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燕,滕晓岚
(五邑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东 江门 529100)
自20世纪60年代起,为培养国外英语教师教学实践教学能力,美英等西方国家推出了英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即面向非母语学习者的英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Master of 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MTESOL)。我国教育部从2009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相对于英美等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关于当下学科教学(英语)教育硕士的课程设置研究,中国知网上的相关文献寥寥无几;与国外MTESOL专业的课程设置对比研究方面的文献更加匮乏。课程设置直接影响教育硕士知识面的广度、深度和研究能力的高低以及能否顺利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而我国目前研究生教育阶段普遍存在着课程设置“‘统一化’倾向突出、课程体系‘科学化’程度不够”等问题[1]。我国学科教学(英语)课程设置存在许多弊端,如课程设置理论性太强,教材不新颖,内容枯燥[2],未能给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充分的选择课程机会,不能适应学习者个体的发展需求等。在西方教育发展史中,英国是英语第二语言教学的发源地,而20世纪 60年代以后,美国的英语第二语言研究发展迅猛,逐渐取代了英国大本营地位,但英美两国始终位于英语第二语言教学的前沿。英美两国MTESOL人才培养对中国的外语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有极大借鉴意义。
英国的英语国际教育硕士是面向全世界招生的,开设的课程可分为“常规课程”以及“特设课程”。“常规课程”是通常意义上的正规课程,分为“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而“特设课程”是在常规课程之外开设的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项目,包括远程教育、异地培训项目、青少年学习者项目等[3]。英国的MTESOL遵循“3+1”模式对课程内容进行扩展[4],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其中“3”代表主干课,包括“语言学类课程”(普通语言学及英语语言学类)、“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教学理论课程”以及“英语语言教学理论实践类课程”;“1”为非主干课,包括以研究方法、教育以及文化为主的课程。
1.英国MTESOL核心课程设置
英国大学中MTESOL专业的“核心课程”平均有3.4门。课程类型按照“3+1”模式分析,其中三类主干课中,英语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类课程最多。英国的大学会围绕课堂实际情况,开设语言教学方法与技巧、课程设计与作业、学校观察、评价与监督等课程,从这些课程可以看出核心课程注重教学实践性。其次是语言类课程,包括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方面的课程。最后是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教学理论课程,主要开设第二语言教学与学习(包括二语习得)。从语言类课程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教学理论课程可以看出,在强调语言教学实践性的基础上,英国的大学并不忽略对语言专业知识的加强。在非主干课中,英国大学都会开设研究方法课程,例如教育研究方法、研究技巧或者研究设计,体现研究生课程的科学性。
2.英国MTESOL选修课程设置
有学者从12所英国大学MTESOL课程设置中总结此专业提供的选修课程范围很广,平均开展13.8门课,学生可选取其中3门,应选课程与学校所提供的课程比例高达1∶4.6,选择性强且具有针对性[3]。选修课程中的主干课程主要还是英语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类课程、语言类课程以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教学理论。选修课中非主干课程数量占主要地位,主要开设教育学类、国际视野类、现代教育技术类、教师发展类、TESOL经营管理类以及文化类等课程。英国大学的选修课程涉及的范围广、程度深,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选修课程选择,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3.英国MTESOL特设课程设置
英国重视基于工作的课程学习,根据用人单位和学习者的特点对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5]。因此在核心课程较为稳定的情况下,把特设项目作为英语国际教育硕士常规课程的补充,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英国借助远程技术,加快了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步伐,鼓励大学到海外输出高等教育,异地办学、远程教育等特设项目即为上述教育理念的产物。另外,开设青少年学习者项目和教师发展项目,体现了英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对教学对象层次化的关注及对教师自身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视。对特设项目的开发,拓展了英国英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发展的空间,体现了其学科发展的创新性与成熟性。
