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代,李 菲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系,安徽 芜湖 241000)
现如今,高等教育职业竞赛的大多内容体现在专业新技术的应用层面,着重点放在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技能需求的层面.在“教学”环节中,将“教学”以“竞赛”的形式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以竞赛活动为载体,来达到教学目的.另一方面,教学内容要不断跟踪行业新技术,教学模式要适用学生岗位技能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在“竞赛”环节中,既能通过竞赛的平台检验教学成果的实施情况,又能通过参与竞赛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从而促进“教学”环节理念、内容、方法的革新.“教学←→竞赛”是师生通过共同实践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强调的是两个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参照,循环往复的关系.
经过实践,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竞赛培训完成向实践和创新综合能力的转化.在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前提下,增加参与培训学生的数量,为竞赛选拔储备力量.
培养方案是技能竞赛取得良好成绩的基础.根据行业岗位技能需求,结合各竞赛项目,融入项目实践,设置合理合适的培训课程和训练内容,从而保证学生在校3年期间的职业技能竞赛培训活动衔接不间断持续进行.可考虑将参加技能竞赛(或参加培训课程)与获得奖励证书一同作为学生毕业的参考(或必备)条件,从知识到技能全方位保证学生3年学习生涯的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同时,积极和该行业密切相关的企业定期交流互通,掌握行业方向最新的发展趋势,并将其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在竞赛准备周期中,我们做了如下的工作:
1.1.1 日常集训、选拔.一年级兴趣班,学生来源可以是相关专业所有学生,自主报名参加.二年级提高班,学生来源在兴趣班中选拔.三年级强化班,主要为竞赛选手,学生来源在提高班通过相关比赛选拔.
1.1.2 围绕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带学生去参观项目实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具体活动有:邀请专家做专题报告、开展新技术,新材料系列讲座、安排学生参加教师科研、安排高年级学生进行经验交流、与材料商、项目监管进行深入合作,推荐学生去项目实施地,相关设计公司顶岗实习等.
首先,成立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牵头组建各类的“工作室”,工作室教师的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对参与职业技能竞赛的学生给予指导;二,针对企业实践项目提供技术服务及支持.通过具体的实际的服务指导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努力营造具有项目开发特色的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营”.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摸索出了“1—2—4”的工作室运行模式.这种组合模式由1名参与过竞赛的大三学生,2名正在备赛的二年级学生(),4名一年级学生(为新一年竞赛储备力量)组成.教师指导,老生带动,新生不断注入,循环往复.既能保持参赛储备力量的不断更新,又有利于互帮互学氛围的营造和竞赛的选拔工作.确保教师、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工作室学习、培训、参与项目,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等.
其次,成立赛前指导小组,积极听取其他专业能力强、竞赛指导经验丰富的教师意见.并注意教师的专业、经验和特长的结合,把新方法和老经验充分结合,实现互补.任何意见和指导,只要有利于学生技能的提高,有利于对竞赛规律的有效把握,都不妨一试.
另外,健全激励办法,适时的实施“以赛代考”.针对在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可免修相关课程,或折算成若干学分,或作为加分项纳入评优评先评奖、入党和推荐就业中去.激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培训,参与竞赛竞争,促进优良学风的建设.
逐步开辟“全开放”实训室,使学生除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实训内容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能力、时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使用实训室的各类资源.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方便的学习环境,在硬件上满足学生的学习训练需求.
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拓展课外实践活动.由院系牵头,定期举办景观设计大赛、动漫设计竞赛和数字绘画大赛等相关赛项,从而使技能竞赛活动规范化、制度化、日常化.竞赛中模拟的课题或任务,优选最新的行业岗位素材资料,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查阅资料、搜集素材,相互讨论以达到操作规范、方法简练的目的.也可为高一级层次职业技能大赛等重大赛事选拔人才.以景观设计大赛为例,参赛学生以自愿联合为原则进行自由组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比赛设定的项目实施方案.比赛结束后根据学生素质选拔人才,作为培养对象并组织培训.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按照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要求,通过pk,推荐参赛选手并根据大赛规则给予相应的专业指导.这样,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活动的气氛更浓、意识更强、内容更多.
我们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团队,连续多年带领学生参加相关专业各类技能竞赛并在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实践证明,参与技能竞赛对艺术设计专业教科研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艺术设计是集综合性、技术性、应用性于一身的特色专业.我们应重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改进教学观念,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要结合职业技能大赛提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改”的方向,重视创新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业意识.
以技能竞赛为依托,结合毕业生的调研反馈信息及本专业的教学目标,按照“以职业岗位为课程目标,以职业标准为课程内容,以新技术为课程视野,以职业能力为课程核心”的原则,大胆地进行课程改革,革新教学观念的,逐步建立起以培养技能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和以掌握职业技能为重点的考评体系.
技能竞赛的选拔对象是那些具有娴熟的职业动手能力、全局设计能力和敢于打破常规的应用型人才,是对参赛选手综合能力的检验测试.所以在工作的培训过程中,就需要大胆的引入行业岗位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内容,培训的内容和内容的容量结合职业岗位的需要,并以实用性为准绳突出实践性.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体现现代社会企业对专业技术的强烈需求.
我们知道,根据职业岗位的技术评价对参赛选手的成绩进行考核,是各类职业技能竞赛通用的,也是最重要的测评方式.竞赛中,针对各赛项对分项得分划分评分细则,从而构成竞赛得分总数.这就要求教师平时的教学活动和赛前培训中,将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行之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既强调理论的基础重要作用,又突出技能教学环节的关键性,强化技能操作的教授与训练,引领职业教育“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引领、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理念,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共识.
毋庸置疑,教师是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关键角色,而各类职业技能竞赛项目的要求涉及范围广、难度大,大多数情况下会超出正常课程大纲的范围,它检验的更多都是学生对职业技能岗位的操作能力的准确性和熟练度.参与指导学生培训的教师,必须是那些兼具完备的知识构架和较强的实践经验的能力型教师,同时还需要熟悉该职业岗位的各项新兴的技能要求和相关标准.有了这个过程,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从而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不仅对个人的际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影响着整个集体和行业的长远发展.在整个备赛参赛的过程中,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得到锻炼的同时,亲身经历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获奖带来的荣誉感、成就感,这种心理原动力也为未来职业生涯创新进取的可能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了整个专业勤学苦练的学风,极大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强化了技能教育效果,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校园和谐氛围的建设,提高了学生综合素养.
总之,“教学←→竞赛”双循环教学模式所特有的强烈针对性是其他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这种教学模式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培养艺术设计专业技能型人才.同时也极大地提高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
〔1〕曾宪春.“以赛促学,以学促赛,以赛促训”提高技能教学质量[J].广西轻工,2009(6).
〔2〕陈小波.以赛促学——一种高效率的技能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7(3).
〔3〕张雪.艺术设计专业“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佳作欣赏,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