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亚平
近年来,我国学术出版的发展面临各种困境。有些图书由于受众面狭小,销量有限,导致经济效益惨淡;大部头的经典著作因制作成本高、出版周期长,出版社不敢轻易上马。本文以上海三联书店为研究实例,分析阐述培养“专家型编辑”是学术出版社走出发展困境的有效方法之一。
“专家型编辑”的培养离不开编辑的自我修炼,更离不开出版单位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上海三联书店借助学术中心平台建设,实行“首席编辑”制度,积极培养“专家型编辑”,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国学术出版社的人才建设提供了借鉴。
谈到对“编辑”角色的定义,“杂家”最能简洁明了地一言蔽之。编辑这个杂家,通过策划选题的创造力、编校书稿的业务功力、把关政治问题的审查能力、宣传营销图书的综合实力,使一个个浮现于脑海的选题跃然纸上,变成一本本图书。然而,对于学术编辑而言,光是杂家远远不够,还需要成为专家。优秀的学术著作,往往凝聚着学者们毕生的智慧和心血,代表着该研究领域的创新成果,展现了文化价值的引领作用,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力。同大众和教育类图书相比,学术出版更应凸显“内容为王”的思想精髓。学术编辑只有成为某一学术领域的专家,才能更精准地把握学术著作的出版价值。
优秀的学术出版社必须拥有一批具备专家与杂家知识结构的专家型编辑。目前,业界对该群体未有明确定义,笔者认为可以从编辑素养、学术能力、项目管理水平三方面进行界定。首先,专家型编辑必须具备较高编辑素养,具有独立进行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以及市场营销的能力,编辑出版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图书,主持或参与过重大出版项目。其次,专家型编辑拥有较强的学术能力,对相关科研领域的发展现状了如指掌,熟悉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和重要学术活动,能策划出业界认可的高品质学术著作。第三,在传统出版和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全媒体时代,专家型编辑要具备项目管理能力,善于运用项目管理的思维模式运作出版项目,以适应阅读媒介的变化,满足专业读者获取信息的需求。
追溯近现代出版史,不乏专家型编辑的身影。例如,鲁迅先生编辑了《未名丛刊》《乌合丛书》等书刊,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文学巨匠的前瞻性视野。周振甫先生编辑了《李太白全集》《乐府诗集》等精品图书,基于他对古代诗文的精深研究。当代编辑的职业活动与先贤们的杰出贡献虽不能同日而言,但在出版业态日益丰富多元、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新学科、新知识不断涌现,编辑更应该在工作中不断吸收新的知识, 充实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1]这就要求编辑特别是学术编辑在提高专业素质的同时,更要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因为专业化程度高低直接决定了编辑的职业生涯走向和学术出版社的发展前景。
学术出版的繁荣,需要学者型、专家型的编辑,需要以工匠精神对产品精雕细琢[2]。专家型编辑由于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突出,市场敏锐度高,对受众需求拿捏精准,能从全局对图书项目进行策划和运作,保证学术图书的出版品质和周期。但专家型编辑的培养非一日之功,扎实的业务功底、较强的学术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是专家型编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学术出版社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保证内容质量、打造精品图书为企业发展宗旨,因而对编辑业务素质要求颇为严格。在内容质量上,要求编辑具备过硬的语言文字功底和编校能力,能对稿件内容进行细致审读和纠错,发现错别字、体例不规范、语句逻辑不通等,核查专业名词和注释引文的准确性,使作品在内容质量上有所优化和提高;在内容安全审读上,编辑需要具有出色的政治把关能力,关注新闻时事,把握正确导向,了解国家出版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最新变化,并掌握一定的著作权方面的知识,力避侵权行为的发生。此外,编辑必备的业务能力还包括全程策划理念、美术鉴赏能力,以及熟悉书刊印制工艺和掌握各类图书的宣传营销策略。
在学术出版社,编辑需制定明确的职业规划,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和工作实际,关注某一学科的发展前沿,有针对性地参加相关学术活动,并结合工作需要策划具有创新价值的选题,通过出版学术成果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有些学术出版社编辑在工作之余还著书立说,融入学术圈,展现出学者型编辑深厚的学术能力和业务功底。近现代出版史上,张元济、胡愈之、邹韬奋等成就卓越的编辑家正是因为拥有深厚的学识功底,才能赢得同时代专家学者们的信任,凝聚起一大批有识之士,组织编撰出版了许多重要书稿,为后辈留存了不胜枚举的学术经典。
鉴于图书从策划选题、编辑校对、印刷装订到发行销售、营销宣传等流程与项目管理流程特征高度匹配,有学者从项目管理类别、进度控制管理、出版社个案分析等多视角对图书项目管理方法进行了详尽研究,并将项目管理方法运用到出版业务工作中。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为代表的一批出版单位,已经在出版实践层面将项目管理思路引入具体图书项目制作中,并取得了初步进展和成效。但“做项目”和“项目管理”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后者更强调项目的系统性和约束条件下的项目实现[3]。
