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书法艺术的传播路径

2018-03-29 03:45张福朋
传播与版权 2018年5期
关键词:书法艺术媒介书法

张福朋 李 扬

所有艺术作品的生成和传递都离不开一定的传播媒介。书法作为一种艺术,艺术传播媒介是艺术传播的介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开创了新的社会形态,衍生了新的社会关系,为书法艺术的传播注入了活力。

新媒体时代,新的传播媒介并不仅仅代表技术和媒介形式本身,还指向“用来交流或传达信息的制品或设备;传播或分享信息的活动和实践;围绕上述设备和实践形成的社会安排或组织形式”[1],即媒介、活动和社会情境相互作用下,产生独特的影响力。

一、传统媒体的书法传播路径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媒介,通过不同的传播媒介、传播模式与外界进行交流。就书法传播活动而言,主要经历了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文字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外化符号系统,兽骨龟甲、青铜器、竹简木牍、石碑摩崖、帛、绢、宣纸等被视为书法艺术传播的雏形;印刷术的发明,可以使书法作品批量复制、生产;电子传播时代书法艺术实现了远距离的快速传输。不同时代每一媒介都为书法传播起到一定的作用。

从古至今,无论是政权更替或是时代变迁,书法的传承从未中断。在“互联网+”背景下,传播媒介不断演化,中国书法艺术面临着诸多考验,因此,中国书法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变得刻不容缓。

二、新媒体背景下书法传播路径

新媒体背景下,新媒介、新技术对书法艺术的广泛介入,为当代中国书法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各类书法网站的问世,提高了书法学习效率与进程;移动终端的开发,加快了书法传播的速度;线上线下一体化模式,使用户获得全新的体验。不同的传播媒介蕴含着不同的传播特点,拥有着不同的传播模式。书法作为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有着其独特的传播模式。本研究选择书法专业网站(论坛)、微博、微信等作为传播载体,在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双向循环传播模式、拉斯维尔的线性模式和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等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当前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播路径。

(一)以网站和论坛为载体的传播模式

21世纪,互联网对中国书法的交流对话方式传承进行了一次革命性的改变,也为参与者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更加快捷直观的平台。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使书法传播模式发生变革,目前比较成熟的专业书法网站有中国书法网、书法江湖网、中国书法家论坛等。通过专业书法网站、论坛,用户可以进行书法交流与学习,如参加网络课堂、书法讲座,进行书法创作、书史研究,了解书家动态,交流书法学术理论等。如中国书法家论坛分别设置有时事区、展览区、书法教育培训区、学术研究区、当代书坛—人物栏目区等。此外,一些书法专业报刊、期刊也不断转变传播方式,先后开通了网络版报纸、期刊,如《书法报》《中国书法报》《书法杂志》等。

网络媒介的日益革新影响着书法艺术的传播特点。互联网时代下,书法传播的特点日趋显著:时效性,网络传播可快速获取书坛最新资讯;海量性,网络空间巨大在一定程度上可满足用户对书法信息的需求;多媒体性,书法网络传播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于一体,通过多种符号进行书法信息展示;交互性,网络传播中,传受双方打破时空界限进行实时互动。“网络的双向渠道性质,决定了传授双方的互动是网络传播的突出特点之一。”[2]通俗地讲,网络融合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特点,由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互动传播方式。从传播学角度看,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与之相对应。该模式强调了社会传播的互动性。书法网络传播中,日益呈现出开放互动形态,为书法的普及和教育工作提供了新平台。

以中国书法网之网络书法教学为例,授课者借助互联网进行书法知识讲解,用户则对所传授的信息进行接收、解读,如有疑问则可与主讲者进行互动,总体上传授双方在不同的阶段扮演着译码者、解释者、编码者并相互交替。书法作为一门视觉艺术,在教学中除了文字讲解,还需要作品欣赏和书写示范。通过网络,经典碑帖得以放大或缩小,用户将作品任一点画的精微之处锁定,进行反复观摩,体会用笔技巧。网络教学灵活、方便,用户可自主安排学习时间,选择所需书法课程,同时也为主讲者与用户提供了自由交流的平台,有效地推动了书法教育,充分显示出网络时代下书法网站、论坛的传播魅力。

(二)移动互联网下的书法传播模式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移动传播改变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51亿,互联网普及率54.3%,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手机上网率为96.3%”。[3]因此,利用移动媒体扩大书法的影响力与传播力,成为实现书法艺术再发展的重要路径。

1.新浪旗下的社交媒体工具——以微博为例。微博,又称微型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是博客在Web2.0时代的新发展。微博强大的传播速度、广泛的传播范围有利于用户实现信息的及时分享。如获取书法最新资讯、报道、活动公告等。在日常的书法艺术传播活动中,节日成为书家或书法机构进行书法展示的良机,春节作为中华传统节日,书法名家借此开展迎春送福字活动(鼓楼资讯),社区邀请书法爱好者与居民一起开展“同写福字迎春节”活动(新华视点),知名书法家春节前夕赴西南边陲慰问戍边官兵(央广军事)等。开展节事活动,利用微博快速传播吸引更多人群关注,提高获取信息的效率,同时也使书法艺术广泛传播。

2.腾讯旗下的社交媒体工具——以微信为例。微信上,书法的传播过程是以书家为传播者,以文字符号为载体将作品向用户传递的过程。微信功能多样,其中微信公众号作为最广泛、最重要的平台,对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播具有突出作用。书法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状况主要采用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

