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帅,顾正位,万 鹏,张 芳,李宝国,徐凌川,李 峰
(山东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
《中药商品学》是一门以中药商品质量和经营管理为核心内容来研究其商品特征和使用价值的应用学科,是中药类学科和商业类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兼具了这两类学科的教学特点[1-2]。其研究范畴包括中药商品的来源、道地产地、商品种类、市场行情、商品特征、规格等级、商品鉴别、质量要求、贮藏用途等。商品学实验教学是中药商品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过程不仅是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入体会、理解、消化的过程,也是学生自己动手、主动思考的过程[3]。该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极强,如何更好的进行知识教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一直是《中药商品学实验》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中药商品学》课程是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专业课,药学类学生的选修课,又是医学类和其他专业学生的任选课。本研究结合中药商品学专业特色,突出课程特点,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科学配置,充分利用课程网络资源。通过教学理念的转变,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范围的拓展,课程网络资源的共享,丰富教学信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中药商品学实验中涉及的中药商品种类较多,信息较多而分散,学生不便掌握与记忆,学习中常会感到较枯燥[4-5]。由于课程涵盖范围广,内容庞杂且逻辑推理少,以描述为主,记忆东西较多。如何优化课程结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本项目拟从繁多的中药商品中针对一些易混难辨的药材,采用总结归纳的方式,分模块进行教学。
可根据药材的颜色黄、白、绿、红、黑分模块讲授,如黄色的黄芪、党参、桔梗、板蓝根、甘草等饮片均为黄色,但颜色分布,表面纹理有所差异;如白色的白芷、山药、天花粉、白芍、茯苓等饮片均为类白色,但表面纹理及质地有所差异;如发黑色的玄参、地黄(生地、熟地)、制首乌、芦荟、儿茶等均为类黑色,但表面纹理、质地及口感有所差异;如绿色的薄荷、益母草、穿心莲、大青叶、番泻叶、艾等;如红色的红花、西红花、红景天等。
有些药材的外观形状相似,需要通过表面纹理,气味,横断面仔细区分,如细辛、龙胆、紫菀等的根较细密;如地骨皮、香加皮等皮类药材;如半夏、川贝母、浙贝母等类白色类球形的药材;如沙苑子、紫苏子、白芥子等果实种子类药材。
有些药材具有特殊的气味,如味极苦的黄连、龙胆、鸦胆子,如味辛辣的细辛,如味甜而特殊的甘草,如香气浓烈的香加皮、川芎、白术、黄花蒿等。
贵重药材如冬虫夏草、羚羊角、西红花、麝香、人参等药材由于市场上的伪品多,价格高,可单独作为一个教学模块给学生进行细致的对照教授。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枯燥的知识做成直观、生动、形象的课件,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6-8]。巧用多媒体,通过图片,让学生自由讨论,根据所看到的,描述药材性状,汇总大家的讨论结果,老师指出表述有误及未描述的地方,对重点特征再次进行强调、总结。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还强化了学生的观察力。
中药商品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认识、掌握药材的基本特征,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9-10]。本课题拟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过程,达到对中药材鉴别特征的良好掌握。本课题拟将四次中药材性状鉴别实验安排为“学生自主辨药学习+教师主讲总结+学生自主再辨药学习”。以往的中药商品学实验课程,每次3学时,教师主讲约30min,示教10~20min,然后学生自主实验操作与学习。本研究将时间转换为30min学生自主辨药学习,40min教师主讲总结,剩余时间学生自主再辨药学习,提交本次实验报告。通过“实践-学习-再实践”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使枯燥讲解变成生动活泼的课堂讨论。
设定手机端APP。建立中药商品学主干课程题库,一改往日书面/卷面作答的形式,使学生利用课下碎片时间即可加深对知识点的学习和测试。考察形式:(1)考查功能。软件内提供考查模块,收录相关试题,实行答题游戏通关模式的考查,另外可提供错题解析并可将其收录在错题库,方便进一步练习。(2)学习功能。网络平台允许用户添加个人较生疏中药或者感兴趣中药,方便长远学习并提高学生的拓展学习兴趣。
总之,《中药商品学实验》的教学模式一定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学科内容和特色,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突出实践教学模式,采取灵活丰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以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为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中药商品学》作为中药学体系课程中的一门主干课程,是提高我国重要经营管理水平和保证中药商品质量的应用学科,也是适宜进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的学科。中药商品学对中药的使用、研究发挥较强的理论基础作用,对中药专业学生的知识构成和未来就业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本项目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学科内容和特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教学过程更加合理、科学,以期能够更好地服务与中药学教育,促进中药传承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