学术出版社虽然经常将品牌图书视为单个项目来制作,但从项目计划、人员组织、进度把控、质量管控、成本控制等层面进行管理运作尚不多见,经验丰富的项目管理人才缺乏是主要原因。大多数编辑论及业务能力和学术素养时自信满满,谈到管理能力唯恐避之不及。随着新技术和媒体业态不断发展,项目管理能力将在出版业未来发展进程中凸显重要价值。新浪原总编辑周晓鹏曾直言:媒体未来不需要编辑,需要的是产品经理。而他们最擅长是运用项目管理方法开发和运营图书业务,打造爆款IP。因此,拥有较强的项目管理能力的专家型编辑,在保证学术图书质量的基础上,能全面提高出版运作效率,有利于推进学术出版社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经营逐步转型,实现学术出版的良性发展。
在鼓励编辑强化自我修炼意识,向专家型编辑转型的同时,上海三联书店近些年从企业人才发展战略方向着手,通过人才制度保障和学术中心平台建设,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投入,培养出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专家型编辑队伍。
以生产内容为主业的出版社,人才是保证图书出版品质的关键和保障,专家型编辑人才更是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宝贵资源。
近年来国家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对承载优秀社会文化价值的图书采取扶持性政策,许多学术出版社考虑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综合本单位的出版特色和编辑优势积极申报并获得国家重点项目资助。要保证这些精品项目高质量地完成,首先要组建起一支专业素质高、业务精湛的专家型编辑队伍,发挥他们的领军模范作用。从2007年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便建立了“首席专家”制度,先后有多位专业人才被任命为首席专家,承担出版社的关键岗位任务。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编撰工作中,一支由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齐全的专家型编辑队伍,保证了出版物的高标准、好品质[4]。
上海三联书店长期从事人文社科类图书的学术出版,以“打造成中国学术名社”为目标,在对自身出版规模和特点进行细致研究、充分论证后,借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首席专家”制度,于2017年推出实行“首席编辑”制度,成立“宗教文化专题”出版部,并在管理制度上赋予该部门适度权限和便利,调整部门人员待遇奖金的上涨幅度,确保首席编辑薪资水平不低于编辑中心的副职。
“首席编辑”制度及相关保障措施鼓励了更多编辑努力向某一领域和板块的专家型编辑转型。“城市史研究”和“历史哲学研究”等优势板块纷纷涌现出多位“首席编辑”,凸显高层次专业人才在上海三联书店的主导地位,同时带动出版社专家型编辑的人才队伍建设。为出版社实施图书精品战略,加速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为了引导和促进上海各出版单位进一步提升学术出版和专业出版水平,上海市新闻出版专项资金特设一个类别,重点支持学术出版中心或专业出版中心建设。希望通过出版中心的授牌和政府资金的资助,推动出版社进一步聚焦专业领域,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吸引更多一流学者的优秀作品在上海出版,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出版品牌。
2016年,上海三联书店抓住这一契机,将耕耘十几年已初具规模和特色的法学出版优势板块申报学术出版中心,并顺利挂牌,获得上海市新闻出版专项资金资助。该出版中心为法学学者、专家等研究人员搭建了法学研究平台,通过精品学术图书的出版将法学前沿研究成果展现给专业读者,推动法学研究的发展。“法学出版中心”凭借政府提供的专项资金资助,将编辑人才培养纳入议事日程。上海三联书店提出,中心平台建设需发挥专家型编辑的引领作用,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培养中心的骨干编辑,帮助新晋员工渐入角色,并在业绩考核、业务培训、行业交流等方面给予专家型编辑适当倾斜。中心平台同时建立激励制度和措施,鼓励业务能力强的骨干编辑迅速成长为专家型编辑。“法学出版中心”经过两年多建设,策划出版了一批学术精品图书,延续和巩固了法学出版板块的优势。今后,上海三联书店还将继续拓展其他优势学术出版板块,致力于培养更多的专家型编辑人才,呈现更多优秀学术成果,让学术出版成为推动学术研究的重要动力。
在上海三联书店,自专家型编辑培养策略实施以来,取得了不菲的成就。“首席编辑”制度所发挥的人才支撑作用在短短一年内初现见效。由首席编辑带领的编辑团队策划的图书在销量和口碑上呈现双赢,《标杆人生》等力作销量逾百万册,《中国古龠考论》《世俗时代》同时获得上海图书奖荣誉。“法学出版中心”在专家型编辑引领和管理下,多个项目斩获国家或地方性基金资助。《牛津学术精选·法学》系列荣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和新闻出版总署十三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上海三联法学文库》获得上海图书专项基金资助;中心同上海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分别合作出版的《风险法治与社会》《法治中国与世界》等丛书获得高校服务重大工程文教结合项目资助。此外,中心培养的专家型编辑成功策划了经典畅销图书《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该书多次入选各类图书榜单,在法学界引起了不小反响;中心出版的其他图书,如《誓言:奥巴马与高等法院》《正义的慈悲》等,在专家型编辑以项目管理的方式运营下,均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传统出版受到新业态和资本市场的强烈冲击下,上海三联书店作为中小型学术出版社的代表没有坐以待毙,而是根据已有的出版优势和特色,在分析经营规模、资金实力、人员配置等综合情况后,对企业人才发展计划进行适度调整,引入首席编辑制度,搭建专业学术出版中心平台,逐步建立起以专家型编辑为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培养策略,并取得了一定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