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2018-03-29 21:06
财务与金融 2018年4期
关键词:赛事大赛服务

刘 健

一、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定位和成效

1、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定位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是由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和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共同指导举办的一项以“科技创新,成就大业”为主题的全国性创业比赛。旨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大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秉承“政府引导、公益支持、市场机制”的理念,采用“赛马场上选骏马,市场对接配资源”的方式,聚集和整合各种创新创业资源,搭建服务创新创业的平台,弘扬创新创业文化,打造推动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强劲引擎。它是目前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质量最好、影响最广的创新创业赛事。

2、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成效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已经举办六届,通过赛事不断涌现出一批批优质创业项目,成为发现双创明星的“奥斯卡”。大赛逐渐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所认可和向往,在这个赛场上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壮美画面,成为检验大众创新创业成果的“奥运会”。各类创新创业资源在大赛这个平台上汇聚交流,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众创空间和最强的众扶平台,成为了国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服务企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成为政府推动大众创新创业的一项公共政策和公共产品。通过举办大赛,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创新创业的热情,有力促进了投融资的供需对接,为参赛企业、团队提供了一个宣传展示、提升素质、开放创新、合作共赢的平台。

一是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下,创新创业正从“小众”转向“大众”,从“精英”走向“草根”。以大赛为载体,通过广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团队的积极参赛,银行、创投、担保等金融机构的深度参与,新闻媒介持续深入的宣传报道,各级各部门组织的创业辅导培训等,共同培育“崇尚创新、支持创新、宽容创新,激情创业、科学创业、务实创业”的创新创业文化,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借助大赛这个平台,为人人提供圆梦的舞台,普惠大众创新创业,并遴选出一批前景好、潜力大的创业项目落地生根,促进一批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加快发展,打造推动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不竭动力。

二是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举办大赛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入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举措。通过大赛,推进科技服务的对象从传统科研“小众”转向创新创业“大众”,加快科技工作重心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移。大赛评委以创投专家为主,引入市场化评价方法,通过统一评价标准、公开路演比赛、实地尽职调查、当场宣布结果,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公正的遴选机制。同时,对选拔出来的优秀创业企业和团队,给予一定的财政科技经费资助。通过大赛,积极探索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和财政资金支持方式的创新,以赛代评,提高科技资源效益,培育壮大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

三是进一步促进技术、人才和资本的有效对接。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引导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创新创业,聚集和整合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等各种创新创业要素,采取提供辅导培训、金融投资、技术转移、展览展示、市场对接等各类服务,更好地搭建“项目征集、辅导优化、路演竞赛、创投对接、宣传推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打造全国最强的“众扶众创”机制。

二、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对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作用

1、创新创业大赛的参赛主体分析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由科技部牵头发起主办,整合地方政府、创投机构、金融机构、龙头企业、中介服务机构、高等院校等资源参与赛事服务。在这个平台上集聚各类参与主体,主要有三类:一类是知识要素的参与方,即作为知识载体的参赛者;一类是代表资金要素的参与方,即作为资金载体的创业投资家;一类是中介服务要素的参与方,即代表中介载体的中介服务机构。在这个平台,一批批拥有高新技术的初创企业、高成长性的成长企业、拥有不同技术和经历的创业团队怀揣不同的目的参与其中,而拥有创业所需资金的创业投资者、信贷管理人、服务机构管理者要么直接参与赛事评审,要么以局外人身份对赛事进行关注,当发现有符合自己要求的创业项目时再介入其中并进行接洽事宜,促成天使投资或风险投资或者其他创业服务的实现。

