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STS思维建构的必要性分析

2018-03-29 16:25
传播力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高职生科学技术建构

STS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简称,是以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间相互关系为对象的学科。探讨科学技术作为社会的子系统以及社会中诸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他子系统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互动机制的问题。STS是一门极具实践性的学科,体现在科学认知,技术实践和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伴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我国的STS教育方兴未艾,建构STS理念与STS实践越来越成为不同学科间、不同领域间相互融合的重要手段。所以培养学生建构STS思维尤为重要。

一、建构科学技术与社会间的主体间性思维是高职生建构STS思维的前提

基于STS的科学内涵是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此三者之间的相互制约等一系列关系。由此建构STS思维是建构一种在科学、技术与社会间的系统性、开放性、交互性、发展型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具有主体间性思维方式特点,主体间性主要探讨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关涉到人际关系以及价值观念的统一性问题。其最早在伦理学领域内提出,后来又拓展到哲学、社会学领域。建构主体间性思维是在对主体性思维的辩证反思后提出的,即从关注主体性和认知上的“主-客体”关系转向关注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而把人类认知的对象世界,特别是精神现象不再看作客体,而是看作主体,并确认自我主体与对象主体间的共生性、平等性和交流关系。这种思维特点反应在STS思维建构中打破了众多学科与众多领域内的本位思维,有助于推倒学科间与领域间构筑的各自主体意识的“无形藩篱”,实现科学技术与社会间良好的系统性互动。

对主体间性思维的认知与实践有利于高职生STS思维的建构,高职生作为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的一线主力后备军,这种思维的培养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学科与学科间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外在规律,思维空间不断扩展,促进整体性与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建构。

二、高职生STS思维建构之于其自身学习的必要性分析

高职生STS思维的建构是伴随着高等职业院校STS教育课程的建构,STS课程中要运用图式思维、结构性思维、与系统性思维的建构方法,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广泛渗透于课程。STS的思维建构是破除多学科间与交叉学科间的障碍的有效途径。STS的课程建构与教育使学生在日常的耳濡目染中对STS的理念熟悉与掌握,进而建构起属于自己的STS思维。在STS思维的指导下学生会认识到未来工作中涉及的生产、服务、管理的密切关系,并明确自己所学的知识在未来要为工作中的生产、服务、管理与经营而服务,所以学习将不再是孤立地学习知识部件,而是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地意识到知识的跨学科性的结点属性,在头脑里构建的知识关系图景中不断地进行知识的填充增补与更替改善,所以其在日常学习中会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有的放矢地吸收自己应涉猎的知识,最终在自己的知识储备中构成一幅动态立体的知识系统的蓝图。

三、高职生STS思维建构之于其自身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建构STS思维是高职生走向职场,投身岗位的必要功课,高职生走向职场将以生产者、服务者、乃至创业者、管理者等身份出现,这就要求学生在学期间培养自身诸如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决策能力等突出的职业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体现在课内知识的掌握,还要对行业相关领域的必要知识与经验的熟悉与了解,对于经常体验校内实训,顶岗实习的高职生来说,很容易体会到在实际工作所受到的生产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关系和影响,STS思维的建构有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科技与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利于其在工作中摆脱理论与实际的脱节问题,并认清自身状况与生产工作、社会环境关系的实际情况,从而给予针对性地解决。

四、高职生STS思维建构之于社会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在高度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人作为科学技术的载体毫不停歇地为这个高速运转的经济社会服务,科学技术以其无形的力量推着人们不断地朝向一个向度行进。致使人被科技所异化,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人们陶醉于科学技术为人类创造的物质条件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引发着环境、法律、伦理的问题。这种人文与科学难以共融的社会现象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而这种异化的症结在于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分裂,在于人缺乏两种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和愈演愈烈的发达工业社会意识所支配单向度行为。而事实上,科学技术所引发的这些对社会造成的巨大负面影响,究其根本是人的思维问题。

思维决定行为,高职生STS思维建构就是为了增强学生对技术异化侵蚀的“免疫力”,建立科技与人文共融意识,这将有助于其在社会发展中的职业素养的提升,职业能力与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塑造。在开放性与交互性的STS思维的指导下,高职生会掌握自行探寻与其自身所从事的行业生产相关的产业关系脉络,与其所在区域经济发展与人文条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的系统性联系的能力,从而来调整自身所学符合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文发展。

参考文献:

[1]主体间性.[EB/OL]360百科.https://baike.so.com/doc/5432172-5670467.html

[2][英]C.P.斯诺.两种文化[M]三联书店,1995,2.

[3]陈凡,马会端,张明国.东北亚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13-316.

[4]高汉运.STS教育的理论与高职教学的实践[J].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007).

[5]殷登祥.论S T S 及其历史发展(上)[J].哲学动态,1994(08).

猜你喜欢
高职生科学技术建构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