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梅
(赤峰学院 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语言由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构成.其中语音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英语语音学习是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良好的语音基础不仅增强英语学习者的自信心,还能进一步调动和保持英语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通过听、说、读、写能力相互作用,使英语学习形成良性循环.所以语音学习是学好英语的先决条件,也是英语学习的第一关.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观察到,英语语音是影响蒙古族大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进一步了解以蒙古语为母语的大学生英语语音状况,以及对他们的英语学习的影响,笔者对赤峰学院2016级非英语专业的大一200名蒙古族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分析问卷调查和测试结果,笔者现将蒙古族大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的困难分类总结归纳如下:
英语语音元音有20个,辅音有28个,共48个音素.而蒙古语语音28个元音,26个辅音,共54个音素.详细对比后发现,英语和蒙古语的语音中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音.而还有一些音则蒙古语中没有,如,英语短元音[e]、[ʌ]、[æ],双元音[εə]、[uə],辅音[ө]、[ð]、[v]等几个音在蒙古语语音中不存在.并且测试结果显示89%的学生对以上几个音发音错误率最高.因为母语语音系统中不存在,所以很多学生发这些音时往往用母语中的其他音来替代这些音,例如,用蒙古语的[r]、[s]或[l]来替代[ð],把 this[ðis]读成[lis]、[ris]或[sis],用[s]来代替[ө],如把 thing[өiŋ]读成[siŋ]等.
如前所述,英语和蒙古语中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音.当然相同的音对语音学习起到正迁移作用,而相似的音会起到负迁移作用.因为两种语言的语音系统里它们的发音方式或发音位置都有细微的区别.但是学生不了解这些音的区别,往往很容易混淆这些音.参加测试的89%的学生混淆蒙古语的辅音[l]、[r]和英语辅音[l]、[r],所以用蒙古语的[l]替代英语的[l]音,用蒙古语语音的[r]音来替代英语的[r].
英语辅音[l](Alveolar lateral)是舌断齿龈边辅音,发音时舌尖及舌端紧贴上齿龈,舌前向硬腭抬起,气流从舌的旁边送出,如,[lend]、[letə]、[lʌst].蒙古语辅音也有同样的发音方式,如[lɔŋx] (瓶子).而英语辅音[l]处于尾音时舌端抵住上齿龈,舌前下限,舌后上台,舌面形成凹形,如help[help],wool[wul],bill[bill].但是蒙古语的辅音[l]处于尾音时没有此变化,不管处于音首、音中、音尾它的发音方式都一样,还是舌尖及舌端紧贴上齿龈,舌前向硬腭抬起,气流从舌的旁边送出.
另一个蒙古族大学生容易混淆的音是英语和蒙语的辅音 [r].英语音标中辅音 [r]是舌尖齿龈摩擦辅音(Alveolar fricative).发音时舌尖卷起,靠近上齿龈后部舌两侧稍收拢,双唇略突出气流通过,舌尖和齿龈形成轻微摩擦,如red,friend,ruler等等.蒙古语的[r]的发音方式很接近英语的辅音[r],而差别在于蒙古语辅音[r]发音时舌尖有颤抖,而英语的辅音[r]没有舌尖颤抖,如蒙古语的“收音机”和“故事”口头发音分别是[radʒiɔ:]和[ulgər].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蒙古族大学生发短元音时总是短音拉长,双元音总有吞音不饱满的现象,如读单词cook,kid,fish,shut,ship时短元音总稍稍松散拉长.笔者通过课下访谈和调查资料究其原因.大多数学生认为英语的短元音和双元音与蒙古语的短元音和双元音相同.通过对比两种语言中的短元音发现,不完全相同,而蒙古语的短元音比英语短音稍长.所以他们总是习惯用母语的方式发英语短元音,如把[kʌt]、[red]、[ʃɔt]读成[ka:t]、[ræd]、[ʃɔ:t]等.并且双元音也受到了母语影响.蒙古语的双元音分为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书面语发音饱满,如[taulai] (兔子),[dalai](大海),[ail](村庄)等等.从这个角度看蒙古语和英语的双元音有相同点.可是蒙古语的双元音书面语只用于小学阶段初学蒙古语书面语时的儿童或者初学蒙古语者,成年人很少人会像小学生一样一个音一个音地书面语的方式去读每个单词.而日常口头语的双元音发音时不是那么饱满而且发生音变,如上面提到的[taulai](兔子)、[dalai](大海)、[ail](村庄)这几个单词的口头语发音分别是[tu:læ]、[dalæ:]、[æl].所以蒙古族大学生读英语单词flower,hope,life,your等含有双元音的英语单词时总是用母语的方式有吞音不饱满,甚至有些还有音变现象.
辅音连缀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连在一起读.英语中辅音连缀现象普遍存在.而蒙古语中很少见此现象,因此蒙古语族大学生学习英语语音过程中,辅音连缀也成了他们的难点之一.下面是英语音节结构和蒙古语音节结构对比,这里V代表元音(vowel),C代表辅音(consonant).