2、创新创业大赛的效应分析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表面上是一场比赛,但其实质是一个拥有各种新机制的要素市场。它包含知识、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等各类创新要素,让创业者、创业投资者、金融工作者和中介服务管理者的信息进行充分交流,从而掌握创业者和创业企业诸多方面的真实情况。它具有以下几个效应:一是甄别效应。通过赛事活动淘汰那些对创业缺少认识和意志不够坚定的人,同时又通过赛事筛选出技术可行、商业计划构思严谨周密,通过赛事评审答辩或路演甄别创业团队和创业项目。二是评估效应。赛事通过逐级淘汰和评价,其实质是对创业项目进行评估和检验。评委以资深创投专家、行业技术专家为主,引入市场化评价方法,评估结果更科学、更公正。另外,创业项目按小组集中评审,且赛事评审费用由主办方支付,对参与各方而言,项目评估成本最为低廉。三是辅导效应。大赛评审方式采取评委翻阅商业计划书、创业者面对面答辩的方式进行,创业者一般通过PPT向评委披露项目信息、团队信息,评委在咨询和点评,帮助创业者发现问题,提出创业辅导建议。四是要素组合效应。当今社会已从技术找资本发展成为资本找技术的时代,创新创业大赛平台刚好促进了资本与知识的对方对接,其公开答辩过程是风险投资家与创业团队的公开结合过程。五是宣传效应。创新创业大赛从中央到地方,齐聚政府、媒体、服务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各类要素参与其中,对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意义深远。

3、创新创业大赛的功能分析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在财政资金引导、融资和服务等三个方面,作用十分明显。一是创新创业大赛财政资金引导功能。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除了有一套完整的扶持政策外,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均有专项资金支持。2016年,科技部、财政部下发了《关于支持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有关工作的通知》(国科发资[2016]186号),通知明确科技部定期汇总各省报送的创赛优胜动态信息,研究提出支持方案,财政部综合考虑财力状况予以适当奖励。地方各级科技部门也纷纷出台配套支持政策,予以地方科技计划立项支持。二是创新创业大赛的融资功能。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和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之路上的难题。而创新创业大赛给正处迷茫中的中小企业主、科技创业人员指明了新的方向。通过创新创业大赛的信息披露效应,广大投资人与创业者进行零距离接触,资本与技术不断碰撞,开拓了新的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许多创业者因为参赛赛出了新股东。三是创新创业大赛的服务功能。大赛推出全方位创业服务。各级举办单位在赛事期间,推出系列服务活动,为参赛企业和团队提供赛事服务活动,助推参赛企业快速发展。

三、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赛事发展极不平衡。近年来,教育、经信、人社、共青团、科协等部门每年均举行创新创业赛事,赛事种类繁多,参赛单位鱼龙混杂,各地科技主管部门对大赛意义的认识不统一,个别地区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赛事推进工作在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一是从报名数量上看,以2017年数据为例,上海市报名最多,达5599家,占全国报名总数的19.89%,报名总数1000家以上省份6个,200家以下省份6个,西藏自治区报名最小,仅2家。二是从支持政策上看,上海扶持政策最强,对接“科技创业计划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科技小巨人工程”等,整合财政资金达6亿元;而不少省份仅对名次奖获奖企业予以适当奖励,其他扶持政策相对不足。

2、赛事服务平台功能有限。现行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服务平台主要功能为参赛者报名、组织单位评审提供服务,而各类服务机构无法通过赛事平台精准获取参赛企业和团队信息,同时参赛者也无法通过赛事平台获取服务机构信息。创投、银行、证券等服务机构要获取信息只能通过组织单位提供或者担任赛事评委,获奖信息非常有限,从而导致企业需求和服务机构需求不对称,直接影响到赛事战略意图的实现。

3、赛事组织模式设置有待优化。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现行组织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参赛主体信息无法精准导出,导致组织方组织效率不高,增加了组织成本;二是赛事环节设置过多,赛事由地方赛和国家行业总决赛组成,地方赛一般又分初赛和决赛等环节,参赛主体一路走来,要参加3到4场比赛,参赛时间过长,参赛成本较多;三是评价指标体系不够细化,目前的评价体系只有5个考核指标,每个指标没有具体细化,评委打分主观性因素占主导;四是技术评委占比不够;对照各地方赛区情况,部分地区设置了技术评委,对项目从技术角度进行了评价,为创投评委提供了技术参考,而国家行业总决赛没有设置技术评分,专家组全由创投专家组成。

