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开展的有效性研究

2018-03-29 01:29璐,杨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生家长

董 璐,杨 波

一、小学语文为什么要进行课外阅读活动

(一)课程标准的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课标”还明确了各学段的阅读量,其中1-2年级课外阅读量为5万字,3-4年级为40万字,5-6年级为100万字。由此可见,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是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

(二)小学生成长发展的要求

小学阶段在儿童成长时期非常特殊:脱离了幼儿阶段的懵懂期,正向青少年的敏感和叛逆期过渡。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处在正在形成的关键阶段;已经形成了独立人格,但是又乐于依附长辈和固有经验。在这些复杂的心理因素之下,如何对学生的成长进行正面引导,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小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大量经典作品,学习经验、增长见闻、开阔眼界、提升能力,从而健康快乐成长。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开展课外阅读功利化

由于课外阅读是“课程标准”的“硬性要求”,也是语文教学活动中比较容易形成亮点的部分,个别教师为了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数量,将开展课外阅读的一系列活动放到课上,耽误了正常授课进度,一些华而不实的手抄报、事倍功半的大量摘抄给学生造成了很大心理和学业负担。一味求完成任务、过分追求面子工程的课外阅读活动,不但无法使小学生提升阅读能力,甚至会使他们对阅读产生厌倦、厌烦等逆反心理。

(二)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随意化

小学生6-13岁这一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心重,专注力较差,随意性强。相对于课程内阅读,即语文课文等阅读材料,课外阅读的内容是新鲜且有吸引力的。但是如果课外阅读活动仅限于每学期初列举一系列阅读书目,没有后续跟进的监督和指导,小学生没有明确的阅读目的,又不善于进行时间的管理与安排,有时间就简单看看、有兴趣就随便看看,充满了盲目性与随意性,就不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不思考、不总结,也不能提升阅读能力。这种无效的课外阅读活动,还会使小学生因为不细读、深读、精读而与很多经典作品失之交臂。

(三)其他问题

部分学校和教师对课外阅读重视不够,片面注重课堂教学,忽视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与指导;很多教师喜欢一次性推荐大量必读书目并要求购买,给小学生家庭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家长可能会选择价格便宜的进行购买,或者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舍弃教师的阅读书单,购买一些跟课程息息相关的教辅类产品,使学生丧失了课外阅读的部分选择权,极度打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电视节目丰富多彩、网络世界花样百出,这些都吸引了学生很大的注意力,占用了他们很多课余时间,这是小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活动的原因。

三、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活动

(一)学校重视,营造整体阅读环境

从学校管理层面,应该对语文课外阅读活动重视起来,并且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在国家宏观重视语文的大形势下,很多学校都在开展“书香校园”类的活动。充实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在走廊、大厅等公共区域设置图书区,各班级设立小书架,开展“争做小小图书管理员”“图书推广小大使”等活动,提倡大家把家里的优秀读物带到学校交流、分享等。让小学生在大环境的浸染下产生阅读的兴趣和动力,也能够减轻学生购买图书的经济负担,还可以利用起在校的零散时间,既达成了提升课外阅读总量的目的,也减轻了学生放学后的任务量。

(二)教师合理推荐书目

教师对于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并且根据小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合理调整阅读书目。比如1-2年级的学生,应以趣味性阅读为主,因为他们识字量较少,专注力很差,教师应该推荐图文并茂的图画书及拼音故事书,比如《不一样的卡梅拉》《神奇校车系列》,让小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可以了解故事梗概并产生阅读兴趣,还可以在读书中获得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3-4年级,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实践力,可以推荐《安徒生童话》《长袜子的皮皮》等虽然篇章较长,但是故事情节紧凑,令孩子浮想联翩的童话故事,同时也可以加入《奇妙的数王国》《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等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读物,让他们把阅读和实践结合起来,使课外阅读活动更加丰富;在5-6年级,小学生识字量有了很大提升,分析力、判断力都已经比较稳定,已经具备了提炼文章主旨的能力,并且也具备了自主阅读积极性的情况下,可适时加入《西游记》《城南旧事》《夏洛的网》等经典内容,让学生除了锻炼阅读能力之外,感受名著经典的历史底蕴和人文关怀,给予他们正面的、向上的情感熏陶与引导。

需要注意的是,在推荐课外阅读书目的时候,最好不要集中在学期初或假期前,大量书名的堆砌会让学生和家长都感到迷乱和紧张。应尽量在日常教学中,根据语文课程的教学进度,结合课上内容提供延伸性、拓展式的书目,既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的新奇,也让他们意识到课外阅读与课上教学的关联。

(三)教师进行适度指导

如果将课外阅读的自主权完全交给小学生,根据他们天生贪玩,好奇心强但持久力差的年龄特点,就会把这种课外阅读的自主性表现为随意性、盲目性,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倾向于简单明快,阅读方式上则是走马观花,更不会有阅读后的反思和总结。因此,教师适时指导、规范就成了课外阅读活动的重点。在推广课外阅读活动的初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读书时标注简单的阅读符号,可以最初从简单情感活动入手,比如“你觉得好笑的地方”“觉得感动的地方”“觉得愤怒的地方”,随着他们情感的逐渐成熟,感悟力的加强,再圈画“觉得描写精彩的地方”“生动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等抽象化感受的细节。在学生掌握了标注阅读符号后,再引导他们在读书时养成写批注的习惯,正所谓“不动笔墨不看书”,随时感悟,随时批注,能提升学生的总结能力,并更加深刻地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

