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背景下基于本科生导师制的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究—以商丘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为例

2018-03-29 20:49徐海云胡春华张明亮张宇恒
山东化工 2018年21期
关键词:技术型导师制本科生

徐海云,胡春华,张明亮,张宇恒

(商丘师范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日益大众化,在人才市场屡屡出现的高校毕业生“找工作难”与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招聘难”的窘况,作为高等教育主体的地方新建本科高校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为有效破解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矛盾、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目标,2015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进了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也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向[1]。商丘师范学院作为全国上千所新建的地方本科高校之一,理应紧紧抓住当前的良好发展契机,顺应高等教育发展潮流, 在遵从国家对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从学校的办学历史和现实校情出发,积极调整学生的培养方向,实现向高水平技术应用型的转型,在新常态下积极探索大众化教育与学术教育的统一、专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统一,逐步建立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分类培养模式,建设适应和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并富有地方鲜明特色的地方性、应用技术型高水平大学。

1 本科生导师制在人才分类培养模式中的意义与作用

在此背景下,化学化工学院作为该校最早建立的院系之一,理应成为学校转型发展的排头兵,既面临着大好的发展良机,也同样面临着化学化工类人才培养方面的严峻挑战,如由高等教育大众化引起的生源质量的下降,具有丰富企业行业经历的“双师双能型”师资的缺乏,长期形成的重基础研究而轻视应用研究或重理论轻实践的所谓“精英化教育”思想等等。但是,面对挑战,化学化工学院在广泛调研基础下,依据商丘丰富的煤化工、制药业、特种材料等地方特色,重新制定了着力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以应用型(含师资型)人才为主,创新研究型、自主创业型为辅的人才分类培养方案,并对原有的化学(师范类)、化工、应用化学等传统专业进行了改造和调整,在保留原有的优势特色学科-化学专业的基础上,形成以化学、制药工程、材料工程、新能源等专业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架构。如此同时,为有效提高转型背景下本科人才分类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或行业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个人潜力以满足个性化培养需求、逐步提升具有创新研究潜力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化学化工学院尝试与探索多措施并举的方式来有效保障人才分类培养的实施,其中实施全程本科生导师制是推行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多元化、多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其实,我国率先在部分院系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是那些为培养科研后备力量的一流学术科研型重点大学如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之后,全国许多重点高校也相继推行了本科生导师制[2-3]。近年来,随着地方高校的逐步转型、高等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尤其是学分制和选课制的广泛试行,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在借鉴这种研究式的教育方式,在本科阶段逐步尝试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它已成为我国本科教育管理上的一种重要创新,在不少高校的研究和实践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许和倡导。特别是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在转型背景下对人才实施分类培养中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例如:通过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可全面体现“教书育人、以人为本、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作为专业教师的导师对学生的指导不仅体现在通过课程教学、专业辅导(含考研辅导)、创新创业项目立项指导及参与科研活动等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还体现在思想引导(如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生活指导、心理疏导以促进学生在学业、就业、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2];实施导师制可有助于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根据社会需求、自己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与职业取向有目的地选择所学课程,科学合理地构建和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或职业技能水平;本科生导师制不仅能弥补学分制带来的诸如学生选课盲目性、急功近利性、混学分、凑学分等缺陷、也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从而密切师生关系以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的,更有利于促进传统的以“管”为主高校管理模式向新时代、新形势下以“导”为主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转变;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在人才分类培养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学术、技术或技能专长和最大限度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形成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质量为生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在培养社会需要的多元化、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新高等教育人才观[4-5]。

