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Y大学的本科生科研训练效果研究

2018-03-29 23:48:42谢珊苏影张代姣姜萱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10期
关键词:训练项目本科生选题

谢珊,苏影,张代姣,姜萱

(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吉林延吉 133002)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现阶段我国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而科研训练已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组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但其实施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为提升实施质量还需要做哪些方面的改进?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该文以Y大学为例,对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在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该项目的实施效果,找出影响项目实施质量的主要原因,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完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体系,从而提高科研训练的质量[1]。

1 调查及结果

参与此次调查的是Y大学263名在校本科生,主要针对他们参与科研训练项目的准备、选题、计划实施和结项等四个阶段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调查结果如下。

1.1 基本信息

参与调查的269名学生中:男女比例分别为76.43%和23.57%;大四学生占60.08%,大三学生占33.46%,一二年级学生的占比较小;汉族、朝鲜族和其他民族的学生占比分别为80.23%、11.41%和8.37%;有22.05%和20.53%是管理学和理学专业的学生,有13.31%是医学专业的学生,其他专业的学生占比较低;担任项目负责人的学生占82.13%;参加过3项以上、2项和1项科研训练的学生占比分别为7.22%、31.80%和61.60%。

1.2 项目准备阶段

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导师推荐和学校教务处网站得知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的学生占比较大。45.60%的学生是基于寻求学术进步的原因参与科研训练项目的,而其余少数同学参与科研训练项的目的是对学业有现实帮助(占18.30%)、锻炼科研创新能力与思维(占11.80%)。

1.3 选题阶段

在选题原因方面,出于专业课程学习延伸、导师的推荐和导师的子课题这三个原因选题的学生占比较大,出于个人兴趣爱好的原因选题的学生占比较小,出于项目团队共同讨论和大量文献查阅后发现的研究空白的原因选题的学生只占7.98%和7.60%。

在选题的目的方面,32.30%、26.70%和25.90%的学生申请课题是为了培养自身的科研能力、为了专业课程拓展探索需求和为研究自己感兴趣的方向。

在团队成员的参与度方面,全部参与到选题过程中的学生占45.17%,而并非全部参与的学生占54.83%。

1.4 计划及实施阶段

在资源来源方面,认为资源都是学校或导师所提供和由学长、学姐提供的学生占比和较大;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方面,27.00%和21.90%的学生在资源使用不充分上和课业负担过重、缺乏时间上遇到障碍。

在与导师沟通的频率方面,46.01%的学生与导师每周都进行沟通,约18.00%的学生每月或每半个月与导师进行一次沟通;在希望导师改进的方面,多数学生希望导师能在学术支持(占26.70%)、资源供给(占25.10%)、对计划的督促程度(占22.10%)和沟通(占18.95)这四个方面做出改进。

在推进项目实施方面,48.29%的学生是通过有计划的召开例会来推进项目实施的,23.19%和2.17%的学生则是在中期汇报或结题时间将至短时间内完成任务和在导师主动询问的时候才实施项目。

1.5 结项阶段

在项目成果呈现方式方面,68.82%的同学发表了省级论文,发表国家级论文和获得专利的学生只占14.07%和占1.14%;在获得的最大收获方面,53.61%的学生认为对科研过程的了解是获得的最大的收获,31.94%的学生认为科研训练是培养学术能力的有效手段。

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调查结果上看,整体的科研训练效果不尽如人意,多数学生认为在科研训练项目中所获得的最大收获是对科研过程的了解,并没有达到他们最初参与是为了寻求学术进步、对学业有现实帮助和锻炼科研创新能力与思维的参与动机和目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学生自主选题能力较低

大多数学生的选题来自导师的建议或导师的子课题,少数项目团队是经过共同讨论和大量文献查阅后选题。这说明多数学生选题依赖于导师,学生的自主选题能力有限。究其原因可能是学生自身知识储备和研究能力不足所致,无法达到导师预期要求,使得导师只能给学生推荐题目。

2.2 项目推进不积极

大多数学生都是在中期汇报或结题时间将至,或者在导师主动询问的时候才开始推进项目,这说明负责人的主动性较低。究其原因可能是研究自身感兴趣的题目的学生只有极少数,没有从学生自身的兴趣出发,使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的态度受到影响。

2.3 导师的指导力度不够

大多数学生都希望导师在科研训练过程中能在学术支持、资源供给、计划督促和沟通等方面做出改进,究其原因可能是导师自身的科研和教学任务繁重,也可能是因为有的导师对科研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责任心不强[2]。

2.4 项目团队中存在“搭便车”现象

大多数项目团队的成员不能全部参与选题,这说明项目团队中存在着“搭便车”人员,且以低年级学生居多。其可能原因有:(1)低年级学生被“带领”做事,缺乏主动学习;(2)项目负责人时间管理不充分,导致忙于结题,疏忽了团队合作[3]。

2.5 科研训练项目成果质量不高

大多数项目是以省级论文的形式结项,而以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和专利的形式结项的只有15.00%。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可能是学校在评价项目完成情况时,以2篇省级论文结题的项目也按照国家级项目级别来评定的结果[4]。

3 对策及建议

3.1 要确保学生的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自主选题能力

在项目选题上,导师应尊重学生个人的兴趣,鼓励其多读深思,勇于质疑,主动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怀疑、类比、转换思维、深入探究等思维习惯,最终选定题目。

3.2 加强项目负责人的作用,实行公平的考核机制

(1)发挥项目负责人的作用。项目负责人不仅要制定合理和详细计划,还应明确责任和分工,为每位成员分配与其能力相适应的任务。(2)团队内部可在公开、透明的原则上建立公平的考核机制,定期考核团队成员及负责人,淘汰不认真、不参与、不积极的成员及不负责的项目负责人。从而督促成员积极开展工作进程、增强负责人的责任心。

3.3 完善导师的指导制度

学校应对导师指导学生开展科研训练进行规范的过程管理,充分发挥指导、督促、审核的作用。还可以加大导师指导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的奖励力度,以此促进导师的工作积极,同时增强导师的责任感。

3.4 完善本科生科研奖励机制,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校应对那些认真完成的高质量成果给予奖励,例如:大会表彰、发放证书或奖金、评定高等奖学金的条件之一、同等条件下的优先权等。通过健全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加强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切实提高科研训练的实施效果。

3.5 加强本科生科研项目的系统管理

在项目审批阶段,应严格进行项目审批,使优秀的、质量高的项目能得到更高层次的评定和资助;在项目开展阶段,应严格进行中期检查,定期检查学生是否是按时、认真推进项目和导师是否认真指导学生等情况;在项目评定阶段,应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制度,制定详细的评估细则,进行公正、公平的考核和评定。

猜你喜欢
训练项目本科生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时代邮刊(2019年24期)2019-12-17 11:49:30
谈诗词的选题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时代邮刊(2019年16期)2019-07-30 08:02:06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时代邮刊(2019年18期)2019-07-29 08:49:12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探索研究——以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双语字幕视频压制为例
创业训练项目持续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创业训练项目持续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美国与缅甸的国际军事教育和训练项目:1980-1988年项目回顾兼未来展望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