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特征分析

2018-03-29 05:12吴瑞梁宇霆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空泡实性腺癌

吴瑞 梁宇霆

肺癌死亡率居高不下,主要原因是确诊时肿瘤已处于进展期,因此早发现和早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大规模肺癌筛查结果表明,CT能够检出更多、更早的肺癌,相应的降低肺癌的死亡率[1],但随着肺癌检出率的增高,大量肺结节的检出逐渐成为临床和筛查面临的挑战,如何从中识别可疑结节或恶性病灶,是目前影像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早期肺癌特别是1cm以下周围型肺癌的影像特征及其进展,以期提高对早期肺癌的认识、优化结节管理,从而减少漏诊及治疗延误。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8~2014年我院经病理证实的肺癌病例。筛选标准:①手术病理肿瘤直径≤2cm(Tis、T1a、T1bN0M0);②确诊时不论肿瘤大小但首次CT检查病灶大小≤1cm,且无肺内、胸膜及淋巴结转移的病例,排除既往肺癌及其他肿瘤病史者。85例患者共89个周围型肺癌病灶入选,其中腺癌81个,鳞癌6个,腺鳞癌1个,类癌1个。根据首次CT检查病灶大小分为两组:研究组35例35个病灶,直径≤1cm,年龄32~75岁,平均(60±9.8)岁;对照组50例54个病灶,直径为1~2cm,年龄 36~79 岁 ,平均(63.8±12.8)岁。

1.2 仪器设备 采用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AS 64排CT和Emotion 6排CT完成常规胸部CT扫描。扫描范围从肺尖至后肋膈角水平。扫描参数:64排CT扫描管电压120kV,管电流采用自动曝光控制,准直0.625mm,重建层厚5mm、层距5mm,薄层重建层厚1mm; 6排CT管电压120kV,管电流100~140mA,准直2.0mm,重建层厚5mm、层距5mm,薄层扫描管电压120kV,管电流100mA,准直1.0mm,重建层厚1.25mm。

1.3 影像评估 由两位具有10年以上胸部影像诊断经验的副主任医师同时阅片并分析,达成一致意见后记录结果。观察纵隔窗350/30HU、肺窗1500/-600HU。分别评估两组病变位置、密度(实性、部分实性、磨玻璃密度)、形态(圆形或类圆形、不规则形)、边缘(光滑、分叶征、毛刺征)、瘤内特征(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假性空洞)、瘤周特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比较组间差异。由一位医师测量病变大小,所有测量数值在两周后重复,取两次测量的均数。直径=(最大长径+最大短径)/2,结节增长为任意径线增大均超过2mm,否则视为测量误差。

研究组中有28例多次CT检查者,分析其进展特点,包括大小、密度、形态及边缘征象变化,计算间隔时间等,同时记录诊断结果及肺内其他病变。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及比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线性趋势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9个肺癌病灶,有3例条带影、2例微结节、1例哑铃状结节、3例假空洞病变,其他肿瘤在CT上表现为结节影。两组患者肺癌结节的密度构成相似,对照组瘤灶实性密度结节的比例高于研究组。因两组肺癌理论上为肿瘤逐步进展的变化,故采用线性趋势χ2检验,结果显示,两组瘤灶边缘特征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从≤1cm 到 1~2cm肺癌,结节边缘光滑的比例减小,而分叶征、毛刺征比例增高。血管集束征和血管穿行、空气支气管征和空泡、假性空洞在两组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3,P=0.521)。胸膜凹陷征在对照组的比例稍高于研究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肺癌特征比较[n(﹪)]

研究组首次CT有17例被误诊或遗漏,其中12例伴有感染、肺纤维化、肺气肿、肺结核或肉芽肿病变,直径>8mm者3例,<8mm者9例。

研究组中28例患者有两次以上(共70次)CT检查,检查间隔(34~1 853)d,平均(600±594)d,中位500d。其中23例有不同程度进展,最短间隔135d。肿瘤进展表现有3种方式:①体积增大19例(典型病例见图1A、1B、图2);②密度变化:磨玻璃结节中出现实性成分,或磨玻璃结节进展为实性结节6例(典型病例见图1A、图2);③边缘征象改变:出现分叶征10例,毛刺征8例,空气支气管征和空泡征5例,血管集束征5例。

图1 肿瘤进展CT影像

图2 腺癌CT影像

3 讨论

随着多排螺旋CT的普及,肺结节特别是1cm以下结节的检出日益增多,对结节的良恶性鉴别是目前影像诊断的重点。根据高分辨CT上结节密度是否掩盖其下血管轮廓,将结节分为实性结节、亚实性结节,已被证明与其病理类型及预后有很好的相关性[2]。总体上,1cm以下肺结节特别是实性结节,良性占大多数,一个系统分析显示≤1cm结节良性比例为42﹪~92﹪[3],较大的差异区间来源于不同研究对象的选择偏倚,通常CT筛查中1cm以下结节恶性率较低,Wahidi等[4]报道<5mm结节恶性率为 0~1﹪,5~10mm 结节恶性率可达 6﹪~28﹪,而手术切除的1cm以下结节则显示较高的恶性率[5]。金鑫等[6]研究表明,以1.05cm作为阈值区分表现为磨玻璃的腺癌癌前病变与浸润性病变,准确性达80﹪。有学者将8mm作为风险分层管理的阈值[7]。本组中1cm小肺癌尤其是实性结节,显示出较快的进展和高危性,提示以大小来评估小结节可能低估一些结节的恶性程度。

