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军社,王爱玲,白世践,赵荣华,陈 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葡萄瓜果研究所,新疆鄯善838200)
‘赤霞珠’葡萄为酿酒葡萄品种,酿制的红葡萄酒的口感,深受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赤霞珠’葡萄属欧亚种,原产法国。在新疆8月下旬—9月上旬成熟。‘赤霞珠’的栽培技术措施是葡萄研究者的研究目标。摘叶可以提高果实品质,如何摘叶就成为许多研究者的研究重点。摘叶时间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报道很多,研究表明摘叶可改善果实着色等[1-6]。‘赤霞珠’葡萄在转色中期进行摘叶处理可以有效提升果实品质,对树体碳素营养和总糖含量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可以作为生产优质酿酒葡萄的一项重要栽培措施。在转色前提高叶果比,可调节果实糖分含量及花色苷合成相关酶活性,从而提高‘北红’葡萄果实品质[7]。摘叶方式在其他果树也有相关报道。在苹果生产中的果实着色期间,摘掉果实附近的叶片,可改善光照条件,使果面充分着色,提高果品外观质量[8-16]。张继祥等[17]认为提前摘除内袋,并摘除离果实30~45 cm距离以内的叶片对‘红富士’苹果果实外观及品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疏果摘叶库源调节处理影响‘红富士’苹果果实发育动态和果实糖分含量[18]。笔者在‘赤霞珠’葡萄转色后摘叶,采用去除结果枝果穗下叶片全部摘除、保留靠近果穗1片叶和去叶不去叶柄等3种摘叶方式,以不摘叶为对照,研究不同摘叶方式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一种适合提高‘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摘叶处理方式,为今后‘赤霞珠’葡萄栽培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试验于2016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葡萄瓜果研究所区试园中进行。
试验材料取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葡萄瓜果研究所区试园,试验园为沙壤土。供试品种为‘赤霞珠’葡萄,两年生葡萄。厂字型架式栽培。东西行向,行距1.5 m,株距1 m。
1.3.1 摘叶处理 在‘赤霞珠’葡萄刚转色时摘叶,即2016年8月1日。采用去除结果枝果穗下叶片全部摘除(A)、保留靠近果穗1片叶(B)和结果枝果穗下叶片去叶不去叶柄(C)等3种摘叶方式,以不摘叶为对照CK。采样分5个时期,7天采样1次。采样时间为8月1日、8月8日、8月15日、8月22日和8月29日。除摘叶方式不同外,其余田间管理均一致。
1.3.2 测定指标‘赤霞珠’葡萄采收期的果实单粒重和果穗重用精度0.01 g的天平称取,硬度用硬度计测定,枝条成熟度用枝条粗度和髓心宽度的比值来表示[11],枝条粗度和髓心宽度用游标卡尺直接测定。
不同时间采样果实可溶性固形物采用手持式测糖仪测定;总糖含量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滴定酸含量采用NaOH滴定法测定;比较有机酸含量、糖/酸、固/酸和色差[19-21],描述果实颜色。
3个摘叶方式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单粒重均有影响,且存在明显的差异。处理B和处理C的果实单粒重明显高于处理A和对照CK。其中处理B和处理C的果实单粒重高于对照CK,而处理A的果实单粒重低于对照CK。处理B的果实单粒重为最高,为1.07 g,其余3个处理的果实单粒重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处理C>对照CK>处理A。处理B的果实单粒重比对照CK重10.31%,而处理A的果实单粒重比对照CK轻1.03%。
图1 不同摘叶方式对‘赤霞珠’葡萄单粒重的影响
3种摘叶方式和对照对‘赤霞珠’葡萄果穗重没有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从图2可知,对照CK的果穗重最重,为159.07 g,其次是处理B,为143.90 g,最轻果穗重处理是处理C,处理A的果穗重为139.48 g。3种摘叶处理A、B和C的果穗重较对照分别低12.32%、9.54%和16.35%。
处理A、处理B和处理C果实硬度均高于对照(图3)。3种摘叶处理的果实硬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处理A(3.99 kg/cm2)>处理B(2.61 kg/cm2)>处理C(1.80 kg/cm2),对照CK的硬度为1.79 kg/cm2。经方差分析可知,处理A对‘赤霞珠’果实硬度的影响,与其余处理存在明显的差异,处理B与处理C和对照CK存在明显的差异,同时处理C和对照CK不存在明显差异。
图2 不同摘叶方式对‘赤霞珠’葡萄单穗重的影响
图3 不同摘叶方式对‘赤霞珠’葡萄硬度的影响
3种摘叶处理和对照之间的枝条粗度和髓心宽度比经方差分析,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图4)。对照CK的枝条粗度最粗,同时髓心宽度比也最大,分别为10.00 mm和5.03,其余处理的枝条粗度由粗到细和髓心宽度比从高到低的顺序一致,均是处理A=处理C>处理B,相对应的枝条粗度分别为8.33 mm=8.33 mm>8.00 mm。髓心宽度比分别是3.22=3.22>2.75。
