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

2018-03-28 14:58王秀丽
神州·上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渗透心理健康

王秀丽

摘要:学生受教育期间,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小学时期,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是非观都没有形成,对待事物都是依靠自己的直观感受判断,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他们的理念就是这样,世界永远都是黑白分明。在教师进行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可以在音乐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通过音乐抒发自己的情感,陶冶自己的情操,愈合自己的伤痛。

关键词:音乐教学;渗透;心理健康

在当今社会,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虽然教育模式改变很多,从教授学生学习到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德智体转变成德智体美劳的各个方面,学生的压力也随之加重,不光是学校的社会上的还是家庭的,学生的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社会需要有用的人才,家庭想要学生成龙成凤,家长每次都会说我们家里为了你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想当初我们上学时条件有多么的艰苦,想上学都没有办法,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却不好好珍惜等等的话语,让学生的身心都感觉到疲惫。不管是中小学还是高中的学生,每次放学都会看到他们背着重重的书包,学生的心理健康刻不容缓。在音乐教育教学中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又可以进行疏导学生的内心压力,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做起。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良好课堂氛围的关键,教师上音乐课时如果一直平铺直叙的讲知识点,声音音调都是一样的,面部表情一直僵硬无比,学生上音乐课时不尊重教师,上课写其他老师布置的作业,要不说化聊天,这样的课堂氛围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不快乐的,教师觉得学生不听话,难管教,学生觉得教师上课质量不好,长此以往,学生是失去了对音乐的兴趣,教师失去了上课的兴趣。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上音乐课程中,教师学生在了解音乐知识时相互讨论,互相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平等看待每一位学生,理解学生的想法,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争取让学生在上音乐课时,忘记一切的烦恼,一切的压力,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的乐趣中。

二、在教学情境中释放压力

有的音乐是激励人的情感的音乐,有的是悲伤的音乐,有的是激动人心的音乐,音乐的魅力就在于让人们全身心的投入进去,用自己的心去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意思,音乐是要告诉你是悲伤地是开心的是痛苦的还是绝望的,让学生体会感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不能采用以往的教学手段,上课一直是自己在讲,将知识点讲音乐音节音符,应该摒弃这种做法,可以采取讲故事的方法去吸引学生的,比如再讲贝多芬的乐曲时,可以让学生们先了解贝多芬的生平简介,在他创作乐曲时发生了什么故事,是什么促使他创作了这首乐曲,可以从这些故事中,让学生跟随贝多芬的事迹感受到贝多芬当时的心情,让他们融入到贝多芬的乐曲中所表达的情感,丰富学生的世界观和审美观,让学生学会丰富自己的情感,虽然无法感同身受本人的真实情感,但可以体会到本人的心情。在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音乐的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会释放自己的压力,通过听音乐,唱乐曲,融入自己的开心快乐悲伤痛苦,体会到音乐带给人的震撼,带给人精神力量。让学生自己开创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园。

三、课外活动锻炼学生的心理

学生不能单靠音乐课堂45分钟就能深刻的体会到音乐的魅力,而是要在音乐课堂外进行深化延伸。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而且更能让学生培养音乐的才能,更能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树立学习音乐的信心。例如在进行合唱比赛时,学生通过自己的不断磨合,不断练习,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了集体主义,想要合唱出色不能单靠自己,而是要靠学生集体的齐心协力。从开始排练到正式演唱,学会听从教师的指挥,为集体的发展开始考虑,互帮互组。在与同学交流中,了解到对方的思想爱好。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学会了乐于交流,体会到团队的团结,感受到积极向上的情感,可以获得更好的心理健康。

四、师生互动有利于心理健康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能使学生的心理朝很健康的方向发展。例如在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自己演奏乐曲,请学生一起演唱,让学生自己评出谁唱的好谁唱的不好,教师可以给学生指出学生不足的地方,和学生一起讨论,一起纠正不足的地方,采用鼓励的方式,让学生爱上音乐。教师放下自己的身段,融入学生当中,和学生一起唱歌,演奏音乐,学习舞蹈,排练歌唱比赛,和学生一起随音乐节奏运动,将教室看成自己的舞台,不用在乎课桌,用自己声音唱出自己的情感,用身体表达对音乐的热爱,使学生变得积极乐观,时时刻刻保持着自己的好心情。

五、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应注意的问题

1、以学生为主

教师和学生应该转变角色,教师不能时刻都是主导者,永远都是高学生一头,学生也永远不是被接受者,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里发展特点,挑选出适合学生的音乐,从音乐的派別,音乐的情感,音乐的类型,音乐的种类入手,用来培养他们的审美观人生观,争取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的压力。

2、学会利用硬件设施

在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不能单靠一张嘴就让学生学习乐曲,让学生爱上唱歌。所以就要利用硬件设施,比如多媒体,网络平台,钢琴等,在上音乐课时才会相得益彰,学生的兴趣会变得浓厚,教室可以将有关音乐的知识做成图片,视频,故事等形式,吸引学生的眼球,体会到音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音乐的抽象转化为具体。

3、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

在上好一节音乐课时,不仅需要教师协调能力,更加需要教师专业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是上好音乐课的基础,如果让数学教师去给学生上音乐,可想而知教学效果是多么的糟糕,音乐教师不仅要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还要学会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抓住学生的特点,有利于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导学生走向好的方向。

总结:

在小学音乐课中,将音乐鉴赏和学生的心理健康联系在一起,是有迹可循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观人生观的同时,让学生释放自己的压抑和不快乐,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让学生从心理上得到快乐,抒发他的情感,是学生的心态能够积极向上,遇到困难勇敢解决,体会到爱和团结。

参考文献:

[1]马彩霞,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周刊,2011,(35)

[2]程义书,探究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音乐课堂.中国新通信,2016,0(8)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渗透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