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技新闻易读性”的研究综述

2018-03-29 19:43
传媒论坛 2018年12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公式受众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风险社会的到来,科学知识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不断加深,尤其在地震、流感等突发灾害事件中,科学知识的流量异常庞大,这肯定了公众对于科学信息的渴求。大众媒介作为公众知识的主要来源,在科学传播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易读性作为吸引受众接触科技新闻的直接原因、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一直都是新闻业务研究的重要议题,国内已经有了关于经济新闻易读性的研究,但是对于科技新闻易读性研究可谓是空白。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科技新闻易读性相关文献,总结了目前关于科技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方向,希望能够引发业界及学界对科技新闻报道革新的一些思考。

一、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关于易读性的研究已经有较长的历史,不仅研究数量多、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包括教育、语言、计算机科学、医学等多个学科。从大众传播的视野研究新闻语言的易读性大致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相关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基础型研究和应用型研究两大类,基础型研究主要有易读性测量公式、影响易读性的因素等,应用型研究则主要考察各类文体的易读性,如报纸新闻、新闻网站、医疗信息、教科书等。

(一)影响易读性的因素

较早开始并且影响范围较广的一项关于易读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出现于Gray和Leary的《哪些因素使书好读》一书中提到,在100个字为一个段落的文章中,易读性主要受到五种因素的影响:难读字的个数;第一、第二和第三人称代词出现的频率;以字为单位的句子的平均长度;不同字词的百分比;介词短语的数量。

眼科专家Betts经过多次实验得出与上述研究结果较一致的结论:英文文章的文本易读性,主要受到了篇幅长短、句子长短、复杂单词的数目、介词短语的数量、人称代词的数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如果在文本写作时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减少不常见词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文章的易读性。

Rosenshine也指出,文章的阅读难度会随着文中的不确定修饰词、概率词的难度和使用频率发生变化。通过经常性地使用解释性的连接词,以及通过先抽象——举例子——再抽象的方式安排写作材料等都会使文章的易读性增强。

(二)易读性公式

易读性公式,顾名思义就是一种用以测量文本阅读难易程度的方法。国外易读性的公式研究主要以美国为代表,这方面的研究并未形成定论,目前为止已经有数以百计的学者提出了自己的易读性公式,其中最为常用的几个公式分别是:Flesch公式①、Gunning公式和Dale-Chall公式②,综合这些公式来看,国外的易读性公式基本会涉及到单词的长度、词语常用度、句子长度等文本特征。

由于英文的词语特征与中文的词语特征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公式并不能直接借鉴来用以测量中文文章的文本易读程度。此外,这些测量公式仅仅涉及文本因素,而忽略了可能对阅读行为产生影响的读者自身意愿及排版等环境因素。但是,国外对于易读性影响因素的分析及测量公式的拟定对于国内中文易读性公式的提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对于科技新闻传播领域的研究主要围绕新闻报道的易读性展开,相关的研究多来自业界且偏重应用,旨在直接指导新闻实践工作。大量的从业者和学者开始从传播理念、编排方式、写作手法等多个方面讨论如何提高新闻报道的亲和力以吸引受众并满足其需求。从研究成果来看,专业新闻要贴近受众、具有易读性成为业界和学界一致的共识。但是关于新闻报道易读性的研究总体数量偏少,且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易读性公式研究

由于易读性测量主要针对文本进行,很多时候都涉及到了词汇特征,国外的公式不能直接套用。因此,台湾学者开始针对中文文本的字体特性,提出了我们自己的易读性公式,这些公式被用于新闻文本研究、书籍评估、应用文写作改进等领域。目前,大陆传播学者暂未提出自己的易读性公式,易读性公式研究也主要是对国内外各类易读性公式的评述和公式应用。

黄敏在期刊论文《汉语特质与中文新闻易读性公式研究》中,梳理并介绍了国内外的新闻易读性公式,其中针对汉语的独特语言特质,详细评述了现有的汉语新闻易读性公式的优缺点。他认为,台湾学者杨孝濚第二次的易读性公式研究,是“完全以新闻文本为测试样本,以新闻受众为测试对象,因此是严格意义上的中文新闻易读性公式”。目前也已有一些学者利用该公式对不同类型的文章易读性进行过测量。

(二)影响新闻易读性的其他因素研究

湖南大学王丽娜从视觉修辞的角度研究了新闻的易读性,“根据视觉认知的理论,视觉语言词汇的使用……要合乎受众的视觉认知习惯,要和视觉认知的目的一致”,从编排上也要注意视觉修辞的运用,以提高新闻的易读性。

李凌凌和李晓敏试图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研究网络媒体的新闻编排手法与其新闻易读性的关系:网络新闻要想在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吸引受众,并且兼具易读性,就需要从宏观——即网站的整体结构、页面设置以及微观——信息写作编辑这两个大的方面着手。

赵红梅从实践业务经验出发,提出要追求易读性与版面美的统一,就要综合运用“静态版式”和“模块化设计”并继承其优点,她对这两种编排手段在实践过程中给党报带来的变化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在现代报纸版式设计中可以借鉴经验。

(三)专业性新闻报道的易读性研究

在众多关于新闻报道的研究中,经济、科技等新闻报道常被讨论,由于此类报道涉及内容非常专业,写作过程中专业术语、字母词等的运用都会影响到该报道的易读程度继而影响其传播效果,因此对其易读性的研究就具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目前此类研究成果并不多,且较多基于实践经验或单纯从学理上谈论,颇有“纸上谈兵”的意思,从内容上来看,以财经新闻报道为主,针对科技新闻的研究犹如凤毛麟角。

河北大学的张艳以经济新闻为样本,考察了我国经济新闻中字母词的使用情况及其对经济新闻易读性和传播效果的影响,随后他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受众对字母词的态度及需求。他认为字母词的运用确实会影响新闻的易读性,但是“字母词在新闻中的使用应是大势所趋,时代的要求”,字母词的使用应该适当,以提高经济新闻的易读性。

郑州大学的张艳华同样剖析了经济新闻报道的易读性,他认为要打造经济报道的易读性和亲众诉求就要以受众为中心、满足其信息需求,扩大报道关注的范围,由“小经济”走向“范经济”,用创新思维开拓经济报道手法及报道模式的多样化。

曹新民在《科技新闻受众逆反心理与规避》中指出,我国公众对科技新闻存在逆反心理,他梳理了科技新闻受众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科技术语的滥用、不科学的“科学研究”、选题无新意等多方面原因导致了该问题。想要规避受众的逆反心理,需要“专家的眼光、受众的视角”,同时需要“创新写作手法”,使稿件通俗易懂。

综上,国内关于新闻报道易读性的研究大多偏重定性,缺乏定量研究;科技新闻传播中存在的易读性不高、不够贴近受众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业界的关注,但目前从受众需求角度出发进行调查研究并针对性给出对策的研究也相对缺乏。大众媒介作为公众知识的主要来源,在科学普及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科技新闻报道则是普通受众获取科学知识、了解科技咨询、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渠道之一,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如何让科技新闻既“可读”又“易读”,是每个新闻从业人员和学者都应该关注并极力解决的问题。

注释:

①Flesch公式:R. E = 206. 835—(0.846w1)—(1.015 sl ),此处R.E指代的是易读性分数,Wl是每100字的音节数,S1是每一个句子中的平均字数。所得分数在0-100之间,得分越高越容易。

②Dale-Chall公式:阅读等级=0.1576X1+0.0496X2+3.6365,其中涉及到的两个变量分别为:不在Dale3000词中的单词比率X1和平均句长X2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公式受众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例说:二倍角公式的巧用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