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视阈下宗教的社会功能分析

2018-03-29 03:27王若楠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教徒神灵

王若楠

(新疆师范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17)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我国研究宗教问题和处理宗教事务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方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关于宗教的本质、宗教发展规律和宗教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的思想观点。马克思认为“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1]1。历史上看,宗教的社会功能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一方面,研究宗教的社会功能可以趋利避害,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

1 宗教与社会的关系

“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应,在这种反应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1]667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宗教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是人的宗教,其本质是社会中的人,目的是使人类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宗教不是自发地产生,而是社会中的人无法掌握客观世界的现象和规律时,错误的认识在人脑中的反应,是一种超验性的意识。进入阶级社会后,宗教成了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武器。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对当时的德国社会做了一个基本的判断:“就德国来说,对宗教的批判基本上已经结束;而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1]458当时的德国,深受基督教的影响,自称神圣的罗马帝国,统治者希望在基督教中谋取政治的合法性和统治的权威性,使得宗教变成了压迫人民的手段。宗教与社会是紧密相关的,不能脱离宗教去谈论社会,也不能离开社会去谈论宗教。

2 宗教积极的社会功能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人类社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宗教的社会功能通过信教群众、宗教仪式等表现出来。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宗教的社会功能是指一个社会现象或社会事实在维系和巩固集体意识和社会凝聚力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我国著名学者吕大吉在《宗教学通论新编》中总结了宗教四要素说,他认为宗教由宗教观念、宗教情感、宗教行为、宗教的组织与制度四要素组成,这些要素都与社会息息相关。涂尔干认为宗教的神圣性来源于社会,不过是被实体化、人格化了的团体力量。宗教对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道德的辅助

宗教是一种联想,是信教徒对神的敬畏、信仰、顺从、恐惧,为了保持这种虔诚的信仰,任何宗教都有它的基本教义,教义虽然本质上是对神,但表现在生活中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宗教教义大体上是引导人民向善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们的教义都是规范人们言行的,比如基督教的十诫、“孝敬父母、不可杀人等”。佛教讲求因果循环,善因种善果,恶因种恶果,其目的还是要求人们多行善事,乐善好施。

2.2 心理慰藉作用

宗教的产生正是由于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无能为力,人们通过对神灵的祭拜,而得到心灵的慰藉。涂尔干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论述了“礼终人散以后,人们感觉到自己有了好的状态;虽然他们很难清楚其中原因,但这种感觉却是非常牢靠的”[2]。仪典过后,人们心里得到满足,重新锻造了精神本性,使精神达到了最佳的状态。对现实生活不满意的人们,就会通过其他的途径达到满足,例如信仰宗教,得到心灵的满足。人们不满意现世生活,通过信仰宗教寄托来世生活的幸福美满。

2.3 丰富了文化的内容

宗教本身就是社会文化中的一部分,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原始社会人们敬畏自然,把自然界里的事物或现象想象成由虚幻的神灵操控,为了宗教的需要,人们为虚幻的神灵创造形象,进行宗教仪式,建造宗教场所。在各民族的文化发展史上,都离不开宗教的身影,他们既要过世俗的生活,也要保持对宗教信仰的虔诚,他们就会把对神灵的崇拜带到宗教仪式中。神话故事里的神灵,人们祭拜的城隍庙、土地公等都是原始宗教多神信仰的继承,原始宗教的祭拜仪式演化为现在的舞蹈、戏剧等,原始宗教的图腾演化为现在的绘画,宗教的事迹、历史演化为文学创作,例如古希腊神话故事里的众神之王宙斯、战神雅典娜等都是宗教的产物。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很多历史遗迹都是宗教性的艺术珍品,例如金字塔、帕提侬神庙、敦煌壁画、圣彼得堡大教堂、法门寺、雷峰塔等。可见,宗教与文化相互交织,共同发展。

3 宗教消极的社会功能

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宗教也不例外,既有它的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正如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到“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产生了宗教,一种颠倒的世界意识,因为他们就是颠倒的世界”[1]458。这一论断阐明了宗教与社会,宗教与世界的关系。

