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是以地区为范围,全面记载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或特定事项的书籍文献,自古代已受到重视,狭义上的地方志仅指志书,社会主义新编地方志包括方志和年鉴。它们的特点是需按一定体例,有独特的写作体例和格式,有严格的选材要求,有长远的研究和参考价值。1983年我国启动了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纂工作,如今已是第二轮修志,比起第一轮,第二轮修志涉及的地区和行业更广,范围更大。但也出现了编纂者经验不足把关不严的问题。
在审稿工作中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类,现列举在此,以供地方志编撰者参考。
为人物单独作传,需慎重选择,很多地方自古人才辈出,近现代也是风起云涌,尤其对民国人物、国民党高官,在选择入志人物应注意他们的政治主张,对他们的叙述应以有关部门给他们做的定论为根本,对持不同政见者谨慎记述。
对当代人物的选择,应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根本,以“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定要选择一定时期本行业、本地区的优秀代表,不能随意放宽选择尺度,更不能违背这一原则,如有一部志书为本地区罪大恶极、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并被判处死刑的罪犯单独立传,这是不合适的应予删除。近年来志书特别是县乡志对当代人物的选择有放宽尺度和随意现象,如有的志书把近年来考上好一点大学的学生做列表、把参加某一项活动的人员做列表、把出版过书籍包括非正式出版物的人员做列表,这都是不慎重的,应对入志人物做选择,优中选优,重新改写。
在稿件中常涉及需统一体例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人物作传部分,常常是叙述错乱,有的把主要业绩放在前面,业绩的叙述也是有长有短,详略不一。由于涉及人物来自不同的单位,初始稿件会比较纷杂,作为地方志编纂者应在征稿初期就需要对人物稿件做一个统一体例,如可以先人名、生辰年、是否党员、供职年限、主要贡献等,在体量上也应尽量做到统一。在收到稿件后要有所取舍,有所调整。
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有关公开出版物保密泄密问题的文件,在志书的编撰中应严格执行,常见在志书中涉及泄密的问题主要有在公安部分涉及维稳的具体数据做法等、当地驻军以及征兵的具体情况数据等。这与编撰者在收集稿件后未对其进行认真审读和选取有关,说到对资料的选取,就会涉及内容叙述常出现的另一个问题。
志书可以说是一部史料,是非功过更多的留待后人评说。所以它的文体与政府部门的工作总结、报告不同,需要给读者呈现的是具体的准确资料,需要平实的叙述,这就需要编纂者对收到的报告和初稿进行改写和挑选,去除中间对某一部门某一件事的评价评论部分,做到内容详实、数据准确、有理有据而不是浮夸,应述而不作。在改写时还要注意志书文风的要求,去除过多华丽的形容辞藻,工作要拿具体工作数据列出来。不同的人提供的稿件叙述风格如有不统一现象,统稿者要注意统一文风,还要注意稿件人称的变化,志书应避免用第一人称,如“我部门”“我区”等,应该为全称或第三人称。在年代表述上尽量避免用“今年”“去年”“上一年”等字眼,以使志书存史功能更准确、便捷。
民族宗教问题是当今出版物中比较敏感需特别慎重的问题。对各民族风俗习惯的记述要特别谨慎,对已出现过的民族之间的冲突、过激行为宜避免或谨慎记述。在志书稿件的编纂中,大家对以上情况都有了审慎的态度,但还一个需特别关注的点,很多志书设民风民俗这一章节,里面有可能涉及民族问题,有的民间故事有损害别的民族形象和封建迷信倾向,要对其做修改或删除。
地图涉及国家边界时要特别注意,不能有遗漏和讹误,正式地图公开出版需要有四要素:绘制时间、图例、比例尺、有资质的绘制单位,如果地图达不到以上要求需要在志书上使用,可标注为“示意图”,“仅做参考”等。
在旧纪年和现代纪年的换算上,志书经常发生问题,这一点要特别注意,换算应以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后的“我国历代纪元表”为准。志书中设置的艺文志有关古人吟咏当地的文字,和正文介绍当地古代情况引用的古代典籍原文,也是容易出错,编纂者要特别注意引文版本的权威性,不能把从网上随意搜到的作为核对的依据,那样很容易出现错讹。
这是志书中最常见的问题,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同音异形、形似意异、繁简混用、异体字等;第二类是不规范的简称、缩写词语不规范、数字和标点用法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点符号和数字用法等等,说到缩写词语不规范,近年有些志书把“中央、省、市”缩写成“中省”,把“内蒙古”缩写成“内蒙”,这是不对的。看似小小的错误,却是有“存史”功能的志书的“硬伤”,志书一定要加强校对工作。
一部志书的编纂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从框架到血肉丰满耗费多年,志书的生命力很长,修志是慎重和隆重的事业。一部好的志书,是详尽、真实、准确的,这可称为志书的基本,其次还要在志书中体现地方特色,只有两者兼备,才能经世致用,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需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修正,让我们这光荣又辛苦的事业成果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