教师还应当在课上阅读教学时把略读、精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法引入课外阅读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水平、周围环境等对手中现有的书进行有选择的阅读。比如在时间比较有限的情况下,拿到了一本非常厚的合集,就应该先略读这本书的目录和前言,通过前言中的介绍,根据目录选择自己喜欢的篇章,开展深入细致的精读;如果是在嘈杂或者公共区域,要默读,既可以提升专注力,又不会打扰他人;在家里或学校课间活动时间,则可以充满感情地大声朗读,锻炼口语表达和朗读能力。通过不同的方式阅读,不但可以节约时间,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更加深入地走进经典读物中去,有更加深刻的阅读体验。

(四)提倡亲子共读、家长伴读、师生同读

家长和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与其苦口婆心地诲人不倦,不如切实有效地以身作则。

课外阅读的主要阵地是在“课外”,也就是每个学生的家庭。此时家长的“身教”要比教师在课堂上的“言传”更加生动。如何充分调动起家长在课外阅读活动中的作用呢?在低年级(1-2年级),亲子共读是非常有效的做法。在低年段小学生认字非常有限的情况下,由家长为其朗读书中的文字,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含义;在中高年段(3-6年级),小学生基本具备了自主阅读的识字量,但是自制力还是比较差,容易被其他事情吸引,此时就应该提倡家长伴读的方式,即安排固定的时间,家长和孩子共同读书,可以读同一本,也可以分别读自己感兴趣的书,并且可以在固定时间的阅读活动之后,分享彼此的阅读体验。亲子共读和家长伴读的形式,不但可以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可以加深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交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师生共读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的有效互动形式,即在一个时间段内,教师和学生共同阅读一本书,一般以文学类为主。在阅读完成之后,教师以主题班会、交流读书笔记等形式,跟学生交流阅读体验,利用教师的榜样力量,一方面有效把握了课外阅读的进度,一方面促进了小学生阅读后思考、总结能力的提升。

(五)组织学生按时反馈

教师将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布置下去之后,除了对学生进行阅读方式、方法的指导之外,还要组织学生定期把课外阅读活动的内容进行反馈。反馈的方式可以根据学段的不同增加难度和频率。比如,每星期布置一篇小说、一篇童话、五首古诗等作为必读的固定内容,在每周五召开读书会,让学生交流阅读感受;提供一些选读书目,布置学生定期上交“自由发挥式读书笔记”,即题材不限、字数不限、篇数不限,鼓励学生用文字记录他们阅读中的所思、所感、所悟,这样不但能提升阅读能力,也能提升文字表达能力;布置了低年段亲子共读、中高年度家长伴读之后,鼓励家长拍摄这些亲子互动的小视频,至少每星期分享到班级的微信群或qq群一次,让学生间互相参照,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阅读的热情;在学期末举办读书汇报会,奖励本学期阅读量最大、读书笔记最全、亲子共读坚持最好等表现优异的学生和家庭。这些反馈方式,不但可以让课外阅读更加丰富多彩,还可以让教师从整体上对学生的阅读进度、深度有所把握,并能全方位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六)适当鼓励、积极评价

无论是什么样性格、什么年龄段的学生,都乐于听到他人的鼓励。尤其是小学生,对于所属长辈老师和家长有非常强烈的依附性,他们对于自身被尊重的需要,除了来自所处团体中的突出位置,就是缘于师长的正面评价。因此,适时的鼓励和恰当的评价,就成为了他们进行课外阅读活动的动力。教师对学生的赞扬应该有针对性和变化,泛泛的“你真棒”“有进步”,在低年段可能会让小学生有满足感,但随着他们自我意识逐渐形成,攀比意识逐渐增强,这种含糊的表扬会让他们觉得敷衍,不但不能起到正面评价的作用,还会让他们觉得被忽视,形成负面影响。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人阅读水平、阅读速度、阅读书籍质量的纵向变化进行适当的鼓励,包括阅读符号的正确使用、批注的字迹整洁等细节都是教师给予表扬的突破点,让他们觉得,所有的成长和进步都在老师的关注之下。这会增加师生间的信任和亲密度;避免横向比较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除了以上做法,还可以合理利用互联网,教小学生上网查找感兴趣的图书和书评;结合影视作品,比较文学原著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后是否更有魅力;带学生去独立书店、国营书店进行社会实践,感受不同的经营方式下书籍的分类和销售模式;在推荐书目的时候,适当引入编辑出版知识,看同一个作者或同一部作品,经过不同的文化公司推广后销量和市场反响等有何不同。这些延伸活动,不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了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更加深了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从小学生开始,锻炼阅读能力,提升阅读品位。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活动,不但是提高语文成绩的有效手段,更是孩子们想象的翅膀,了解大千世界的窗口,健全人格的保障,受益终身的习惯。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小学生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我是小学生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