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产业是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服务型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过40 年的建设发展,我国包装产业已建成涵盖设计、生产、检测、流通、回收循环利用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较为完善的体系,分为包装材料、包装制品、包装装备三大类别和纸包装、塑料包装、金属包装、玻璃包装、竹木包装五大子行业。2017 年,全国包装“规上”企业7650 家,主营业务收入11719.01 亿元。目前,包装工业已位列我国38个主要工业门类第14 位,成为中国制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包装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依靠雄厚的工业基础、开放最早之一的城市设施、人才科技优势,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包装工业健康、平稳、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上海包装工业总产值每年平均以8.2% 速度增长,2017 年达到1000 亿元,基本满足上海工农业产品各行业的需求。
目前,上海包装工业有以下主要特征:
一是包装工业各门类产品齐全,建立了完整、健全的包装工业体系。上海工业基础坚实,包装工业起步早,集中度高,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借助浦东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强劲推动,上海包装工业较早地确立了优势地位,目前上海包装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例基本稳定在8% 左右,在长三角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纸制品包装、塑料包装、包装印刷为行业的三大支柱,总量占全行业的80% 左右,产品结构逐步调整正趋向合理,产品质量不断提档升级,服务于上海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持续增强。
二是包装行业内大中型企业所占比重逐步上升,一批优势企业、上市公司和企业集团脱颖而出,成为具有规模和影响的骨干企业。多年以来,它们立足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强化内部管理,重视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质量档次;着力市场开拓,增强竞争能力,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这批企业热心于包装事业,热心支持包装协会工作,积极参加和支助协会组织的行业活动,有的企业成为全国包装行业的标兵。
三是包装行业管理不断上档次上水平,卓有成效,有力推助包装工业的发展。作为全国最早成立包装行业协会的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在政府部门和主管部门市科协的领导下,在中国包装联合会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应对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产业提升、市场变化、竞争激烈的新形势、新环境、新需要,不断探索、理顺、创新、发展行业管理的路子,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中介服务,更好地服务于政府、服务于行业、服务于企业,致力于争先、率先、领先,成为全国包协的排头兵和领头羊。
然而,上海包装行业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和态势略显缓慢,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行业同质化现象严重,“小而散”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改观;三是外向型发展不足,积极主动向国内其它区域发展的意识不足,行动缓慢。
当前,国内外形势发生巨大,不稳定、不确定、不可预测因素增多,包装业既面临重大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
一是全球产业竞争格局发生重大调整,制造业成为竞争新的焦点,制造业所受到的冲击,必然影响包装业的发展。
二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消费结构面临升级换代,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装业必然随着新常态、新动向、新需要变化和发展。
三是国内产业组织和分工体系发生明显变化,转型发展迫在眉睫,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成本的粗放型生产模式难以为继,同样对包装业的转型发展提出重大的挑战。
2018 年是十九大的开局年,我国实现小康的关键年。遵照十九大精神,围绕国家两部委下发的《关于加快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我们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对接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推动生产方式转变和供给侧结构优化,努力开创新时代上海包装健康发展的新局面。
为此,我们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要从转型上找出路,从创新上找突破口,从绿色上找方向。
我国工业经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时代,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增长方式单一,造成企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成本。包装工业完全属于这类模式,而且无序发展,哪个能赚钱,就做哪个,因此,往往容易赚钱的发展快,真正有后劲的发展少而慢,结果造成高精尖产品做不出,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做不好,而同质化的中低档产品大量过剩,被上下游挤压,结果造成产品相竟压价,窝里斗,无序竞争,恶性循环。
