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吉洋
小组合作研究与实践在其准备阶段特别要注意:一是均衡分组。努力营造小组间竞争的氛围,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合作伙伴。小组活动以辩论会形式为主,对其各项成绩进行比较,以调动各小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合作竞争的意识。二是重视小组建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教师要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根据他们好动、好奇、好学、好问的探究心理,及时把新问题呈现出来,使学生把对新知识的学习、探究当作一种自我需要。三是传授必要的合作技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集体合作的潜在力量,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觉、主动地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与他人合作的基本技巧,把学生从抽象、被动的数学课堂中解放出来。同时还要让他们体验到合作技巧的重要性,把合作技巧内化成一种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是讨论最关键的因素,是实施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小组互动的前提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在学生原有认知和本节学习内容结构之间建立一种不协调、不平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他们学会思考。设计的问题要根据教学大纲,紧密结合教材及学生的特点,要难易适中,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到具体。设计问题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由师生共同完成,至少由师生共同设计一部分且力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让探究学习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发展自我的过程,激发他们探究好学的欲望。例如,在讲授“小数的性质”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板书5、50、500后,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谁能加上适当的数学单位,并且用等号把这三个数量连接起来?”学生感到非常新奇,500总比50、5大,怎能用“=”连起来呢?仔细思考、讨论和交流后,有的学生说:“我想把它们分别加上元、角、分,也就是5元=50角=500分”。有的学生说:“我觉得也可以分别加上米、分米、厘米,也就是5米=50分米=500厘米”。这时,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教师接着问:“谁能用同一个数学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学生一听,思维更加活跃,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说:“5元=5.0元=5.00元,5米=5.0米=5.00米……”教师这时指着板书说:“像5、5.0、5.00这样的数的大小是否相等呢?”“如果相等,为什么相等呢?”这样创设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不仅对新知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还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起对新知的探究欲望。
学生独立探究是指根据问题设计的内容和范围,由个人进行学习与探究,对本节课的知识有初步了解,获得亲身的学习体验。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在黑板板书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等。在数学教学中难免会产生诸多疑难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把产生的疑问作为探究的对象。学生通过查找相关的资料、与他人交流、开展动手实践等形式,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领悟学习方法的有效性。
教师还要让学生在自我表现过程中去感悟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讲授“图形的拼组”时,先让每名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学具摆一摆、拼一拼,在每名学生不同摆拼的基础上,小组同学再交流摆拼的方法和技巧,发挥学习小组的优势。整体拼摆活动伴随着说(用了多少种学具)、比(哪一组合作好,比哪个组拼的图形多、拼的图形美)、帮(组内相互协作、相互激励、相互帮助)等环节,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其中,体验自主探究学习的整个过程,收获自主学习的成果和乐趣。
合作交流是在每一名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与小组成员交流内心想法,达成共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大胆猜想,吐露内心想法,在学生之间形成资源互补的优势,共同提高,达到解决问题的最终目标。例如,在讲授“圆的周长”时,为了探究圆的周长到底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可以预设教学过程(课前让4个学习小组准备好直径分别是1cm、2cm、4cm、6cm的圆形纸片:
首先,小组成员相互合作,测一测圆的周长是多少cm?其次,课前设计好表格,同桌合作测一测每个圆的直径,边测量边在表格里填好相应数据。再次,让学生独立观察表格并认真思考,然后小组或前后桌之间研究、讨论,每一个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呢?有什么样的关系?再试着用计算器计算一下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各是多少?最后,全体同学再算一算直径是5cm的圆,周长是多少cm?
像这样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学生从不会到会,从被动到主动,从不懂到懂。他们的思维得到相互启发和训练,养成敢于否定、敢于争议、善于质疑、乐于探究的积极态度。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高自己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实践能力,提高了自主探究的学习乐趣。
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智慧感悟,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已悄然进入学校课堂,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带来挑战和冲击,在教学中注意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应用现代技术会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有趣,使学生变得乐学、会学。
要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积极引导学生借助科技媒体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异地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功能,突破狭小的生活和思维空间,提高学生自主探索能力,获得不同的思维方式,扩展视野,拓宽思维,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研究,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由于问题设计反映的知识点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不便于记忆,仅靠学生的总结和集体交流也是很不完整的。因此,教师有必要结合问题设计对本节课的知识点、重点以及容易被混淆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各小组也要推选代表梳理本组汇总的信息,介绍学习结果与研讨方法。通过师生总结,学生对问题的设计有了整体性的认识,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全面掌握了本节知识、正确理解其价值。教师不要总用同一种教学方法或形式,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本节内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地说,梳理汇总信息可以由学生自己独立进行,也可以由小组讨论交流完成,还可以在教师的引导和提示下完成。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用多种方法。如:多种形式的板书、对比列表,这都可以让学生在头脑里对知识留下深深的记忆,有利于对知识的梳理和汇总。
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反思的步骤与方法,梳理、引导他们总结所掌握的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本节课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切实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课堂上教师采用积极的评价,不但能增强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交流的饱满情绪,更能使其不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学生之间的自评与互评,对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内在动力会有非常好的效果。评价大致可以分为: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三种。个人评价利于培养个体创新精神,小组集体评价利于培养集体合作精神,教师评价不但对学生的进步具有激励作用,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更能满足其精神需求,增加荣誉感、自豪感,促使学生发扬优点,克服不足。
行为表现、参与度、积极性这些都可以作为小组合作的评价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态度、情感、能力的变化等等,也可以纳入小组合作的内容进行评价。积极的评价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鼓掌祝贺、口头表扬、手势称赞、小组荣获集体荣誉称号等。通过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能得到认可和欣赏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内在潜能,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推动他们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发奋努力,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合作意识,提高探究的积极性。
自主探究学习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学习形式,可以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其价值不在于学生获得多大的创新成果,而是在于学生获得独立思考、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的态度倾向和意味,它符合课改发展的必然趋势,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新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