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意志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 贵阳 551400)
市政项目的施工阶段是将项目的设计落地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城市道路、桥梁、地下隧道、给排水工程,还是垃圾填埋场与燃气安装等各种市政项目,从设计到施工完成,这些环节的处理已经成为投资预期与限额设计的要求能否达成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实施过程之中, 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设计技术人员之间沟通、现场管理、处理工程变更与索赔的能力、合同管理等等,都会给项目投资的控制带来不小的冲击。为了完成妥善处理好这些不可避免的矛盾,首先要认识到市政工程的特殊性。
随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现阶段的市政工程项目已经成为各级城市与乡镇拓宽城镇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市政项目是为了满足城镇居民生活需要,建设的各种大型建筑与构筑设施,包含的面较为广泛,工程涉及的专业比较多。这些项目普遍是在人们生活、休息与工作的活动场所内或附近进行施工,容易给市民出行与生活带来不便。受到交通、能源、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市政项项目的施工场地的操作面通常有限,不但不便于工人作业,而且会涉及很多成本较高的工法与大型的机械设备的使用。这些实际情况使得市政项目在组织各种生产要素的情况下,要优先考虑施工效率、环境维护、各方协调等因素,造价的控制就会变得较为困难。市政项目投资是巨大的,任何一个环节稍有闪失就会对造价的控制造成较大的冲击,我们只有防微杜渐,争取施工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节省成本、节约投资。
2.1 施工前准备不够,图纸会审流于形式。
由于市政项目的特殊性,为了尽快满足人们的市政设施的需求,通常项目运行起来较赶工期,从项目立项到设计,再到施工的全部过程中,设计出图的时间有限,设计深度存在着不足的情况。图纸会审各方参与积极性不高,施工方与设计、材料供应商、监管部门的沟通不足,再加上赶进度盲目开工等问题,造成工作返工、重复工作、索赔增加、工程变更频繁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施工的造价控制从源头上就埋下诸多隐患。
2.2 现场管理协调性不足,现场费用把控不严。
现场管理与组织架构的合理性,与人员素质等因素有关,加之市政工程项目现场的特殊性,使得现场管理的协调性出现问题。以城市道路建设为例,很多市区的城市主干路与支干路的施工过程中,围挡的设立、警示标志的设置、与道路地下管线产权方的沟通、与交通管理部门、市政工程管理部门的协调,还要考虑夜间施工队当地居民的影响,占用绿地还涉及上报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其中占道费、绿化赔偿等费用的支出也对造价的控制产生影响。
2.3 合同管理不规范,工程索赔缺乏预见性。
建设单位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及时监督、检查、提醒、沟通,未能做好记录并处理合同履行中出现的问题,使得合同管理遗漏而产生索赔。如果有合同外的工作内容,需要作出工程签证。签证价款的变动为众多合作方盈利带来较大的空间,市政工程中不可预见的情形较多,容易造成额外的工作内容,也为造价的控制带来了现实条件,施工方为了盈利不免倾向于增加签证的机会,那么签证价款的限制对造价控制意义很大。
2.4 甲供材料对造价控制影响较大。
甲供材料在市政工程中主要指水泥、木材、钢筋、管材等等建筑材料。它的质量是施工单位无法控制的,但施工方需要对其作出检查与保管,若施工方没有检查就用于施工,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将由施工方承担。甲供材料需要计入综合单价,并且在结算时收取材费的保管费。在施工过程中, 甲方提供材料的材料在造价上占比过多会影响到施工方的利润,并且会耗费施工方较多的精力进行管理, 对造价控制造成较大影响。其相关制度在采购招标、管理责任、信息追踪等方面还不够完善,不能保证材料费用的变动性大小。
施工前的图纸会审可以帮助施工人员深入了解设计师意图、业主质量与进度要求,可以判断施工方现有技术装备力量能否满足设计中的基本要求。施工图纸里描绘的工程结构是否合理并达到安全要求。为下一步的施工方案优化做出准备。在市政项目实施过程中, 对造价控制难度高的专项施工方案开技术经济专家研讨论证会, 通过不同方案比选出符合价值工程要求的方案。
统筹协调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程管理模式。建设单位作为联系各方的主要角色本应在现场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现场讨论会。会议主要解决现场作业产生的问题,提出措施,明确各方责任并参与监督落实。对项目实施的每个阶段根据不同性质的工程需要,设立不同的控制节点,及时检查应计划完成工程量与实际完成工程量之间的偏差,做好施工过程的详细记录,特别是市政工程中隐蔽工程较多,对隐蔽工程签证需要详细记录清楚隐蔽部位的项目、位置、质量情况、用何种施工方法进行施工,并附上图纸,提出进度款意见,避免不明情况下的模糊签单。
引入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参与形成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审计方的相互监督与制约。结算时实施各方共同确认的制度,避免随意临时的签证情况,节约投资成本。进一步完善工程签证联合会审、会签制度,细化签证条款的要求。市政工程的专业分类多,使用的材料较为繁杂,如管道工程中的附件,同一类型稍微变更一个字母,型号就不一样,带来价格上的变化。那么,这些细微调整累计起来的造价成本上的变化,要做到防微杜渐,将签证发生的要求上升到制度层面,是避免签证随意性的保证。
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按招标文件与合同条款提供甲供材料, 若要变更材料内容,应及时取得与承包商的沟通, 不得因为变更而影响施工进度,将材料变更造成的施工索赔降到最低。从制度层面讲,应当从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制度、甲供材料管理责任落实制度、甲供材料使用跟踪制度等方面, 加强施工阶段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管理。避免材料错配与浪费造成的成本损失,严控材料更换给工程结算带来的新增工作量,预防材料的替换造成计算成本超支的情况,达到造价控制的目的。
市政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造价的控制必须把握每一个环节,依照环节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成本控制的方案,跟踪与预测投资走向,减少浪费与重复工作量。合理地协调市政项目管理中成本、质量、安全等目标的关系,不偏不倚。造价控制一定是在保证质量与安全的基础之上,完成对成本的有效管理。成本控制的基本方法就是运用对成本的预测、计划、控制、分析、考核各个环节的落实,完成施工过程中各项投资的合理分配,确保实际工程中的使用与计划的相符合。
[1]詹永福,张令梅,曾义英.BT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造价控制[J].四川水力发电,2015,02(34):7~9.
[2]高云芝.研究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造价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J].四川水泥,2017(07):164.
[3]周延清.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J].河南建材,2017(01):60~61.
[4]庄超,李超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J].河南科技,2014(01):249.
[5]王丽芳.论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全过程造价控制[J].门窗,2014,05(09):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