美国教育硕士课程目标的确定主要采用需要评估方式[6]。需要评估是一种收集、分析信息的过程,目的是识别个体、群机构、社区或社会的种种需求。课程目标决定了美国的MTESOL专业的课程设置不仅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更加注重个体的需求。
1.美国MTESOL必修课程设置
与英国MTESOL课程设置一样,美国国际英语教育硕士核心课程也采用“3+1”模式。美国大学中MTESOL专业的必修课程平均有5~8门[4]。其中三类主干课中,英语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类课程分布最多,主要课程有课堂实践、英语教学法、教材分析以及语法、语音教学。其次是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教学理论,主要讲授第二语言的理论及实践。最后是语言学类课程,主要讲授英语结构、句法、语法、语言学以及使用中的英语。与英国一样,美国的必修课程关注专业本身强调的实践性,同时也重视语言本身专业化素质的提升。在非主干课上,美国大学会设置教育学、研究方法、文化等课程,可见美国必修课程种类上比英国大学的核心课程更丰富。
2.美国MTESOL选修课程设置
美国大学的MTESOL专业选修课程设置中,有的大学没有设置选修课,而有的大学设置大量选修课,如哈佛大学[6]。哈佛大学一般由学院推荐或指定1~4门左右的选修课程,其余的则由学生与导师协商,按照自己的兴趣与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选课,可以跨院系选课。在选课过程中,学生将有机会浏览该课程的微型演示,包括其课程大纲以及课程与工作量情况。哈佛大学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因为他们认为与限制学生选课相比,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要更好一点。
3.美国MTESOL实践课程设置
在美国,学习者的范围广泛,包含各年龄段和不同工作背景的学习者,因此对实践课程的要求更为具体详细。在其实践课程中,课程形式主要有课堂观摩、课堂教学、实地参观、访谈及调研等。课程内容不仅教授怎么进行课堂教学,还涉及外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如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学生分级、课程评估等。
笔者对我国多所大学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英语)的课程设置调研发现,该专业课程设置基本雷同,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具体分布如下。
1.学位基础课及专业必修课课程设置
“必修课程”包括学位基础课以及专业必修课。学位基础课包括政治理论、汉语语言文学、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青少年心理发展等;专业必修课包括英语课程与教材分析、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英语学科教育测量与评价等。可以看出,必修课程数量比英美国家大学的MTESOL的平均必修课程数量要多。但根据“3+1”模式分析,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的英语语言教学理论实践类课程比重较大,主要有英语课程与教材分析、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以及英语学科教育测量与评价,而语言学类课程(普通语言学及英语语言学类)、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教学理论课程相对较少。学位基本课程属于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研究方法课程、教育学原理、心理学以及外语等,课程比例比专业基础课程比例要大。而在英美两国,教育学、研究方法等属于核心课程的非主干课程,其比例不及三大类主干课程高。
2.选修课课程设置
选修课程虽然提供了十多门课程计划,但实际上很多大学的研究生可以选择的课程较少,学生几乎没有选择课程的余地,束缚了学生拓展知识面的机会。选修课的主干课主要集中为英语语言教学理论实践类课程,非主干课主要是研究方法,且课程内容与必修课的公共基础课程有交叉之处,例如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以及外语教学研究方法这两门课程的内容有较多交叉内容。而英国在选修课程上具有多种选择,例如教育学类、国际视野类、现代教育技术类、教师发展类、TESOL经营管理类以及文化类等课程,照顾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便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美国的选修课程给予学生更大的选择。权威的大学都会设置多样化的课程,学生可以跨院系进行选课,而且可以在选择课程前提前预览课程的主要内容,对选择的课程的目的更加清晰。但我国学科教学(英语)专业选修课程可选择范围不多的原因主要是师资缺乏以及必修课程课时较多。通过借鉴英美两国的经验,我国可以培养、吸纳更多的师资进行选修课程的扩充或通过国家开设特设课程,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培训。另外,学校院系之间可以相互合作,加强学生综合学科的发展。
3.实践课课程设置
在实践课程方面,我国教育硕士主要是让学生进入实际课堂进行教学,与自身论文研究相结合,使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而美国不仅安排学生进行实地教学,还安排学生参与外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如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学生分级、课程评估等,同时会安排不同形式的专题研讨会。学生可以通过对专项课题进行研讨,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7]。在实践课程方面,美国MTESOL专业硕士所接受的教育贯穿教学的各个方面,不仅使教学方法得到提升,同时十分注重实际研究能力以及管理能力。
1.重视英语专业方面的语言知识课程设置