传播者是信息传播过程的控制者,书法微信公众号的传播主体通过资格认证且综合自身定位、信息把关、交流互动等因素,可增强信源的可信性;内容上,书法公众号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信息推送,文章内容以书法交流为主包括书坛动态、艺术交流与学习、活动公告、用具促销等,其中书法作品展较为突出,用户通过关注公众号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如公众号“书法家园”发布了一条“全国第二届楷书展在河北省博物院开幕”的消息,书友通过此篇报道可以了解到最新的书坛动态、开幕式现场、书家作品、展厅布置等,全方位现场报道使用户获得现场体验。网络展厅拉近了书法作品与用户的距离,促进了彼此间的艺术交流。可以说,公众平台的建立使书法作品实现了跨时空的展示与传播。五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者书法传播效果的提升。

(三)线上线下一体化书法传播模式

线上与线下一体化模式即O2O模式,就书法艺术传播而言,书家在网络上开展作品展示与宣传,在实体空间内与用户进行洽谈和交易。如琉璃厂在线,主要对书法字画、古玩玉器等艺术品进行鉴定、拍卖、在线交易,是中国最大最全的书画导购平台。此外,专业艺术品交易平台还有“嘉德在线”、雅昌艺术网、博宝艺术网等。书法爱好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可浏览、筛选、订购作品,最后进行支付,完成交易活动。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7年6月,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5.11亿,网上支付比例达到68%,网民手机网上支付的使用比例达到69.45%。[3]线下消费逐渐成为生活常态。一些书家或书法组织适时举办相关的书法艺术展赛、作品拍卖,书友可以通过参赛可以与作品近距离接触接触、交流,增强文化体验,有利于线下交易的完成。

从传播模式来看,O2O模式与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相匹配。任何一种传播过程都表现为一定的系统的活动,而多重结构是社会传播系统的本质特点。当卖方将书法艺术作品上传于网络,当买方基于自我能动意识在书法交易平台进行浏览、筛选时,买卖双方属于典型的人内传播;当买方甲与买方乙对书法作品相互交流时,形成人际传播;当诸多个体由于共同目标、意愿进行群组探讨或参加书法艺术沙龙活动时,形成群体性传播;而以上各种传播活动又是大的社会环境中展开,书法艺术的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书法传播的效果。

此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书法移动端的兴起,为书法作品展销、用具促销提供了诸多平台。如买方可通过下载安装书法APP、关注书法公众号,进入微商城,进行线上筛选,需要时可联系客服进行咨询,支付后,卖方线上通过物流公司将作品送达,买方接收并结束购买传播交易。

三、构建书法传播媒介融合模式

互联网时代下,新的书法传播媒介不断涌现,媒介形态趋于融合,进一步塑造着新的社会环境,改变着社会结构。第一,扩展了时间与空间的观念。“互联网+”背景下,网络传播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不同物理空间的人或物整合在共同的场景中,如网络书法展厅、网络教学。网络不断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书法爱好者们利用零碎的时间获取信息。第二,打破了虚拟与现实的界限。“承载在纸质媒介和印刷媒介上的书法作品,是可触摸、可移动的实物形态的艺术作品,而网络中的书法作品是虚拟的影像符号和电子文本,可以进行文本改动。”[4]书法网络传播中,通过数字技术,虚拟的数字符号代替了现实的书法笔画,从而构建起超现实的社会。1993年,瑞格尔德在《虚拟社区》一书中指出,“‘虚拟社区’代表了社会连接的全新形式,人们在实体世界与虚拟世界实现跨越时空的沟通,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从事集体行动”[1]。网络虚拟环境中,人人都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没有地位、阶层、学识等现实条件的差别,人人都可以在借助互联网相对自由地发表个人言论。第三,趋向于数字化传播模式。扫描技术、复制技术、数码摄影技术等数字化技术一方面让书友足不出户便可获得丰富的书法电子资料,如历代经典碑帖、书法作品、电子书法字典、书法理论,以及现当代书法名家教学视频;另一方面书友还能细细研究书写笔画的细节等。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实现了当代中国书法艺术的转型,能否充分发掘并有效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当代书法的发展和传播效果起着关键性意义。

互联网时代的浪潮下,新技术的更新,影响着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播的形态,当代书法传播形态已从单一转向多元,从实物转向虚拟传播。“书法的实质是以自己独有的感性符号,通过特定的传播方式和交往行动,给人们以审美关怀。”[4]“互联网+”背景下,我们要发挥技术优势加快书法艺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更好地传承书法艺术。因此,要构建新的书法传播模型。

首先,进行媒介整合。传统书法传播以实物为载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用户更加灵活、自由地进行作品赏析。媒介整合不是简单地拼凑,而是根据媒介传播形态的优势与传播成本的搭配。互联网整合了印刷、广播、电视等媒介的优势,使之具有多媒体性,为全方位书法传播提供了条件,实现多种传播符号和手段的有机结合。通过媒介整合,增强了不同媒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有利于促进书法艺术的进一步传播。

其次,多路径进行书法传播。网络技术发展丰富了媒介形态,同时也为书法艺术提供了新的传播渠道。了解掌握每一种新技术、新媒介的传播优势、结合具体书法艺术的传播式,梳理各种传播路径的特点,系统整合不同的书法传播路径,以多元化理念、多路径方式进行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播,已达最佳的传播效果。

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在谈书法教育进课堂时讲到“学书法也要用好互联网”。书法艺术离不开传播媒介的融合与发展,书法爱好者除了坚持书法艺术本体的发展和创新外,必须跟上现代传播技术发展的步伐,构建新的书法传播模型。[本文系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2016F02)、吕梁学院青年基金项目(RWQN201610)资助]

[1]韦路,丁方舟.论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研究转型[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3(4):93-103.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百度百科:http://www.cac.gov.cn/cnnic40/index.htm.

[4]章剑华.论书法艺术的现代传播[J].江海学刊,2014(4):30-35.

猜你喜欢
书法艺术媒介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所谓书法艺术
书,最优雅的媒介
书法欣赏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