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珊
(广东科技学院 外语系,广东 东莞523000)
英剧《唐顿庄园》设定在英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大英帝国末期,确切地说是乔治五世在位时期,始于1912年的泰坦尼克号失事,结束于1929年圣诞节,全剧共跨度17年。在这17年里英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洗礼的英国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各种新发明、新创造层出不穷。新事物的出现不仅改变了英国民众的生活方式,也对英国业已形成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另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英国社会的整体结构及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顿庄园》所反映的社会转型期的英国文化价值观对当下同样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文化价值观建设有一定的启示。
笔者将从生态观、教育观、公平观和利益观四个方面对英剧《唐顿庄园》中所反映的20世纪初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英国文化价值观进行详细的分析。
众所周知,英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通过工业革命,成功地从农业国走向工业国,并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被誉为“世界工厂”。但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来审视这次转型,应该说它带给英国社会的不尽是福祉,工业革命也造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代价极其惨重。后经过长期不懈的环境治理,才改变了环境污染的状况。在世界范围内,英国形成了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在《唐顿庄园》第三季里,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唐顿庄园面临改革,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不再适应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许多贵族庄园在战后一一变卖土地,宣告破产。唐顿庄园因为采纳了马修的建议进行了较为成功的改革,才逃过了破产的命运。然而,为了顺应资本主义的发展大潮,汤姆建议伯爵与地产商合作,在唐顿的所有土地上建设楼房,起初遭到伯爵的强烈反对,但最后终于妥协,条件是请一位出色的建筑师,建设出与唐顿和谐一体的房屋。从这段剧情我们不难发现,英国在20世纪初向工业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生态问题。当时的英国贵族为了求生存大多不会考虑土地卖掉以后作何使用,会不会遭到破坏,而资本家们为了发展经济,最大限度地积累资本,更不会关心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一片片土地被资本家们开发成现代化的工厂或居民楼,英国的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农村变成了城市的一角,代价却是绿地在减少,河流被污染,空气被破坏。直到有一天,伦敦居民在享受现代化带来的便利而舒适的生活时,猛然发现头顶的天空不再湛蓝,呼吸变得困难,才真正意识到一味发展经济,毫无生态保护的观念是多么的无知和愚蠢。
“知识就是力量。”这是《唐顿庄园》里梅森先生鼓励黛西所说的话,也是导演借梅森之口,对电视机前的观众所说的话。《唐顿庄园》里有四个仆人通过不断学习知识和技能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们分别是戈薇、阿尔弗雷德、黛西和莫斯利。戈薇通过学习速记和打字从女仆变身为女秘书。阿尔弗雷德通过学习厨艺,实现了从男仆到大厨的完美逆袭。黛西因为受到梅森的鼓励,第五季伊始开始重拾课本,通过刻苦努力,在最后一季里顺利通过了大学的入学考试,自己的女仆命运也随之转变。男仆莫斯利因为对书本的热爱,对知识的不懈追求,对教育事业发自肺腑的支持与认可,最终得到唐顿学校校长的赏识,并顺利通过了该校的教师测试,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由此可见,英国在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的过程中,想要从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队伍中跳脱出来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学习。不管是学习已有的书本知识,还是学习新的生活技能,只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就有改变命运的力量和可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思进取,终究会被时代无情淘汰。当20世纪初的英国社会中最下层的民众都开始一一觉醒,认识到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也就意味着这个社会绝大部分人都在逐渐觉醒。而当这个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知识的力量,开始重视教育,并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生活,那么,他们的群体性改变终将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0世纪初的唐顿庄园里生活着“楼上”和“楼下”两种社会地位天差地别的英国人——贵族和仆人。在“一战”之前,这两个不同社会阶层里的英国人严格恪守着大英帝国阶级分明的等级制度生活在各自的世界里。然而,战争的炮火猛烈又无情,它带走了欧洲无数青年的生命,摧毁了人类苦心经营了若干年的物质文明,也打破了大英帝国传统的封建等级制度。许多在战前看来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战后变成了可能。如《唐顿庄园》中的三小姐希伯儿与司机布兰森在战后的结合;露丝小姐在伯爵的生日派对上邀请黑人乐队来唐顿庄园为宾客们演出,还在派对结束后与黑人领唱在地下室里热吻;第五季的第一集里,约克郡打算建一座纪念碑纪念在战争中死去的当地人,是卡森而不是伯爵被村民代表团推选为委员会的主席,伯爵为此深感失落,卡森则受宠若惊,还对休发出了“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稳定,而是变迁”的感慨。二小姐伊迪斯不仅在战争期间学会了开车,还在战后成为了报社的专栏作家,与报社的编辑迈克尔,一个没有头衔的有妇之夫谈恋爱,还在最后一季里成为了报社的负责人,大胆聘请女编辑来打理报社事务,且勇敢地与没有头衔也没有钱的土地中介Pelham相爱。越来越多的庄园破产,越来越多的仆人选择去工厂工作,唐顿庄园里的仆人越来越少,等等。这些情节都在向我们展示英国在20世纪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传统封建等级制度一点点被时代的浪潮摧毁,人与人之间的封建等级观念逐渐被淡化,传统的男权社会正随着女性的觉醒和崛起而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改变。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门,走进了社会的各行各业,自由、平等的观念逐渐受到人们的认可和推崇。