英美两国MTESOL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中体现的理念是,普通语言学和英语语言学是英语第二语言教学学科的语言学基础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教学理论是该学科的学科基础理论;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是该学科的应用理论,是基础理论的具体运用,它集中反映了英语第二语言教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区别的显著特点。目前,很多此专业的学生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没有教学经验并且希望提升自身教学技能和语言技能。语言课程和二语习得这些理论课程重要之处在于可以使学生了解怎么掌握二语以及如何教[8]。考虑到有的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语言学以及二语习得方面的学习缺乏会使他们很难进行专业领域的研究,因此设置语言学理论以及加大第二语言习得与教学的力度十分重要。而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缺少普通语言学与英语语言学的设置,二语习得的课时也相对较少,会影响到学生的语言基础理论素质。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不能仅仅强调实践性,也需要语言理论的学习,结合语言学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性课程。
2.扩大选修课程的范围,注重学习者的个性化差异
英美两国选修课程的设置是十分值得借鉴的,英国的选修课程覆盖面广,而美国的选修课程注重学习者的个性化差异。英国的选修课程呈现多学科、综合化、交叉化特点,不仅具有国际视野,而且具有文化意识。面对日益增强的文化冲击,外语语言教学人才也应适应社会的发展。它所培养的硕士研究生不仅要有本土文化内涵,也要有意识地吸收外语国家的文化差异,使其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具有更全面的语言理解能力。美国的选修课程制度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并且在选择课程前让学生了解课程的目标与大致内容,从而更好地使学生主动发现研究方向,主动寻求学科进步。为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寻求更多课程的同时,让他们更清晰地选择课程进行自我发展。面对师资缺乏以及必修课程课时较多的情况,我国MTESOL专业可以培养、吸纳更多的师资进行选修课程的扩充或通过国家开设特设课程,利用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课外培训学习。
3.重视学科交叉,加大综合课程比重
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要求他们既掌握深厚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相应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育硕士课程设置是综合化的。当前我国的学科教学(英语)课程设置中,学位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存在一定的界限,这不仅增加了课时压力,也不利于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的语言教学问题。因此结合当下的教学背景,学科教学(英语)需重视学科交叉,更多地使英语语言与教育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相结合,同时寻求教育与社会文化相结合的课程。积极寻找学科之间的共同点形成综合课程,使课程设置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更具针对性、实践性以及社会性。
学科教学(英语)教育硕士的培养还处于上升空间,借鉴和吸纳国外教育硕士培养的优秀经验,可以不断丰富和完善本国的教育硕士培养体系。应及时更新专业理论和思想,结合当今教育科研成果开设一些关于基础教育实际问题研究的课程或者富有创新性的选修课程,帮助他们更好地扩充专业前沿知识,了解教师职业的最新动态信息,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也要加大对本土文化的重视程度,更好地使本土文化与外国文化相结合,培养更多具有优秀民族文化的学生来传播语言。最后就是要提高课程的综合性,使课程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更有针对性地培养英语教育人才。
[1]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6):43-46.
[2]周卉卉.全日制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探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35.
[3]田艳.基于英国MTESOL课程体系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的思考[J].世界汉语教学,2012(2):276-288.
[4]李晓琪.英美大学TESOL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考察与思考[J].汉语国际传播研究,2010(1):141-154.
[5]宋春燕,郑文.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大学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教育论丛,2004(3):44-47.
[6]贺中元.美国教育硕士课程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18,26.
[7]齐菲.美国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特点及其启示[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11):125-127.
[8]谢丹丹.英语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