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根塔娜 锡林郭勒日报
蒙汉新闻翻译是汉族与蒙族新闻交流的一种凭借,汉族人大多对蒙语不了解,只能通过新闻翻译定期了解蒙族的时政,而蒙族也可以通过新闻翻译跟透着的了解汉族的生活跟文化,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友好睦邻。蒙汉新闻翻译是蒙汉两族文化交流的媒介,需要我们大力发展。
如今,我国的语言文化不断碰撞,蒙汉新闻翻译对促进民族团结尤为重要,新闻翻译不像其他翻译一样仅限于文句的翻译,还要对新闻了解透彻,这需要翻译员们既要有双语翻译功底,既要对新闻事实有浓厚的兴趣。近些年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网络资源为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科学技术研究院利用互联网技术对蒙汉新闻翻译展开研究,设计出了有关翻译系统,在此系统中,我们可以更好的完成翻译工作,运用BLEU-SBP 自动评测指标来检测翻译的准确性。
近五六十年来,我国接连出版了《汉蒙翻译基础》、《蒙译史概要》、《翻译学概论》等蒙语翻译著作,以便研究汉蒙文化。《内蒙古日报》这家报社正向以翻译为导向转变,改变以前单一的模式,开始以蒙文化为切入点,加入不同元素,介绍汉蒙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
我们正处于网络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的思想不断扩展和延伸,网络资源多种多样,可以极大的改善蒙汉翻译发展不起来的缺陷。现在的网络资源覆盖面广、信息多而杂,从形式上看就有文本、软件、图像、多媒体等,并且集合了丰富的动画和逼真的声音以及不同种文字的多种变换形式。网络技术更新时间短,高科技技术不断涌入,信息地址与信息内容经常变换,这便为蒙汉新闻翻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更是为新闻工作者带来了福音,只要善于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使翻译的内容与时俱进,让读者获取最新的信息。
网络信息资源有同步和异步两种传递功能,新闻翻译工作者既是网络信息资源的发布者,又是信息资源的使用者,我们可以通过软件享用翻译资源,跟其他使用者共同交流,最大程度的实现资源共享。我国科研人员已经从国外引进了一批自动测评软件,在此基础上提高了翻译的速度,在每天传播的新闻中,蒙汉语言互译,既能是蒙新闻“走出去”,又能是汉语新闻“走进去”。现在最常见的模式有N-gram模型和IBM 模型,这两种是目前最准确的翻译模型,BLUE(双语测评的替代指标)是对单语翻译最有效的测评方法,但这有一个弊端,就是会引起翻译人员的作弊行为。
蒙汉新闻翻译的工作者需要有丰富的语言资源,比如词汇资源、标点符号资源、语法资源等,近些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中的软件查询蒙汉新闻翻译所用到的信息。在新闻翻译中要考虑诸多因素,翻译员要从新闻的角度考虑蒙汉语言的语法跟时态,这就需要到翻译资源的支撑。构建网络语言信息库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若是蒙汉新闻翻译利用互联网建立了信息库,在资料库中将翻译信息进行分类,便可以使翻译人员快速查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而网络语言信息库中是可以包揽所有的语言资源的。还有,现在网络媒体中容纳了大量人才与技术,而且已经开发出了很多的应用软件,我们也需要一种符合翻译系统的、具有专业化的软件,使我们在新闻翻译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快速解决。
民族语言都有自己固定的特色,特别是新闻翻译中,与汉语有许多不同,而蒙语更是差别很大。蒙古语中有7个元音字母,24个辅音字母,在写法上也是有多种变化,辅音字母t和d在单词首就使用同一种字母的变体,在单词中间位置又有元音前跟元音后不同种字母的变体,而在单词末尾又是另一种的变体,相比来说,辅音字母g和k在词里写法是一样的。因此,我们要很好地完成蒙汉新闻翻译,就要利用好网络信息技术翻译蒙语,其中的输入法和词典对翻译都有很大的用处。作为一名翻译人员,要好好利用网络技术,学会查询词汇的方法,了解蒙古语言文字的演变规律,总结出快速学习蒙语的方法。
近些年,我们积极从国外引进自动测评标准,但毕竟跟我们的实际情况有差别,适应的范围有限,对翻译者仅是有些参考性,但不能很确切的对蒙汉新闻进行翻译。所以我们需要建立起自己的测评标准,根据汉蒙双语的特色去翻译,在计算时考虑两者的语法和所处的语境。再者,规范翻译制度,严格把控翻译的操作行为,实现其拓展新闻渠道的作用,从另一方面来看,规范测评标准可以为新闻翻译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蒙汉新闻翻译在未来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多方资源加快它的发展。汉语在漫长的发展中,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再加上外来词语的引进,使汉语的语法与构词与以前大不同,蒙古语亦如此,在描述同一件事情的时候可能与以往有很大的差异。如今,网络资源极其丰富,生活中的各方各面都很齐全,所以我们要好好利用网络资源发展蒙汉新闻翻译,为人们带去新鲜事物,用网络信息语言传播新闻翻译,有益于提起人们的兴趣,更好的了解处在生活前沿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