从英剧《唐顿庄园》中不难发现,20世纪初英国在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大多保持一种既相互依存又相对独立的关系。他们彼此需要,所以彼此依存,他们彼此尊重,因此又彼此独立。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固然十分重要,个人的利益和空间也不曾被忽视。上到伯爵,下到仆从,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隐私和空间,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和选择。他们是集体中的一员,又是独立的个体。这种关注个体利益的价值观念满足了20世纪初英国社会的发展需要,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直到今天,还极大地影响着英国民众的思维和生活方式。
一百年后的今天,中国正处于社会急剧转型的历史进程中,英国与其他发达国家在社会转型期所遇到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国应该引以为鉴,避免重蹈覆辙。“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化模式曾给人类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灾难和破坏,中国应该用“预防性”的环境政策代替“补救性”的环境政策。通过社会结构的调整、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来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和冲突。应该努力寻找适合本民族发展特点的现代化道路,追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谐统一。在生态现代化理论的指导下,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生态和谐的“双赢”局面[1]。
如今,中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应该借鉴英美等国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中的发展经验,高度重视科学技术这一第一生产力的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的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要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实力和科技实力以及向现代生产力转化的能力,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将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
中国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进行转型的过程中,还应该更加注重公平、公正的价值观构建。公平是人类社会进行生产实践活动的基础,是人类进行效率和竞争的前提,也是解决社会转型期价值取向混乱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公平观的构建首先需要建立更加公平和完善的收入分配制度,努力缓解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之间的差距和冲突[2]。努力扩大中等群体收入的比重,实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广大人民群众真实体验到改革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好处。要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注并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和孤寡老人的生活问题;努力完善我国的城乡户籍管理制度,着力解决因户籍制度给农民工子女进城上学和就业所带来的不便;建立和完善城乡基本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保护制度,切实解决城乡低收入人群的生产生活问题。公平观的构建,将对中国在社会转型期保持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自古以来倾向于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文化,把每一个个体看成是群体的一员,个体离开群体很难生存。人与人之间多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集体利益和群体思想常常放在个人的利益和思想之上。今天,中国在进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应正确处理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坚持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统一的原则,以尊重个体的个性独立为前提,以承认个体的合理利益为基础,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个体的价值权利和全面发展得以不断实现和完善。个人利益是集体利益的基础,我们在强调集体利益的同时,应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我们在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时,也要强调个体利益只能服从正当合理的利益,努力实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和谐统一[3]。
综上所述,中国在进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应充分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如英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所积累的发展经验,努力避免它们所走的弯路,在科学发展观和生态现代化的理念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高度重视科学技术这一第一生产力的发展,重视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应更加注重公平、公正,努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缓解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之间的差距和冲突;最后,还应正确处理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在强调集体利益的同时,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个体的价值权利和全面发展得以不断实现和完善,努力实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