不同时期采样和不同摘叶处理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处理A和处理C变化趋势相同,都是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后又升高(图5)。处理B的值是一直升高,对照CK的变化趋势是先降低后升高。成熟期采样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经方差分析,不同摘叶处理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其值也相差不大。
图4 不同摘叶方式对‘赤霞珠’枝条成熟度的影响
图5 不同摘叶方式对‘赤霞珠’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图6 不同摘叶方式对‘赤霞珠’葡萄总糖含量的影响
在果实成熟采收期,不同摘叶处理对不同时间采样果实总糖含量的影响,没有明显的差异(图6)。处理C>对照CK>处理A>处理B。总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各不相同。处理A和处理C的总糖含量先降低后升高,然后降低,最后升高,最大值分别为11.55%和15.78%,最小值出现在8月8日,分别为9.19%和11.51%。处理B总糖含量先降低后升高,然后降低,最大值为13.31%,最小值为10.23%。对照CK的总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然后升高,最大值为13.73%,最小值为9.59%。
不同时间采样的不同摘叶处理对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变化趋势一致,都是先降低后增加(图7)。同时均是在8月8日开始降低,后又在8月22日开始增加。处理A、B、C和对照CK,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在8月1日时最高,分别为1.83%、3.23%、2.42%和4.97%。最低值均出现在8月15日,分别为0.63%、0.50%、0.56%和0.49%。经方差分析,成熟期处理A、处理B和处理C采样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均与对照CK存在明显的差异。其值从高到低的处理顺序为处理C>处理B>处理A>对照CK,相应的值分别为1.33%>1.26%>1.16%>0.86%,处理C比对照CK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高54.65%。
图7 不同摘叶方式对‘赤霞珠’葡萄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不同摘叶处理对不同时间采样的果实有机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变化趋势一致,都是先降低后增加(表1)。同时均是在8月8日开始降低,后又在8月22日开始增加。处理A、B、C和对照CK,果实可有机酸含量在8月1日时最高,分别为0.14%、0.24%、0.18%和0.37%。最低值均出现在8月15日,分别为0.05%、0.04%、0.04%和0.04%。经方差分析,成熟期处理A、处理B和处理C采样的果实有机酸含量均与对照CK存在明显的差异。其值从高到低的处理顺序为处理C>处理B=处理A>对照CK,相应的值分别为0.10%>0.09%=0.09%>0.06%,处理C比对照CK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高66.67%。
表1 不同摘叶方式对不同时间采样的‘赤霞珠’果实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
由图8可知,不同摘叶处理对不同时间采样果实糖/酸含量的影响,没有明显的差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除对照CK,在成熟采收期时,糖/酸值有所回升,基本趋势都是先升高后降低。最大值都出现在8月15日,其值分别为30.95、39.00、36.43和39.18。最小值均出现在8月1日,其值分别为10.87、5.70、8.10和3.72。在成熟期糖/酸值处理顺序为对照CK>处理A>处理B> 处 理 C。 对 应 的 值 为 24.25>18.53>17.22>16.02。
图8 不同摘叶方式对‘赤霞珠’葡萄糖/酸的影响
不同摘叶处理对不同时间采样果实固/酸含量的影响,没有明显的差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图9)。除了对照CK,在成熟采收期时,固/酸值有所回升,基本趋势都是先升高后降低。最大值都出现在8月15日,其值分别为18.22、22.62、28.18和23.39。最小值均出现在8月1日,其值分别为6.14、3.35、5.20和1.95。在成熟期糖/酸值处理顺序为对照CK>处理C>处理A>处理B。对应的值为15.21>10.11>9.96>8.98。
图9 不同摘叶方式对‘赤霞珠’葡萄固/酸的影响