3.1 宗教的保守性

信教徒为了维系神灵的神秘性会想像出许多宗教禁忌,宗教禁忌是神灵观念的伴生物。宗教如果不围绕神灵设置禁忌,那他与普通的世俗之物没什么分别,宗教禁忌最主要的目的是保持宗教的神秘性,通过意识形态影响信教徒思想。宗教禁忌是让信教徒在身体和思想上服从神灵,虔诚的信教徒唯恐触犯神灵,生活中谨小慎微,严守宗教禁忌,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禁止信教徒的欲望,久而久之信教徒也丧失了行动上的自由和意志。吕大吉在《宗教学通论新编》中说“宗教禁忌制度越来越成为人的愚昧无知、软弱无力的根源之一,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巨大的精神枷锁”[3]261。信教徒为了追求修行的理想境界,不注重当下生活,禁欲主义和苦行主义是信教徒最普遍的修行方式,他们认为控制肉体和精神上的欲望可以达到修行的理想境界,与神灵沟通,如佛教讲求苦行,出家者告别妻儿子女,云游乞食为生,这就是宗教对信教徒精神和肉体上的约束。

3.2 阻碍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

基督教是对西方世界影响最大的宗教,在16世纪,基督教内部教廷腐败奢靡,人民备受压迫,严重阻碍了当时的社会和科学发展,如:在宗教占统治地位的“地心说”一直打压哥白尼的“日心说”,使得“日心说”被推迟三个世纪才被世人普遍接受。“科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革命力量,宗教常阻碍社会变革。”[3]658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宗教带有消极的保守性,相信命中注定,消极地等待上帝或者阿拉的馈赠,生产力会停滞不前,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发展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3.3 宗教极端势力破坏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恩格斯晚年提出宗教是利益斗争的“神圣外衣”“在宗教狂热的背后,每次都藏有实实在在的现世利益”[1]469。一方面,被统治者利用宗教推翻统治阶级;另一方面,在以宗教为国教的国家里,宗教常常是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思想武器。例如,在16世纪的欧洲,基督教教会贩卖赎罪券压榨底层人民,教会内部腐败奢靡。在现在社会中,一些极端分子打着宗教的旗号来完成他的某种政治目的,宗教极端主义是“宗教幌子下的政治”[4],宗教使人产生宿命的思想,他们利用信教徒对宗教的虔诚,打着“圣战”的旗号,试图分裂国家,建立政教合一的宗教国家,同时制造不同信教群众之间的矛盾,危害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3.4 宗教极端势力破坏世界和平

宗教最核心的本质是信仰神灵,任何信教徒在虔诚信仰一个宗教的同时,他就不会再信仰其他宗教,这个本质就决定了宗教具有排他性。历史上的许多战争都是以宗教为借口发动的,例如,基督教的十字军东征,是以清除异端为理由发动的宗教性的军事战争。为了夺取圣城耶路撒冷,20世纪初,土耳其对境内的亚美尼亚人进行种族屠杀。土耳其人信仰伊斯兰教,亚美尼亚人信仰基督教,这是两个教派之间引发的战争。一些宗教派别为了自身的利益,肆意制造恐怖袭击,影响世界和平稳定。

4 宗教社会功能理论对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工作的启示

4.1 积极引导宗教活动

宗教适应社会主义首先要求信教群众爱国守法,拥护共产党的领导,依法服从政府管理,依法开展宗教活动,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二是要求宗教教义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宗教人士积极发掘宗教教义中符合社会价值观的思想,弘扬教义中有利于国家团结、社会稳定和道德提高的内容,打击一切分裂国家、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集团或组织。

4.2 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近几年,宗教极端主义发展迅猛,制造多起恐怖袭击事件,处理好宗教与社会的关系对维护社会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对宗教神圣化,要使宗教世俗化,信教群众要注重日常生活,宗教仪式过于烦琐和频繁,会影响信教群众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导致信教群众经济状况不好,社会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反对宗教极端主义,认清宗教极端主义的本质,需要与宗教极端主义做斗争,“去极端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还需要人民群众全力配合,切实保证社会和祖国和谐稳定。

回顾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宗教时时刻刻影响社会的发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需要团结社会中的一切力量,发挥社会中一切可以发挥的积极因素。信教群众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支力量,充分利用宗教社会功能中积极的因素,处理好宗教事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495.

[3]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4]马品彦.宗教极端主义的本质与危害[J],新疆社会科学,2008(6):63-69.

猜你喜欢
教徒神灵
祈 祷
“神灵沟通”的秘语——科尔沁蒙古博神歌艺术
从“谢绝听唱”到“尊为神灵”:热贡郭麻日人的格萨尔信仰与认同变迁研究
神灵也是要喝酒的
骇图
“儿童”假钞
神灵迷宫
神灵冰龙呈现物魔双免神迹
太阳,你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