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静
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茄科茄属,原产南美洲,一年生草本植物,喜光照、喜冷凉气候,怕旱怕涝,不耐高温,适宜沙壤土种植,PH5.0~8.0范围均可。马铃薯是我县四大高产作物之一,属粮、菜、禽蓄饲料兼用高产作物,在食品加工、日用化工、医疗保健等方面用途广泛。本文就绥江县秋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做出相应的分析。
我县地处云南省滇东北最北端,金沙江下游南岸,立体气候突出,四季分明,东经103°47′~104°16′,北纬28°21′~28°40′,江边(海拔450~700m)地区秋末冬初光、温资源充足有余,对种植秋马铃薯提高土地复种指数,调整种植业结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就绥江县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做出相应的探讨。
1 绥江县马铃薯的种植现状
马铃薯生产受社会、自然诸多因素(如土壤、水、湿度、温度、传统农业等)的影响,规模产量始终徘徊不前。绥江县马铃薯种植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①相应的水利配套设施不够完善。②缺乏相应的种植栽培技术。③种植规模较小,缺乏相应的种植管理体系。④种植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盲目性,资源利用过于单一。因此,政府对我县马铃薯生产的高度重视,技术部门不断加强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栽培技术深入研讨,进一步促进马铃薯生产向高产、高效途径迈进。
2 秋马铃薯栽培技术
运用作物秸秆覆盖免耕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及重底肥轻追肥等综合栽培配套技术,总结现行最优栽培方式,推广秸秆还田,以减少农田面源污染,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确保氮肥零增长目标,提高农产品品质。
2.1 马铃薯品种的选择
适合我县种植的马铃薯品种主要有青薯九号、丽薯7号、会-2号等优良脱毒品种,是当前推广优良品种,特点是结薯集中,薯块大,产量高,商品性好,既抗晚疫病、适合晚秋露地栽培,又可早春保护地栽培。选择标准:无外伤、无病、无痕、种皮光滑饱满、芽眼浅、单个重50g左右的种薯。
2.2 马铃薯土壤的选择
马铃薯不宜在粘性和酸碱度大的土壤里栽培,马铃薯块茎膨大需要肥沃疏松的土壤,因此要选择地势平坦、耕层深厚、肥沃疏松、通透性良好的砂壤土。选择3年内没有种过马铃薯和其它茄科作物的地块,不宜连作,前茬为小麦和玉米的地块较好。
2.3 马铃薯的播种
2.3.1 种薯打破休眠期
马铃薯秋种多为储藏不够,播种后发芽出苗不整齐,影响产量,必须对种子进行九二0处理,打破休眠作用,用75%赤霉素“九二〇”1g∶75-100kgH2O稀释成5-1010ppm溶液浸种25minute,晾干水汽后进行催芽(时间一周左右),待种芽90%萌动且在散光下炼芽至绿色即可播种,使出苗整齐一致。
2.3.2 马铃薯切块消毒
在播前4天~6天,选择健康的、薯皮光滑和薯形规整的种薯切块。每个芽块重量30g~50g为宜,不宜太小。每个切块带1个~2个芽眼。切刀要严格消毒,每次切种前用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75%的酒精擦洗消毒。切好的薯块要用草木灰拌种,可以起到防病和种肥的作用,同时放到通风阴凉处晾干,以防烂种。
2.3.3 栽培规格
采用3尺拉线开厢,每厢种两行;行距10寸, 株距8寸,亩栽植5000窝;水田深沟高厢,旱地除外。按行株距错窝摆放种薯,两个种薯之间的距离是10寸,然后在种植带行间施用复合肥,最后用稻草或玉米枝叶覆盖,厚度8~10cm,以马铃薯生长中后期薯块不见光为准,否则应及时补草覆盖或壅土覆盖(见图)。
2.3.4 基肥:马铃薯覆膜施肥采用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方式,亩或(公顷)施复合肥(氮磷钾含量为15∶15∶15)40公斤或(600公斤)。
3 田间管理
3.1 苗期(5~6叶)施肥 视苗情及时追肥。亩施农家肥1500公斤或顺行撒施尿素10公斤,或用2‰磷酸二氢钾于封垄期喷施1-2次。
3.2 大田病虫防治
秋马铃薯大田主要病虫害是晚疫病,从苗期至薯块形成期均有发生,由致病疫霉菌引起,在湿度大温度高的条件下极易发生,导致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马铃薯进入花蕾初期及时检查,发现晚疫病病株1%时施用治疗剂,并及时销毁发病中心病株,时隔一周重复施药一次,
农业防治 使用无病种薯(禁止疫区引种),实行垄作,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防止马铃薯种植带渍涝,发现病株及时清除灭迹。
药剂防治 在根治治蚜虫的前提条件下做实下面两个时期的药剂防治
1.发病前(5~6叶左右期)预防, 用①80%代森锰锌,②80%喷克,③80%大生三种之一600倍液集中连片喷施。
2.發病期(现蕾至开花期)治疗, 用①35%的甲霜灵,②72%的克露,③64%的杀毒矾等可湿性粉剂三种之一100~150克。亩加水50公斤稀释集中连片喷施治疗,喷药间隔期一周,药剂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马铃薯是我县四大高产作物之一,结合实际状况及马铃薯自身的特点,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不断提高马铃薯的栽培技巧,不仅能有效的提高马铃薯的产量,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同样也能有效的促进我县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657700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土壤肥料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