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进入新时代,媒体人更应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殷殷嘱托。
但近年来报道模式固化、报道内容空洞、报道形式单一呆板等问题仍然存在于我国大部分地方党报的时政新闻报道中,所以无法吸引读者的目光,甚至令越来越多的读者敬而远之。为此,本文对进入新时代如何做好地方党报时政新闻报道展开了深入探讨。
就笔者从事近10年的时政新闻报道工作来看,地方党报要想在激烈的新闻媒体行业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改革与创新是必走之路,媒体融合更是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与影响力的不二选择。
地方党报要从传统思想观念中突破出来,充分认识到创新改革的重要性与急迫性。新闻记者必须要树立起“全能型记者”、“复合型人才”的意识,秉承“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的宗旨,不仅要讲党性、讲政治,更要清楚自己已不再是传统采写文字稿件的报道者,需要学会使用互联网新技术、摄影技术等,充分运用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手段,站在读者的角度去听、去看、去采、去写。同时在采访报道中以新闻本身为出发点,在报道思路上重“人”不重“事”,关注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把会议材料和领导讲话中涉及民生、读者想获知的部分单独挑选出来,让新闻亮点及时呈现出来,增强时政新闻的亲民度。
以《玉溪日报》为例,其在2018年3月9日一版刊登的有关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的新闻,是记者从一个会议采访中获取的消息,在及时判断新闻价值后,分别从不同角度写了4条新闻:包括有常规的时政会议报道《罗应光在玉溪市创建云南省文明城市推进会上强调:对标对表抓好落实 确保创文圆满成功》;从领导讲话稿中梳理的一条接地气、抓眼球的消息《市委书记细数玉溪创文“三短板”》;一篇带有政策解读性质的“时政深读”《抓重点补短板 打好创文攻坚战》;以及一篇是采写记者有感而发及时配的短评《创文冲刺,没有一个旁观者》。这4条新闻稿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采写迅速,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效果,会议召开当天在玉溪日报客户端和新媒体刊登后,不仅引来了读者大量转发和点赞,更得到了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而这就是记者转变观念,有效应对媒体格局变化的一个鲜活案例。
长时间以来,领导活动的报道与会议报道都占据了地方党报新闻报道的大半篇幅,这些内容通常都有很强的政治性、程序性和官方色彩,记者经常带着“宁肯写长、不能写短”的心理采写这类新闻,免不了会生搬硬套惯有格式,不愿意创新稿件形式与内容,以致于呈现出的大多是一些僵化生硬、相对冗长的稿件,让阅读者看起来费劲、不愿多读[2]。
笔者以为,时政新闻报道要创新,就一定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出发点,以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广大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中心,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要大幅精简不能有效指导全局性工作的时政报道,让其变“短”;同时利用多种方式延“长”能有效指导全局工作的时政报道,使时政报道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进一步增强,促进新闻宣传效果的提高。
同样以《玉溪日报》为例,其在2018年1月30日一版刊发了一条“我市9县区监察委员会全部挂牌成立”的时政新闻。若依照之前惯例,挂牌成立时领导的讲话必然是着墨重点。但这篇消息一改之前的“套路”,对讲话内容进行了大幅压缩,反而对背景资料、监察委挂牌成立背后的意义、目前工作进展等内容进行着重叙述,寥寥600余字却内容丰富,稿件的新闻性、可读性更强,效果非常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这一要求具有非常强的现实针对性。
面对当前新媒体蓬勃发展、舆论引导格局的新变化,只有着力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积极主动拓展党的新闻舆论阵地,才能有效应对时代挑战,更好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真理、宣传党的主张、反映群众呼声,提高主流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时政新闻报道更是如此。
在地州一级,以2018年玉溪市“两会”为例,玉溪日报社也在深化媒体融合、创新传播方式上进行了有益探索。两会期间,报社整合旗下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手机客户端等全媒体矩阵,出动报网记者编辑47人组成“2018两会报道群”,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宽视野报道了两会盛况。据不完全统计,《玉溪日报》共发布“两会特别报道”51个版,刊发文图作品近200件;两会掌上手机直播,6天来累计点击量近12万次,构建起了“一次采写、三道把关、多次整编、多端齐发”的融媒体传播新格局,扩大了玉溪两会传播面和影响力,受到了各方赞誉。
参考文献:
[1]练学华,郑幼智.激活地方党报时政新闻报道的方法和路径[J].新闻实践,2013(4):2-3.
[2]毛扬周.析地方党报时政报道的创新[J].新闻窗,2013(03):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