2 本科生导师制在我院人才分类培养模式中的具体实施措施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的剧增,而地方高校由于受经济、地域等多方面的限制使之教师队伍的增长速度缓慢、师生比过低等严重阻碍了本科生导师制的顺利实施,特别是在本科生导师队伍中高水平教师资源尤其是“双师双能型”师资极其匮乏的情况下,如何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切实可行的、基于人才分类培养模式下的本科生导师制详细实施方案,确保每个被指导的学生都能得到导师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指导,是顺利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有效发挥导师制在人才分类培养中的作用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商丘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在充分整合本院现有教育资源(如师资条件、教学科研现状、学生整体素质、班主任和辅导员制度等)的基础上,适当借鉴其他兄弟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办法并结合本院实际和专业特点,以转型发展为契机,以培养多元化、应用型、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标,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个人潜力,在经过多方论证、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全院师生建议后,提出“本科生导师制”的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第一,在人才分类培养模式下,依据学生的个人选择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分为“学术型”、“师资型”、“应用技术型”三种不同的培养模式。对应的,对本院现有的化学、制药工程、材料工程、新能源等四个专业的专业教师,按照“科研创新型”、“教学型”、“应用技术型”或“双师双能型”等进行归类(也可兼项),所有符合基本任职条件的专任教师均要求必须担任本科生导师,结合自身专业优势或技术特长,按照学生的分类需求,进行最优化的师生匹配组合,承担从大一年级开始到毕业的全程导师。同时,对导师的聘任条件、必须履行的职责、必须具备的多种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均作了具体而详实的规定以确保导师制在人才分类培养中的作用得到正真的实现。

第二,从大一新生一入学,在经过导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被确定为本科生导师开始,导师要积极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地位、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日常规章制度及奖惩措施等;在此基础上,导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入学成绩、生源地学校的不同特点、自身优缺点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或发展规划提出合理化建议,指导学生制订适合自身发展的个人学习计划、安排学习进程、确定修读课程(尤其是学分制下的课程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精神的需要,全程实时跟踪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健康状况、学业进展情况以及课堂或课下的专业学习情况、专业实践能力及素质培养情况、业余生活状况等,帮助指导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和困难,做到既对学生进行学业上的全面跟踪指导如专业课学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科研或创新创业项目立项以及就业等方面的点拨,又对学生的成才全面负责,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完美结合[2]。

第三,考虑到我院历年来以传统学科的基础研究见长,从事应用型研究的师资队伍严重缺乏,为解决这类导师资源不足的难题,更好地实现在人才分类培养模式下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型人才以适应行业需求,我们借鉴其他兄弟高校的办法,采用“校内专业导师”+“校外行业(或企业)导师”的双导师制方式来扩大应用技术型导师的选聘范围[2]。一方面鼓励动员部分有条件的教师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积极由重在基础研究向应用型研究转型或兼顾,积极到相关企业脱岗培训、实践锻炼、参与企业生产技术难题的联合攻关等,逐步提升作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本科生导师素质;另一方面,结合学生的毕业去向和毕业特点,在一些校企合作企业或毕业生就业较多的企业选聘高水平的企业导师充实到本科生导师队伍中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也能有效地帮助校内从事基础型研究的老师如何更好地将基础理论研究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双师双能型”教师。

第四,为了激励更多符合条件的教师积极担任本科生全程导师,并全心全意投入到学生的全方位指导工作中,制定切实有效的、科学合理的导师制评价、考核、反馈及督察体系是顺利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关键环节。对此,我院借鉴其他高校的做法,尝试建立由学院院长任总责,主管教学副院长直接负责,主管科研副院长协助负责、系主任监督的一体化管理、评价与考核机制。主要从师德修养、日常指导态度、指导频次、学生选择率、考研成绩、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情况、教学技能大赛以及各类型、各级别专业技能大赛参与或获奖情况、参与科研项目情况、就业达成以及学生反馈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部分纳入到教师年度考核和将来的职称评定中。同时,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绩效奖励力度和工作量补助等手段用于奖励表现优异的导师或激励导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另外,还组织由院系领导组成的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小组,定期(开学前、学期中、学期末)或不定期地对导师的日常指导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提出改进建议[6-8]。

3 结语

在国家积极推动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商丘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作为该校最早建立的院系之一,化学与化工、材料、能源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既面临着崭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由高等教育大众化引起的生源质量的下降,具有丰富企业行业经历的“双师双能型”师资的缺乏,长期形成的重基础研究而轻应用研究或重理论轻实践的顽固思想等等。面对挑战,该校化学化工学院充分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在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科专业学生发展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并实践基于本科生导师制下的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创新研究型或自主创业型人才为辅的人才分类培养模式,以便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技术技能水平,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3]。

猜你喜欢
技术型导师制本科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应用技术型大学科研评价体系构建探讨
独立学院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必要性和途径探析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基于项目导师制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