色差L均为正值,果实颜色均偏白,色差a均为正值,果实颜色偏红,色差b均为负值,果实颜色偏蓝。果实成熟期L值,处理C与其余摘叶处理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余摘叶处理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异;a值,处理C和对照CK与处理A和处理B存在明显的差异,处理C和对照CK没有明显的差异,处理A和处理B没有明显的差异;b值,处理A与其余摘叶处理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余摘叶处理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处理A的色差L值最大,偏白程度最高,处理C色差L值最小,相对其他处理偏白程度最小。处理B色差a值最大,偏红程度大,其余处理偏红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处理A>对照CK>处理C,相对应的值为1.28>1.14>1.13。处理A色差b值最小,偏黄程度小,其余处理偏黄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对照CK<处理C<处理B,相对应的值为-3.38<-3.08<-2.67。
表2 不同摘叶方式对果实色差的影响
由图10看出,成熟期‘赤霞珠’葡萄果实颜色,3种摘叶方式和对照之间没有差别,基本一致。
图10 ‘赤霞珠’葡萄成熟期果实颜色照片
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认为保留靠近果穗1片叶的摘叶方式是一种适合提高‘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摘叶处理方式。保留靠近果穗1片叶,同去除结果枝果穗下叶片全部摘除、结果枝果穗下叶片去叶不去叶柄和不摘叶的摘叶方式相比,首先,增加了叶幕的透光率,增加了光照,提高了叶片的光合速率,积累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其次,这种摘叶方式也改善了通风条件,降低了果实环境的湿度,给予了充足的自然光照、温度和湿度,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同时,它对果实着色也有一定的影响。增加了果实受光面积,果实着色均匀。这3点可能是保留靠近果穗1片叶可以改善并提高了‘赤霞珠’的果实品质的原因。
不同摘叶时间和不同摘叶方式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影响的研究报道很多。张国涛等[1]认为,在葡萄转色前期和中期摘除‘赤霞珠’葡萄果穗及果穗以下的全部叶片可显著增加果实含糖量,降低酸度,摘叶处理对果实糖酸比、pH值、总酚、单宁等果实品质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李艳春等[3]认为摘叶、铺膜以及摘叶结合铺膜处理对‘赤霞珠’葡萄叶片光合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果实品质。雷玉娟等[2]以3年生‘赤霞珠’葡萄为试材,研究不同时间、不同摘叶方式对葡萄果实品质及树体成熟度的影响。在保证枝条充分成熟的前提下,采收前7~10天进行半摘叶处理能够显著提高上层果实含糖量和下层果实含酸量,而对果实单粒质量影响不明显,摘叶处理后果实产量和枝条成熟度不会受到影响。摘叶处理后能明显提高上层果实含糖量,对果实含酸量有一定影响。
在栽培管理过程中,影响酿酒葡萄果实品质的因素很多,如土壤、气候、光照、栽培方式等。管理方式是灵活多变的,其中摘叶和铺反光膜对葡萄果实有一定的影响[22-23]。和本研究结果一致,摘叶对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和固/酸都有一定的影响。
虽然摘叶方式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报道很多,但不同摘叶方式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文献不多,尤其是对吐鲁番地区的‘赤霞珠’葡萄摘叶方式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笔者针对吐鲁番地区‘赤霞珠’葡萄摘叶方式进行了研究。
本研究中,在‘赤霞珠’葡萄的成熟期采样,处理B和处理C的果实单粒重高于其余处理,且存在明显的差异,处理B与处理C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处理B的果实单粒重比处理C高。所有摘叶方式的果穗重、枝条成熟度和可溶性固形物指标没有明显的差异。3种摘叶方式的果实硬度均高于对照,且3种摘叶方式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处理B明显高于处理C。从色差L值看,处理B与对照CK没有明显的差异;a值处理B高于其他处理,且处理B与对照CK和处理C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说明处理B的葡萄果实较其他处理更偏红;b值处理B高于其他处理,其较其他处理更偏黄。处理C的总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和固/酸指标在所有处理中均最高,但所有摘叶方式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有机酸含量3种摘叶方式均明显高于对照CK,但3种摘叶方式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综合评价,认为处理B是一种适合提高‘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摘叶处理方式。