4、赛事扶持政策有限。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现有扶持政策主要有择优推荐给国家级投资基金和合作银行,择优推荐相关计划评审,但实际覆盖范围相当有限。作为国家级投资基金和合作银行,对入围国赛企业和国赛获奖企业关注较多,对普通参赛企业关注不够,而择优推荐参评相关科技计划仅在国赛优秀企业中推荐,覆盖面非常小。在财政支持力度上,每年支持不足参赛项目的3%,各地区配套支持相对不足。赛事服务方面,国家层面在行业总决赛期间举行系列服务活动,但都集中在比赛期间,参赛企业因主要精力集中在参赛准备,培训效果非常有限。

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需要突出参赛主体的需求导向,不断创新服务内容,瞄准产业和市场竞争方向,汇集人才、技术、资本等各方力量,打造众扶众创众帮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1、进一步强化协同配合,深化对大赛重要意义的认识

一是要加强赛事意义的宣传和认识力度。各级科技组织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大赛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将大赛作为本部门本单位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服务企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二要是进一步提升赛事的品牌认知度,要通过电视、网络、报刊、自媒体等多种渠道,宣传和推介大赛,将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品牌传遍神州大赛的每个园区,让更多的创新创业者关注大赛、参赛大赛和推介大赛;三是各级组织单位要组织好大赛,做到有机构、有领导、有政策,建立常态化制度化推进机制,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赛工作开展。

2、优化赛事组织管理体系,提升赛事组织管理效率

一是要提升赛事数据的精准性。赛事报名表格各条目要更具体,提升赛事数据管理的准确性;二是要提升赛事数据的安全性。要加强大赛相关信息保护,制定信息保护相关制度,避免无意泄露企业、赛事、评审等信息;三是优化赛事流程设置。要给参赛主体预留足够的准备时间,减轻参赛主体的参赛时间成本;四是要完善大赛评委约束机制,建立评委参加赛事的相关制度,强化对评委的赛前培训和信用管理;五是国家行业赛阶段要设置技术专家。创新创业大赛项目专业性很强,而投资专家对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深入,容易使参赛选手对专家组的专业性产生质疑,要在国家行业赛阶段设置1-2位技术专家,提升专家组对专业技术的把握;六是要细化大赛评分细则。在现行评分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技术和产品、商业模式及实施方案、行业及市场、团队四方面制定细化评分标准,探索量化指标体系。

3、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强化后续服务内容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从组织报名到国家行业总决赛,跨度约9个月。但大赛终究是一场“临时”的活动,让临时变为“永不落幕”,既是营造“双创”氛围的一个目标,也是服务企业的一种方式。一是各级赛事主办机构要广泛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引入更多的创投机构、金融机构、专业服务机构、上市公司加入,在赛事各阶段推出更接地气的服务和产品,提供更专业、完善、优质的赛事服务,帮助创业者培养创业意识、增强创业能力、提升创业成功率,增强赛事的吸引了,提升赛事的知名度;二是要加强对地方赛服务活动的指导和考核,要将地方赛后续服务纳入优秀组织单位考核评价体系中,强化地方赛区对参赛企业的跟踪服务;三是要为参赛主体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服务,如创业辅导、创业培训、融资辅导、金融服务方案设计、检验检测、技术搜索、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移等;四是要在全赛季组织各项配套活动,为参赛单位提供多元化服务,如专场融资路演、主题论坛、行业沙龙、展览展示、公益大讲堂、市场与技术对接等。

4、建立联动支持机制,加强对优秀企业和团队的支持

要多维度整合各类政府扶持资源,提升大赛创新资源凝聚力。一是要积极探索与各类财政引导基金对接。建立和储备赛事优秀项目和优秀团队数据库,探索优秀项目和优秀团队与各类财政引导基金对接新模式;二是设立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资助赛事优秀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对赛事评选出来的优秀企业通过无偿资助、贷款贴息、股权投资的方式进行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注入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分配采取因素法,根据全国各地参赛企业和团队报名、参赛情况进行分配;三是加强人才政策对接。对赛事高科技人才团队、高层次人才应优先纳入各类人才项目库,在各类人才计划支持中予以优先支持;四是整合各类政策资源。结合企业政策诉求,加强与中小企业相关管理服务主体联动,系统梳理针对创新创业企业的相关扶持政策,做好各类扶持政策的解读,实现参赛主体与相关政策充分对接。

猜你喜欢
赛事大赛服务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本月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重大赛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