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细节让广播新闻讲出好故事

2018-03-29 12:15郑颖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听众广播细节

文/郑颖

柏拉图说:“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从古至今,不论何种呈现模式,何种媒介手段,成功的传播,说到底,就是给别人讲一个好故事。

一、“讲故事”是广播的优势,但成败在“好细节”

随着资讯量的迅猛增长,以及获取资讯时间的碎片化,受众更趋向于接收“短平快”的新闻。曾经在新闻报道写作中被作为准则的“5个W”和“倒金字塔模式”,早已经不太符合如今受众的口味,在一则新闻中更应该具备的是:人物、故事、悬念、冲突。因此,新的“讲故事”模式正在逐渐取代报纸主导时代的新闻报道写作。①

这种新模式,给予了广播,这种老媒介新的发展契机。故事,是一种古老的文学体裁,口耳相传更是人类最习惯的一种传播方式。这就让广播新闻讲好故事,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广播的语言更加平民化、大众化、通俗化。当然,好故事与好新闻并不能因此就画上等号,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表现新闻内容,更加符合当下受众的审美需求,能够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那么,在这种新的模式下,广播新闻如何讲好一个故事?归根到底,是要坚持对“人”的关注,用个体的“人”,去化解宏大命题,去反映时代变迁,有“人”,新闻才有价值。那么,怎样讲好一个“人”的故事?靠的是“好细节”。好细节让人物真实鲜活,让故事有血有肉,让广播新闻具有身临其境的全新感。

二、广播新闻中的好细节有何特点及作用

在广播新闻中,细节是采访对象或事件现场呈现出来的特征明显、个性鲜明的标签,它常常通过自然的音响,采访对象的语言和新闻现场的情景表现出来。在一个新闻现场或一次人物访谈中,细节随处可见,但一则好新闻并不是因为有细节的堆砌,而是因为有好细节让新闻有了意义。

(一)好细节具有公信力,能够传递丰富信息

新闻要具有公信力,就必须真实,而新闻的真实正是来源于细节。好细节不仅真实,还能够传递丰富的信息。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的《大陆台商财富故事》是一组52集的大型新闻专题,也就意味着要讲好52个不同的台商创业故事。采访台商,总绕不过一个问题——“创业初期最大的困难是什么?”,而答案也不外乎资金、技术、对环境的陌生,生活习惯的差异。笔者在海南采访台商黄益丰时,他的回答让人印象最为深刻——“我的困难就在于,全国除了台湾,没有人知道莲雾是什么”。不缺钱也不缺技术,缺的是认知度。抓住这一细节,笔者将这句同期声录音作为了节目题头片花吸引听众。一句大白话,再真实不过,也饱含了千言万语,这背后承载的创业中的酸甜苦辣,也足以让听众感同身受。

(二)好细节具有吸引力,能够弥补广播局限

稍纵即逝的内容,线性传播的模式,是广播自身属性带来的局限,这就要求广播节目在制作时要努力克服这种局限对传播效果的影响。海峡之声广播电台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系列报道《长空奇缘》,在讲述两位老飞行员第一次交手的情景时,就很好的运用了各种音响细节。两位老者你一言我一语的讲述,主持人恰当简明的旁白简述,配合警报声、战斗机快速飞过声、爆炸声、飞机失速下降的音效,用声音塑造出的战斗场面同样紧张刺激,扣人心弦,让节目充满了吸引力。②蒋老的一句“我看到你的头盔,很清楚,白颜色的”更是让听众真切感受到两人当时的距离是多么近,用“生死相向”来形容是多么贴切。

(三)好细节具有感染力,能够烘托报道主题

讲好一个故事的衡量标准,不仅要让听众入耳,还要入脑,入心。好细节具有感染力,能够让听众产生情绪的起伏,进而引发情感认同的共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作品《巡航钓鱼岛亲历》是一个重大敏感题材的新闻专题报道,记者在采访中抓住了很多好的故事细节,让主旋律宣传宏大而不空洞。比如,记者让船长描述巡航中遇到最大的风浪是什么样子,船长说“驾驶室前面7个玻璃窗全部都是海水”,“在大风浪里面坚持了20几个小时”,这些具体的细节真实地呈现了中国海警编队所处的恶劣环境。③面对这样的环境,记者再问一句:“不能离开岗位吗?”船长说:“那只有向前!向前!再向前了!”。船长的这句话让节目的主题瞬间得以升华,生动反映出执法队员们维权执法的坚定决心。用个体的故事来化解宏大的叙事,才能真正使作品打动听众,从而入脑入心。

三、广播新闻报道中如何呈现好细节

(一)好细节可以设计,但不要杜撰

细节存在于新闻现场和采访过程中,但是如果没有任何前期准备和积累,好细节是不可能从天而降的。因为一些关键性的声音素材往往都是瞬间消逝的,不可能再重来一遍让采访机记录。所以,笔者所说的好细节可以设计,是指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对可能存在的好细节的预判和设想,包括事先了解事件经过、跟踪进展、熟悉流程,与采访对象充分沟通,到新闻现场踩点观察。这样才能在采访中有的放矢地仔细记录、深入提问,重点挖掘。特别要强调的是,这种设计是基于新闻事实的基础之上的,不能为了让新闻有噱头,有悬念,就杜撰细节,这是对新闻故事化呈现的错误解读。

(二)好细节可以描写,但不要累述

描写是展示细节的一种常用手段,记者通过对新闻现场和采访过程中抓取的细节的描写,调动听众的形象思维和情绪,让听众有亲临现场的感受。描写的语言比介绍、叙述、总结更适合广播口语化的传播模式,好细节的描写,可以展现最细微的东西,反映最深刻的主题。但这并不代表对细节的描写要事无巨细,关照到细枝末节,而是取决于广播新闻的报道体裁和报道内容。当然,记者在观察采访中能多细致就要多细致,这样在写稿的时候才可能有丰富的细节素材。

(三)好细节可以取舍,但不要滥用

不要为了细节而使用细节。形式手段始终是要为主题服务的,细节本身不是目的,添加细节是为了服务主题。在采访中积累的细节素材,在后期组稿时要进行重新整理和选择。与主题无关的细节,就算再好,也要舍得放弃,否则,细节的加入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和作用。恰到好处、服务主题、推动事件发展的细节,才能称之为好细节,则可以有效地增强广播新闻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四)好细节可以加工,但不要失真

广播新闻最大的优势和特长是采访录音和音响与记者口播的搭配。声音是广播的成品,在完成文字稿的写作后,广播新闻还需要后期制作。这时,可以对最终选取的细节进行二次加工,确定用哪一种声音形式能够最好的呈现细节。要注意的是,二次加工的过程不要过分添加,也不要遗漏重点,令成品失真。这其中的尺度把握,还是以新闻真实为基础,以关注人性为核心。

细节是作品的指纹,它区别你所写的人、故事和其他记者写的人、故事的不同之处。善于运用细节的记者,也会受到受众的肯定和尊重。它说明你追求人性关怀、是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广播新闻中能否呈现好细节,取决于记者的新闻敏感,实践积累和价值观。

注释:

①白岩松.白说[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9月版.

②王继东.把握细节,录制广播精品节目[J].西部广播电视,2016年第1期.

③穆亮龙.受众视角下重大敏感题材报道样式创新——以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广播作品<巡航钓鱼岛亲历>为例[J].中国广播,2016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听众广播细节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细节取胜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论交警广播直播室的构建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学会倾听(一):做哪一种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