英语音节结构:V,VC,VCC,CVC,CVCC,CCV,CCVC,CCCVC
蒙古语音节结构:V,VC,CV,CVC,(VCC)
通过对比明显看出英语音节音节首和音节尾辅音连缀普遍存在,而且音节结构种类比蒙古语的多,例如spring,green,English,grey等等.而蒙古语音节结构中音节首根本没有辅音连缀情况,书面语中没有辅音连缀现象,在口头语里的音节结尾有辅音连缀情况.所以蒙古族学生读辅音连缀时不会直接连读辅音,而辅音中间停顿一下增加[ə]元音,如读spring[sprıŋ],green[griːn],English['iŋɡliʃ],时 读 成 [səprıŋ],[gəriːn],[ıŋɡəlıʃ],听起来不连贯.
重音是音节发音时所利用的力度,英语有单词重音和句子重音.弱读是相对于重读而言的.英语单词重音既属于英语词汇内容,也属于英语语音内容.问卷调查和测试结果显示,蒙古族大学生在习得英语单词重音方面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读重音在第一音节的单词时重音读起来得心应手,参加测试的100%的学生都没有重音错误.这也许是因为他们的母语的单词重音都在第一音节的缘故.可是在读重音在第二、三、尾音节时就有不同程度的困难,重音越往后读起来越困难,极不适应,而且也很难把握,如读compose,production,employee,canteen,entrepreneur 等单词的重音很困难.
大多数学生不会连读,而且没有连读的意识,还是习惯按每个单词的词典注音去读,比如far away和saw it还是读成[fa:əwei]和[sɔ:it].同时,学生对失去爆破的概念很陌生,没有失去爆破音的意识,导致在朗读和听力测试中大多数学生出现错误.
蒙古族大学生语音基础知识薄弱,中学阶段课时量有限,高考没有单科要求,只是按30%或50%的比例计入高考成绩,所以他们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他学科,教师无法系统讲解语音知识,学生只一知半解,这些问题在问卷调查中有所体现.所以要提高他们的语音知识必须在大学阶段适当增加语音课时,系统讲解语音知识.只有掌握了语音知识之后才会运用语音知识指导自己学习语音,有意改正自己的语音问题,提高自己的语音面貌.
众所周知的是外语学习者学习外语过程中大大受到母语负迁移影响.并且测试结果显示蒙古族大学生的英语发音的很多问题都受母语负迁移影响.学生根本不了解母语和英语语音的细微差别,所以导致用母语语音来代替英语某些音,带有浓厚蒙语腔调英语.排除这些母语语音的干扰的最好方法是对目的语和母语语音进行对比,教师可以用发音器官图进行对比,也可以用视频来展示发音方式和发音位置的不同,这样了解真正的区别之后,才能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调整.
提高英语语音水平的最重要手段是模仿.因为调查发现82%的学生平时根本不进行语音训练,所以教师课下精心布置模仿训练.但是这里说的模仿不单单是单词单音的模仿,而是系统的模仿,即单音-单词-句子-语篇-会话.单音的模仿关注点是发音方式、发音位置.模仿单词时注重音节的连贯及重读.模仿句子时要关注重读、弱读、连读、意群与停顿.模仿语篇时语流的连贯性、整篇流畅的优美节奏感.模仿会话时关注语音语调,体验语调所传达不同的含义.而且模仿需要反复进行,但是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无法进行反复练习,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和QQ群平台敦促学生每天进行反复练习,这样老师和学生都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随时进行练习和纠正.
英语语音教材大多数内容单调,枯燥,难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至此,教师不能过分依赖教材.教师可以利用三维动画和语音分析软件语把音段、音节、重音、语调、节奏内容变得可视化,结合听觉模态,再加之文字模态,生动和形象的呈现发音过程中的口形,唇形,舌位,声带的动态过程,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发音要领,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本次问卷调查和语音测试更加全面了解了以蒙古语为母语的大学生在英语语音学习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大大阻碍着蒙古族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影响着他们英语整体水平的提高.所以帮助他们克服这些语音困难,树立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使他们更加高效快捷地学习英语,这是蒙授英语教师的责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重视语音教学,不断探索出适合这一特殊群体的英语语音教学规律,从而提高以蒙古语为母语的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1〕乌云娜.英语、蒙古语语音对比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年报,2003.
〔2〕乌云斯日古楞.蒙古语语音对比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语文学刊,2011.
〔3〕德力格尔.英语语法(修订)[M].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4.
〔4〕青格尔泰.蒙古语语法[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
〔5〕吕良环.我国学生学习英语语音的困难及教学对策.全球教育展望,2012.
〔6〕邹晓伟,陈颖,马铁民.二语习得中开放式多媒体的网络交互模式搭建[J].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5(04):14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