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视听技术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创新

2018-03-28 08:01黄志远
速读·中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文化传播

黄志远

摘 要:在“娱乐至死”的当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仅靠简单的比赛流程、单调的视觉展现、单一的比赛规则和众多普通的中学生参赛选手就成功“逆袭”同期不少热播的音乐选秀类节目,让观众领略汉字书写的魅力,也实现了节目组希望通过汉字书写追求文化传承、文明传递的目的和传承热爱汉字、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本文将以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例,着重论述在新媒体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创新。

关键词:视听文化;《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文化传播

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众媒介的发达所带来的最为直观的社会结果就是信息绝对量的增加,而且这个趋势愈演愈烈。在各种各样的信息铺天盖地、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的时代,大众的生活节奏普遍加速,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也随之不断增加。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带来的后果就是,人们越来越依赖“指尖上的拼写”,而忽略了“笔尖上的书写”。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就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别出心裁地制作的一道适合大众审美趣味的共有娱乐性和学术性的平民意识的文化大餐,其具有娱乐效应的非娱乐节目。

据统计,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后,在国人甚至是海外华人之间产生了极大的传播效应。从节目收视率来看,节目播出第一期收视率为0.31%,到第五期的时候,收视率已经达到2.16%,涨幅高达6倍左右;从网络参与的活跃度来看,第一期播出后,网络微话题讨论的热度超过了同期的娱乐歌唱节目,排名位于第一。同时,网友参与话题讨论和微博转发的评论达到了300多万次;节目受到了国内外媒体方而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China Daily”《泰晤士报》等多家媒体,转载刊登了2350余篇新闻报道。

图《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现场

可以说它的成功,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创新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口。原因如下:①利用节目赛制的形式激发观众的热情;②先进的节目理念;③精心选择节目的题库;④利用先进的传播载体——电视媒体;⑤丰富的传播策略。

施拉姆曾经说过:“电子传播技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潜在的信息渠道,这些渠道可以通向多得难以置信的受众;可以冲破图书馆的栅栏,向平民百姓传播信息;可以通过示范表演来教授复杂的技巧;可以在演讲时几乎得到面对面的传播效果。”《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在这个消费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别出心裁地制作的一道适合大众审美趣味的共有娱乐性和学术性的平民意识的文化大餐,其具有娱乐效应的非娱乐节。

为了让观众领略汉字书写的魅力,实现节目组希望通过汉字书写追求文化傳承、文明传递的目的和传承热爱汉字、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组主要从以下三个传播策略进行着手。

1戏剧性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以学校为单位展开团队之间的竞赛,尽管是团队比赛,但有很强个人能力的选手很有可能够带领整个团队进入下一阶段的比赛,而比赛的悬念恰恰就在于此,即使一支队伍只剩下1人,其他队伍有4~5名参赛选手时,人数多的一方也不一定能够获胜,因为不知道选手在哪个词才能达到他的边界,所有的一切都充满了下一秒的未知,牵动人心。

2双重性——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结合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二现场的点评专家都是汉字文学界的权威人士,他们的专业点评能在传承汉字规范方而起到很好的理性和规范作用。节目的感性也表现在竞赛的形式和所有人的表情变化上。第一现场裁判员的严肃和比赛时钟“滴滴”的提醒声与参赛选手紧张的情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场上紧张、浓烈的竞争气氛很好地展现了比赛的可观性。

3体验性——参与的快感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制作组巧妙运用多种视听技术和拍摄技巧,将节目丰满圆润地呈献给观众,让观众积极参与其中,实现了良好的互动:3位裁判的亮灯方式很好地结合了娱乐节目的元素,成为众目睽睽的关注点。场外辅导老师和家长在候场区或紧张或欢呼或埋头查阅词典的镜头与比赛现场镇定自若的选手镜头穿插编辑,增强了节目的紧张感、戏剧性和可视性,同时也填补了参赛选手书写、上下场等“无声阶段”的空白,增加了节目的信息量。另一方面,选手在比赛过程中踌躇不定的时候,镜头显示后来补充采访的画面,回溯参赛选手当时的各种想法,还原现场的紧张气氛,也展现了参赛选手的个性特征。

中国文化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吸引力,除了传统艺术和文化外,许多现代艺术和现代文化在国际上也很受欢迎。所以,即使中国和世界的文化背景、意识形态、价值观等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只要是代表人类共同利益和发展的方向,只要是先进的文化范式,就是全球人类共同追求的。为此,我们应该充分地利用自己民族文化的优势,从民族差异性中提取文化资本,创造更多的优秀文化产品、商品和服务,在创造出的文化产业中天然蕴含中华文化优秀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和信仰,使受众在熏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为我国电视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保障。因此,《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成功对我国的对外文化传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钟新,金纯斯,黄超.汉字听写类节目的传播价值分析——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节目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3(10).

[2]玛格丽特·米德,曾胡译.代沟[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奇琪.百家讲坛:电视媒体塑造的学术文化大餐[J].采写编,2007(04).

[5]程曼丽.论中国传媒在世界传播格局中的崛起[J].国际新闻界,2003(04).

猜你喜欢
文化传播
票房拯救了电影拯救不了文化
互联网时代中医药文化传播新思路
论动态平衡型文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带一路”战略下如何构建中国文化传播体系
中国乌龙茶“一路一带”文化构建与传播研究
英语新闻中文化传播的特色与现状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