周围型腺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持续存在的亚实性结节,多属于腺癌的各亚型。腺癌常表现为肿瘤细胞沿肺泡壁鳞屑样生长,逐渐向周围组织浸润,当不伴肺泡结构破坏时,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的磨玻璃密度,随着肿瘤浸润产生肺泡塌陷及成纤维细胞增生,病变则可能表现为部分实性或实性结节[8]。本组1例腺癌即显示肿瘤从灶状磨玻璃密度,逐步进展,密度逐渐增高,最终进展为实性肿块的典型表现(见图2)。腺癌的影像表现多样,本研究中1cm以下早期肺癌除常见的结节外,也可表现为微结节、条索影、斑片影或假性空洞,这可能反映肿瘤所含不同亚型的比例以及生长周期的差异。于晶等[9]回顾分析31例薄壁空腔肺癌,病理类型绝大多数见于腺癌,其薄壁空腔多位于肺癌实体病灶的周边,进一步推测为腺癌组织小气道狭窄及活瓣阻塞继而形成囊腔。

本组中肺癌结节较小时,分叶征较少,肿瘤增大时边缘不光滑,分叶毛刺征也更常见,血管集束和穿行异常血管、空气支气管征和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则出现率相似。有研究表明[6],肿瘤细胞各向同性生长时边缘则趋于光滑,随着肿瘤细胞向周围浸润、纤维化所致周围结构的塌陷,加上间隔和血管阻挡,则呈现分叶和毛刺征;病变浸润程度增加,空气支气管征的出现率也逐渐增加。空泡征指结节内<5mm的透光区,多见于腺癌,罕见于其它肿瘤类型和良性病变。横轴位空泡征有时与空气支气管征不易区分,需借助MPR重建显示[5]。周莹等[10]报道肿瘤血管集束及穿行异常静脉是脉管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推测可能是肿瘤内促纤维增生的反应性改变,或者为肿瘤部位的新生血管。胸膜凹陷征并非等同于胸膜受侵,此征在浸润性腺癌中较癌前病变更常见,也与瘤内成纤维反应有关,可作为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11]。

早期肺癌容易出现漏误诊,Li等[12]分析筛查中漏诊的早期肺癌发现多为较小病灶或GGO病变,漏、误诊病灶直径平均9mm、15.9mm,50﹪误诊发生在有其他病变背景下,如肺气肿、肺纤维化。Kakinuma等[13]认为7mm以下的结节缺乏显著性差异,在复杂背景下不易发现,结节差异至少达到9mm。本组漏误诊病例中,肺部感染、肺纤维化伴实变、纤维瘢痕、肺结核多发肉芽肿病变掩盖了肿瘤病灶。因此在已知肺病变背景下需要仔细对比既往检查,对肺内多发病灶须逐一对比观察有无变化,筛出可疑的恶性病变。

本研究仍存在局限,首先入选样本总数较少且腺癌总数近80﹪,结论可能仅代表部分腺癌的影像表现,其次早期肺癌瘤灶较小,受呼吸影响较大,因此病变的观察和测量存在偏差。

1cm以下早期周围型肺癌分叶毛刺征出现率不高,而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假性空洞及异常穿行血管出现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动态随访中病灶出现体积、密度、边缘征象的改变,应高度重视并采取进一步措施。

1 Aberle DR,Adams AM,Berg CD,et al.Reduced lung-cancer mortality with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ic screening[J].N Engl J Med,2011,365(5):395-409

2 Travis WD,Brambilla E,Nicholson AG,et al.The 201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Lung Tumors:Impact of Genetic,Clinical and Radiologic Advances Since the 2004 Classification[J].J Thorac Oncol,2015,10(9):1243-1260

3 Bach PB,Mirkin JN,Oliver TK,et al.Benefits and harms of CT screening for lung cancer:a systematic review[J].JAMA,2012,307(22):2418-2429

4 Wahidi MM,Govert JA,Goudar RK,et al.Evide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nodules:when is it lung cancer:ACCP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2nd edition)[J].Chest,2007,132(3 Suppl):94-107

5 叶峰,陈城,张永奎.直径≤1cm肺结节CT定性诊断的可行性分析 [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6,32(5):699-702

6 金鑫,赵绍宏,高洁,等.纯磨玻璃密度肺腺癌病理分类及影像表现特点分析 [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4,48(4):283-287

7 MacMahon H,Naidich DP,Goo JM,et al.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incidental pulmonary nodules detected on CT images:from the fleischner society 2017[J].Radiology,2017,284(1):228-243

8 Travis WD,Brambilla E,Noguchi M,et al.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international multidisciplinary classification of lung adenocarcinoma[J].J Thorac Oncol,2011,6(2):244-285

9 于晶,王亮,伍建林,等.周围型肺癌伴薄壁空腔的CT表现与征象分析 [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5,49(2):99-102

10 周莹,刘士远,李琼,等.临床ⅠA期周围型肺腺癌病理性脉管浸润与其薄层CT征象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5,49(4):259-263

11 严金岗,王善军,张永奎.胸膜凹陷征在磨玻璃密度结节诊断中的价值及病理基础 [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6,32(11):1685-1687

12 Li F,Sone S,Abe H,et al.Lung cancers missed at low-dose helical CT screening in a general population:comparison of clinical,histopathologic,and imaging findings[J].Radiology,2002,225(3):673-683

13 Kakinuma R,Ohmatsu H,Kaneko M,et al.Detection failures in spiral CT screening for lung cancer:analysis of CT findings[J].Radiology,1999,212(1):61-66

猜你喜欢
空泡实性腺癌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云南地区多结节肺腺癌EGFR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十二指肠腺癌88例临床特征及相关预后因素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超声在诊断甲状腺囊实性结节中的应用
低弗劳德数通气超空泡初生及发展演变特性
水下航行体双空泡相互作用数值模拟研究
CT引导下实性和部分实性肺结节空心针活检的诊断准确性和并发症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的超声诊断
胃腺癌组织eIF3a 和MMP-12 表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