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珺
近年来,为了积极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传媒业态也在悄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有些变化甚至是颠覆性的。如曾经具有不可撼动地位的纸媒已趋于衰退,业绩滑坡,销量萎缩,甚至消亡。就传统的广播电视而言,基于互联网技术这个强大推手的强力支撑,微博、微信、手机APP等新媒体以不可抗拒的巨大冲击陡然增加了传统广播电视的生存压力,加剧了传媒业之间的竞争。特别是近两年来,经济增速趋缓,传统广播电视的宣传和传播优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经营业绩出现了断崖式下滑。危机凸显,忧患陡生,这种基于生存压力的残酷竞争也像催化剂一样加速了广播电视业态和格局的变革,以适应融媒体时代的挑战。这些变化体现在管理体制机制、传播方式、思维方式、营销方式、节目样态、话语方式等方方面面。
以发展为前提,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把广播、电视、互联网的优势互为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使单一媒体的竞争力变为多媒体共同的竞争力,这成为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发展的新业态。新的业态使广播电视除了具有传统的宣传事业属性外,更多地凸显了产业属性。地方广播电视管理有了频道中心制、中心频道制、完全频道制等多种体制。内部管理也大多采用绩效管理机制,其核心是收视收听率和经营创收的业绩指标。指挥棒的变化无形之中导致了广播电视从业人员价值取向的变化,价值认同和薪酬回报的天平也开始向赚取收听收视率和经营创收倾斜,而且这种倾斜已从隐性特征逐步表现为显性特征。由此,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全民创收的思潮随之风起,这一人群的职业精神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传统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职业精神定位是坚持当好喉舌为人民服务的情怀。他们的职业品质和情操追求是为了做好节目,宣传好党的思想路线和大政方针,服务好人民大众。然而,在新业态下,节目主持人的职业精神和价值取向却出现了新的变化。诸如,做节目不再讲求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效果,而是更多关注节目是否有收听收视率,是否有广告商的冠名特约,节目每年的经营创收指标是否能完成,客户是否满意等。不知从哪一天起,“为受众服务”的口号被“为客户服务”的口号悄悄取代。节目主持人职业精神走样的表现不一而足:
一是抵制诱惑的思想不坚定,行为失范。受不规范的市场秩序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影响,主持人自身放松要求,随波逐流,思想上自觉不自觉地导向市场,追逐利益,追求高回报,甚至不顾职业道德的约束,利用自身的公众影响,攫取一些不该得的利益。
二是不再追求节目的深度和社会责任,而青睐低成本、高回报的娱乐节目。为了追求高收听收视率而轻薄“搞笑”,哗众取宠,作风漂浮,忘记了初衷,迷失了方向,失却了对节目的审美追求和弘扬优秀文化的应有责任。
三是自满于抄袭、改编别人家的节目,盲目模仿港台腔,不讲播音主持的艺术水准,乱用英文,完全忽视普通话的规范和美感。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主持人过多地依赖网络,乱用不规范的网络用语,网络模式,忽略了广大人民群众朴素的审美习惯,案头工作做得很肤浅,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进行深入采访的工作做得极不到位,甚至不做,导致了节目风格的飘忽不定,个性不足,可听性可看性不够,无形中流失了受众,降低了节目的影响力。
四是无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曲解主持人“个性魅力”的内涵,不惜自毁形象,过分调侃。许多人剑走偏锋,在不知不觉中被非主流的价值观带偏,误入歧途,以至于把许多非主流的价值观渗透在了节目中,造成了舆论导向的走偏走样。
五是不顾大多数听众的听觉感受,主要围绕广告客户的需求策划节目,设置版块环节。许多主持人在做节目时不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不考虑大众需求,只考虑客户需求,甚至为客户量身定制节目,大众传媒变成了小众媒体,主流媒体的责任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六是对普通受众的诉求反映淡漠,不愿为他们奔走帮忙维权。许多主持人眼里只有客户或潜在客户,乐于为他们奔走,为他们宣传,以稳定或扩大客户群,完成经营任务。而对于大多数受众的诉求则满足于敷衍了事,以至于流失了受众。
在新业态下,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职业精神的缺失滑坡越来越受到业界和公众的关注,究其原因大体有这样几点:
一是利益驱动。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追求经济效益的市场价值观,催生了一部分人的财富崇拜,一切向钱看的意识兴奋对部分节目主持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是一些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偏重于强化对员工市场开拓意识教育,有些台领导过分重视收听率,高广告回报,相对忽略了对员工的政治思想教育,放松了对主持人政治思想和职业精神的培塑。
三是管理监督机制的缺失。广播电视传媒机构的管理者中对主持人的操守管理有盲点,有漏洞,奖惩机制未能完善,客观上导致了部分主持人无视纪律作风和职业道德,一味地拿业绩说话。
四是部分节目主持人自我管理和约束不到位。以自我为中心,总想游离于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之外,我行我素,天马行空。
节目主持人是广播电视的形象和窗口,其话语表达方式对价值观的传递,对整个社会的导向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他们的言行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和时尚的风向标,其思想和行为必须受到一定的制约和规范。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广播电视要承担起这个职责和使命,其从业人员首当其冲,应当在这48字方针的指引下,重新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这样,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职业精神和价值取向的纠偏与重构就显得十分重要,需要下大力气去重塑和建构。
节目主持人职业精神的重塑,从渠道上来讲,首要地是要加强对主持人政治修养的培养教育,提升其政治素养的自我认识和自我修复能力,加强对政治理论的学习,提升其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是要强化节目主持人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通过各种教育培训,使主持人认识到所在媒体的宣传主阵地属性,提升政治家办台意识,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严格要求自己,更好地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第三是要加强情怀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主持人作为公众人物,应该具有家国情怀和传播正能量的心境。通过价值观教育,使节目主持人主动引领社会主流价值取向,既不囿于所处媒体的游戏规则,又清醒地明了自己的社会角色定位,以敬业、勤业、创业、立业的精神涵养和职业追求,彰显自身优秀的职业精神。
第四还要提高业务技能。在播音主持的基本功,播音主持艺术和技巧,沟通交流,临场应变把控能力等方面不断学习实践和提升。
在新业态下,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主流传媒的核心群体,一定要不忘初心,坚守情怀,以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面貌,讲好新闻故事,传递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为提升广电传媒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