们将从山西地区部分在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入手进行分析和研究。
2 调查现状
在传统媒介和新媒介的接触过程中,当代大学生接触更多是新媒介,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通过调查发现,90.31%的大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手机;5.58%的大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电脑;1.81%接触最多的是电视;接触广播最多的有1.31%;而接触杂志、报刊的大学生仅有0.99%。
在媒介接触动机方面,609名学生中,其中527名学生选择“娱乐休闲”;387名学生选择“了解新闻或社会资讯”;341名大学生通过媒介是为了“工作、社交需求”;333名大学生是为了“学习知识”;而248名学生选择了通过媒介“消磨时间”。
在问到“网络搜索是按照什么排序”时,66.95%的大学生认为是按照“点击率”排序;17.62%的大学生选择了“广告费用”;认为是随机排序的大学生有4.19%;而9.23%的大学生并不知道是按照什么排序。
对于主动利用或求助媒介这一问题上,15.93%的大学生选择“不会利用”。谈到“是否愿意通过媒介表达自己观点”时,25.45%的学生却“不太愿意”;只有17.8%的人是“非常愿意”通过媒介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学校开展的媒介素养实践活动”的调查中,50.57%的大学生持“满意的态度”,认为媒介素养的实践活动非常有意义,值得参加;30.54%的大学生却认为“无所谓”;甚至18.88%的学生觉得这些活动“没意义,并不会去参加”。
3 大学生在媒介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3.1 大学生缺乏有效利用媒介的能力,对媒介资源的利用不充分
调查表明,多数受访学生接触媒介的动机是休闲娱乐和消磨时间。但实际上,媒介是集多重功能于一身的大型信息系统。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公开课逐渐走入大众视线,大学生利用媒介进行学习无疑是一种省时又省力的做法。此外,在媒介信息的利用上,该地大学生缺乏综合运用多种媒介信息的能力,总是惯性地使用单一媒介获取信息,导致对其他媒介提供的信息知之甚少。
3.2 大学生对媒介利于趋于娱乐化
调查结果显示利用媒介进行“休闲娱乐”和“消磨时间”比例最高。这表明,山西地区绝大多数大学生利用媒介主要是进行休闲娱乐活动和消磨时间。近年来,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日渐趋于泛娱乐化,娱乐化在新媒体上的表现尤为突出,在这样的趋势下,很容易使一些青少年沉溺其中。大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最具有青春活力的时期,是学习的最佳时期,如果在这个本该汲取知识的时期过分沉溺于互联网新媒体带来的娱乐刺激,无疑是对个人智力资源和和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3.3 媒介接触习惯不够科学,易受负面信息干扰
在媒介接触行为上,该地大学生接触媒介的多元化并不显著,他们在网络媒体、新媒体上消耗的时间过多,且媒介接触缺乏合理性安排,报纸、广播、电视和杂志等传统媒介的接触时间严重不足。新媒体碎片化的传播模式,不利于大学生完整的认识和理解信息,很可能导致大学生对信息的断章取义甚至成为谣言传播者。大学生的媒介接触体现出较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获取资讯、休闲娱乐成为了该地大学生接触网络媒体的主要目的,这也进一步影响到了大学生接触媒介时的内容选择。
3.4 大学生对媒介理性认识不足
根据所发出的问卷调查显示,山西地区大学生对媒介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但是这些认识大多由大学生自身接触媒介的经验而得出,基本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系统的训练。仅凭个人经验和直觉得出的媒介认识,极易导致大学生在一些媒介问题上形成错误的观念和看法。
3.5 大学生对媒介素养教育认知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山西地区近一半的大学生对学校组织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活动持“无所谓”或“不愿参加”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该地区大学生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认知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我们当下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样的信息环境中,我们面临着信息接收严重“超载”的困境,如果缺乏对信息的识别、判断、筛选和利用能力,必将陷入庞杂的信息怪圈中,时间和精力空耗在冗余信息上面。
4 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对策
4.1 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
基于山西地处我国内陆地区、新闻传播行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客观条件,要在山西地区的高校中开设媒介教育课程有必要借鉴新闻传播行业较发达地区的高校在媒介素养课程设置方面的成功经验,依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改进,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程实践方案,再根据各高校的具体情况安排课程的开展。
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应当立足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的能力。通过思维能力的培养来避免信息的误读,从而对事实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要让学生从观念意识层面改变过去对媒介的认知,将分析辨别媒介提供的信息作为大学生应有的一项基本能力进行培养。
4.2 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据调查了解,山西地区各大高的校园媒介建设已相对完善,大部分学校拥有校报、广播站,一部分学校还拥有自己的校园电视台。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媒介,大力支持学生参与到各种形式媒介的实践活动中去,尤其鼓励非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接触校园媒介平台,使更多的学生能亲身投入到媒介信息的采集、制作、编排过程中,从实践角度出发能使学生同时增强对媒介的认识能力和媒介的利用
能力。
媒体从业人员(例如一线的编辑、记者等)是媒介信息的“把关人”,拥有丰富的媒体实践经验,深谙客观事实与媒介信息之间的差距。邀请传媒界的专业人士定期开办讲座等活动,可以使在校大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各类媒体内部的运行规则,帮助大学生提升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的能力,从而以更理性的态度面对各类媒体呈现出的信息。
4.3 大学生不断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和责任意识
由于地理条件等客观因素,山西地区的一些大学的媒介素养教育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对此,该地大学生不应囿于客观因素的限制,应以积极的态度主动进行媒介素养的自我教育。主动阅读有助于提高媒介素养能力的相关书籍,积极通过校园媒体或媒体实习等途径接触和利用媒介。除此之外,大学生群体还可以学习利用各大新媒体平台自己生产、编辑、传播有传播价值和传播意义的有益信息,进而提升自己对媒介的接触利用能力。同时,大学生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将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主动弘扬社会文明道德风尚,尤其是在新媒体发展迅猛的大环境中,大學生面对新媒体中良莠不齐的信息,应当主动担负起维护新媒体道德规范、净化新媒体传播环境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覃川,王磊静,张嵩印,等.当代大学生媒介行为和媒介素养实证研究[J].当代传播(汉文版),2007(4):64-68.
[2]张志安,沈国麟.媒介素养: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对中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回顾和简评[J].新闻记者,2004(5):11-13.
[3]徐瑾.互联网时代上海高校媒介素养调查报告[C]//“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2007.
[4]姜铁忠.大众传媒对未成年人成长至关重要[N].四平日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