产业转型升级是包装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要转方式,调结构,走具有上海特色的包装行业发展之路。行业在循序渐进中,要围绕包装的定位及功能,改变传统的加工制造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制造服务业转型。转型发展要延伸传统包装产业服务链,向上,要紧紧抓住包装创意设计的源头,以“供给侧”的需求紧贴市场,围绕产品的包装,既要为产品“保驾护航”,又要为产品“锦上添花”,提升上海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能力;向下,要深耕、挖掘、延伸包装的产业链,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开拓新的包装服务发展路径,培育新的包装业态。
包装工业历史短、起步晚、基础差,企业规模小而散,长期处于劳动力素质不高,包装专业人才匮乏,技术创新与开发缓慢的落后状态。上海包装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一直是单纯的企业行为,缺乏全局考虑,通盘规划,也难以通力协作;包装创意产业化进展不快,效果不显著,没有形成包装专业设计队伍和包装产业设计的产业化机构体系,影响整个包装产业的创新发展。
创新是民族之魂,是工业经济及其各行各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包装工业要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增强创新驱动发展动力,提高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服务能力,强化为国民经济作支撑的地位,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创新驱动的关键是如何走出低水平、同质化、单一经济的发展模式,向差异化、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创新驱动要目光远、眼界高,要抢占转变发展方式的制高点、自主创新的制高点、品牌的制高点等等。
这里着重指出,包装创新对品牌有重要作用。包装设计是包装的源头,包装设计创新是产品品牌战略中的重要步骤;集合形态创新、结构创新和功能创新的包装能给品牌的培育、评价和发展创造很好的条件和机会。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淡薄和经济杠杆作用的失衡,包装行业对于绿色包装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一直进展缓慢,回收循环再利用缺乏规划规范,这方面我们的任务还很重,困难也不少,行业正面临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重大挑战。
产品的绿色包装密切关联可持续发展,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方针,因此,在包装整个生命周期中,要始终坚持绿色包装、循环包装、低碳包装、安全包装的原则,迈向可持续发展。
发展绿色包装,一是要继续搞好包装减量化工作,在商品整个生命周期中推行“适度包装”,各专业必须从包装设计、包装生产源头抓好节约资源、包装减量化工作,要反对过度印刷、过度包装等现象,倡行理性消费。在满足包装的基本主要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加强科学管理和推进技术进步的各种途径,降低生产成本。
二是要继续抓好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工作,推
进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提倡清洁生产,加大绿色化改造力度,加大节能降耗,减排冶污的改造力度,提高行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开发和研制新型绿色包装产品,提高产品档次,优化产品结构,杜绝有限资源的浪费。
通过倡导环保理念和绿色包装,开启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包装大门,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从总量上来看,我国虽然已成为包装大国,但从品种、质量、新品研发能力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均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针对严重制约我国包装工业发展的“瓶颈”,要着重关注几个方向性问题。
一是提升竞争力。围绕培育包装“三品”(品牌、品质、品种),通过技术进步、自主创新、新品开发提升包装企业发展的竞争力,及时形成技术创新能力,迅速完善创新机制,加强包装信息网络化进程,利用互联网+ 的功能发展包装为电商经济配套服务。推动我国包装业发展的关键。
二是推动智能化。《中国包装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包装工业发展四大重点,即推动绿色持续发展、推动安全包装深入发展,推动智能包装快速发展,推动关键领域突破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出现,推动整个包装行业朝智能化方向是必然趋势。
三是环保绿色化。随着国民环保意识有提升,以及政府、社会、行业对环保的逐渐重视,借助科技创新与智能化发展的不断深入,绿色、环保包装是包装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围绕绿色包装、安全包装、智能包装,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及围绕清洁生产和绿色发展,形成覆盖包装生命周期的绿色生产体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 商务部关于加快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发展目标:保证产业发展增速与国民经济增速同步,,产业发展规模与配套服务需求相适应。到2020 年,包装产业年主营收入达到2.5 万亿元,形成15 家以上年产值超过50 亿元的企业或集团,上市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大幅增加。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包装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上海经济发达,区位重要,责任重大,要充分发挥长三角龙头带动作用和“一带一路”引领带动作用,积极主动与两翼对接,加快一体化进程,立足上海,布局长三角,放眼全国和世界。按照上海经济发展方向布局,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 ”五个中心和建设“上海制造、上海服务、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的要求,充分认识“环保不会松绑,创新永在路上,服务进入新常态”的大局方针,我们以科技兴包、服务兴包、绿色兴包、文化兴包,走出一条具有上海特色包装的发展路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砥砺前行,以崭新的面貌姿态重新出发,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