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52年,毛泽东主席就在中华全国总会上提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从此,人们开始对体育运动有了更高的认识。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在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下,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是对于终身体育的教学目的来说还远远不够。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劳动模式也从体力劳动逐渐转向脑力劳动。大部分人的运动时间都在大大下降。尤其是当代的年轻人,由于繁重的课业而导致身体素质的大大下降,不要说增强自身体质,连最基本的健康都难以维持。根据中国新闻网的一项数据显示,世界上真正健康的人只占5%,患病的占20%,而亚健康人士占75%。这些亚健康人当中,从事脑力劳动的占90%。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终身运动的模式是很有必要的。
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大多是以增加学生体质为目标,这显然不符合终身体育的培养原则。所谓的终身运动,是以“健康第一”为宗旨,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能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缓解身心压力,增加生活情趣,提高生活质量。
普通高校中体育教学内容主要以最终的体测为目的,学生对于体育课的要求也仅仅理解为最终的体育测试能够通过。虽然各大高校兴建的新校区会有非常优良的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学生的课外运动也都非常好的对其利用。但是很明显,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由于运动意识不强,而始终没有参与到课外的运动中来。对于体育课程也是有抵触情绪。
很多学生由于自己的性格导致对体育运动的爱好不同,在教育中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尽量增加多种体育项目课程,在学生选课过程中能有更多的适合自己的兴趣的体育运动选择。只要学生选择了自己兴趣最大的课程,再结合我们教课内容的不断创新,引导学生的终身运动意识,便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老师讲述的最多的是体育运动的规范性理论知识和动作,却很少注重健康的运动观念和终身运动的培养。普通高校的学生而非体育专业,对于体育课程也没有足够的认识,在理论学习中也不会去很好的理解和记忆。老师作为专业的体育教学者,应该将专业的体育运动知识和当下的新闻热点相结合起来。尤其是在每年举办的热点赛事或是大学生中广泛喜爱的运动赛事,都可以作为体育教学的内容。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学课堂质量,还能引导那些对体育运动没有兴趣的同学参与进来,通过整个团体讨论的气氛烘托,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好奇的关注。
对于那些身体素质不好的学生,不能一味的要求进行高强度的体育训练来达到最终测试通过的目的。应该以鼓励和激励等心理教育的手段,达到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运动中来的目的。健康的身体是将来工作和学习的一切根本,在体育教育中加入健康理论,不仅能够得到学生的心理的认可,也能使学生抛弃对于体育测试的不良观念。
高校中的体育教育占的比重不大,而学生的认识程度也不够,认为体育课就是放松和娱乐的。老师的教学模式也是只在体育活动安排上进行的,几乎不会用过多的时间介绍体育的理论知识。甚至有的老师只是在课前和课后点一下名,整个课程就是让学生自己去联系了。若是培养学生的终身运动意识,作为体育老师言传身教尤为重要。老师应该在课上加强体育运动的理论知识教学,能让学生对体育有一个专业的、完善的认识。此外,老师还应加强对终身运动的宣传和鼓励,从自身的经验和实验中,介绍终身运动的优势。毕竟一个健康的身体是谁都想要的,老师们只有合理的引导和教诲学生,学生们才会自然而然的树立终身运动的观念。
高校的体育教学对终身运动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学生最后一次接受系统的集体教育的机会。若此刻能够达到我们教学的目的,则对于整个国民体质的提升都有重要的帮助。在体育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改善教学水平,对学生养成终身运动的意识和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魏晓峰,查显峰,王伟,高金库,王月芝.终身体育视角下大学体育教学现状研究——以黑龙江省高校为例[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5(12).
[2]周春峰.浅谈激励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科学大众,2012(03).
[3]岳骊,裴益民.论终身体育教育与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