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迪 胡健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浙江嘉兴 314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地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独立学院要全面贯彻着党的方针,培养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加快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的建设,深化校企合作。
1.就业的盲目化
理工科的学生在择业方面,有其明显的特殊优势,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理工科学生在语言表达、简历的制作方面略显劣势;其次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明确,职业决策的能力欠缺,存在着临近毕业心理焦虑等等问题。
2.岗位选择多元化
理工科毕业生,在企业性质的选择上,看得不是特别重要。有相当一份同学认为企业的性质对于他们不是特别重要,目前的薪资是他们选择的首选因素之一,他们只想暂时的过渡一下,更多的是想积累一定的经验,为日后的创业做准备。
3.考研学生逐步增多
在就业和考研的选择上,考研的学生逐步增多;一部分学生不满足大学四年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为了更加丰满自己的学识,努力提升自我,所以才选择考研;有些学生只是为了躲避就业的现状。
1.设置实习课程,让学生提前了解就业形势及行业要求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在大三的时候就安排相关实习,提前让学生了解下专业相关的一些知识,所处的工作环境等。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的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在毕业之前,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这样有利于提高自我的适应能力。
2.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引导企业、学校双向选择
国家与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加强与改进市场的建设。企业也应该,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优化企业的内部结构,并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工资待遇,保障学生的切身利益。
3.培养大学生的适应能力
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应为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课程,引导学生对自身发展准确定位。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求职的技巧,另一方面培养学生适应能力;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求职的自信心;同时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无论是在学校还是新的工作单位,都能很快的融入新的环境,顺利的完成角色的转变。
1.结合自身特点,选择合适岗位
毕业生在岗位的选择上,最多还是考虑地域等各方面的因素,且对于95后的大学生来说,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抗压能力及吃苦耐劳的精神欠佳,且学生更多的亲睐大中型的企业,对小的企业都不是看不上,这就造成就业压力恶性的循环。因此对于理工科大学生,应当脚踏实地的立足于本专业,客观的去评价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
2.加强理想信念的教育,树立诚信的价值观
作为高校毕业生,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的处理国家利益与个利益,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播撒汗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新生代的大学生,因为时代和成长背景的不同,其价值观与思维方式与之前表现出较大的不同,且学生往往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进行择业选择,往往没有理性的与目标岗位进行匹配度的考量,所以导致“闪辞”的情况增多。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就业部门应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树立诚信价值观,对工作的落实慎重思考。
3.倡导理工科大学生艰苦创业
理工科学校应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倡学生艰苦创业;在就业课程安排当中,增加创业类的课程;把创业的精神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当中;培养理工科学生“企业家”精神;从而促进高校创新创业的发展。理工科的大学生是创新技术的推动者,有着良好的专业学术的背景,因此要特别注重其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融合;同时也要注意创新能力与创业计划及职业规划等相融合。理工科高校通过设置创业园,以扶持大学生创业为目标,为大学生优秀的创业团队,提供良好的办公条件及一定量的资金补助。
4.提高理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率
理工科的学校存在女生就业难的现状,学习理工科专业的女生本来人就少,求职的意愿大多是公务员及教师,白领等职位,大多数女生不愿意去工厂,认为大学四年下来本应该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在考研中所占的比例也高居不下。且对于理工科类的专业,女生本身不占优势,无论是动手的能力还是工作中人际交往的能力,往往都不如男生。且用人单位往往在招聘过程中,对女生都是高标准的要求,且也存在着一定性别的歧视,虽然相貌身材不是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但是在日常的招聘中,还是存在区别。此外,用人单位还会因为女性要更多承担的家庭的责任,生育孩子等等多方面的因素,强制女生签订不平等的一些条约。国家社会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条例;共同保护理工科女生的就业权利。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理工类的毕业生,因其专业的特殊性质,国家-学校-企业要充分发挥社会合力的作用,为应届毕业生创建良好的就业氛围,完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企业和学校的双向选择。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优化就业环境,一方面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的性质,另一方面企业也能知晓在校生所学的专业。总之,要不断的创新工作的理念,创新工作的方法,为理工科的毕业生搭建好的平台,促进理工类学生的就业。作为理工科的毕业生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的观念,客观理性的对自我进行评价,积极的参与应聘,最终实现理性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