本研究认为保留靠近果穗1片叶的摘叶方式是一种适合提高‘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摘叶处理方式。期望能够对‘赤霞珠’葡萄栽培技术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虽然摘叶方式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有了一些结果,但在摘叶方式对‘赤霞珠’果实着色方面的测定指标方面过于简单,不够深入。有研究表明植物生长调节100 mg/L GA3处理对果实着色具有促进作用[24]。延迟采收也可以提高赤霞珠葡萄品质[25]。而如何采用综合栽培措施提高‘赤霞珠’葡萄果实着色的研究有待于今后的进一步研究。
[1]张国涛,毛如志,陈绍林,等.香格里拉高海拔地区不同时间摘叶处理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5(12):15-19.
[2]雷玉娟,王平,娄文浩,等.摘叶处理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4(2):23-25.
[3]李艳春.果实成熟期光照对赤霞珠葡萄光合作用、果实品质及养分积累的影响[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9.
[4]李艳春,杨丽丽,师校欣,等.摘叶和铺反光膜处理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性状的影响[J].河北农林科技,2014(5):27-28.
[5]刘晓梅,艾军,王振兴,等.摘叶对山葡萄“左优红”果实品质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4(5):42-44.
[6]林朴.摘叶处理对赤霞珠葡萄和葡萄酒品质的影响[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3(4):10-13.
[7]孟鑫,单守明,付东艳,等.叶果比对“北红”葡萄花色苷积累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6(23):56-59.
[8]王雅倩,范崇辉,张文,等.不同摘叶程度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2(15):40-42.
[9]刘国杰,李绍华,宋国庆,等.采前摘叶对苹果品质和枝条贮藏营养的影响[J].中国果树,2002(2):11-13.
[10]郭亚锋.摘叶转果对红富士苹果着色和品质的影响着色及质量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09(3):21-22.
[11]陈代,李德美,战吉宬,等.温度和日照时间对河北怀来霞多丽葡萄成熟度指标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1,44(3):545-551.
[12]王超.不同叶幕处理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13]张义杰,张国涛,王文鹏,等.不同留叶量及不同时间摘叶处理对高海拔香格里拉地区“霞多丽”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6(22):30-35.
[14]李红燕.不同补光措施、调亏灌溉及有机肥对酿酒葡萄生长及品质的影响[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15]姬利洁,王振平,丁小玲,等.摘叶处理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的研究进展[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6(1):40-43.
[16]肖慧琳,张超杰,刘万好,等.摘叶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和葡萄酒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5,47(11):36-39.
[17]张继祥,岳玉苓,魏钦平,等.除内袋时间及摘叶对红富士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0,,2(8):1947-1952.
[18]秦伟,刘立强,司宏章,等.疏果摘叶对红富士苹果果实发育及其品质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15,52(8):1418-1424.
[19]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20]高俊凤.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9-200.
[21]曹建康,姜微波,赵玉梅.果蔬采后生理生化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44-46.
[22]李艳春,杜国强,师校欣,等.摘叶与铺反光膜对赤霞珠葡萄结果部位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470-10502.
[23]郭殿荣,周洪利,崔高闯,等.摘叶、铺反光膜对‘南果梨’着色的影响[J].北方果树,2007(4):7-8.
[24]霍珊珊,惠竹梅,马立娜,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学报,2012,40(1):183-188.
[25]温鹏飞,郑蓉,牛铁泉,等.延迟采收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2):1281-1283,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