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育人的现实思考

2018-03-28 15:53李晓娟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队伍育人政治

李晓娟

(西南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0715)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这一重大论断,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任务、新目标和新课题。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群体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在各种信息渠道的共同作用下,这个群体的认知情感、思想认知、行为方式、信息接收习惯和过去有很大不同[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适应网络发展并发挥网络育人功能,已成为迫切需要回答的时代课题。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强调:“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引导师生强化网络意识,树立网络思维,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创作网络文化产品,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3]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动网络育人指明了方向和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深刻把握网络育人的价值意蕴,面临的现实问题,探寻恰当的路径,充分发挥网络育人功效。

一、高校网络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意蕴

互联网是我们当今时代面临的“最大变量”,也是我们今天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对我国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巨大。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专门基地,承担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主动适应网络时代的新情况、新变化和新要求,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从而更好地发挥网络思想政治育人的教育价值。

(一)激发思想政治教育活力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同样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就是能够根据时代条件、教育环境以及教育对象的变化,及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和载体,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富有时代性、规律性和创造性。网络育人作为一种新的育人模式,其本质上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一方面,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着眼新形势和新环境,根据青年群体的特征和需要,不断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网络文化建设以及网络素养教育等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一方面,要求高校能够有效运用网络新媒体新技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新媒体新技术的有效运用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活力激发的关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主动适应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不断增强高校教学育人、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的生动性与灵活性。

(二)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

我国网民规模庞大,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0.4%,以“90后”为主体的当代大学生是互联网时代的“主力军”。网络已经“全时空、全方位地无缝嵌入了他们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瞬间和每一个空间,并在实质上改变了青年一代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4]。以往仅仅依靠“面对面”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开会、谈心、课外活动等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已难以适应网络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环境和新要求,社会变革要求高校必须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新技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优势,不断创新和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渠道。随着互联网技术在高校的广泛普及和运用,许多高校纷纷开设网上党、团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辅导与答疑,开展网上心理咨询,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等举措,充分发挥网络阵地的正面效能,使网络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极大地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更大的覆盖面及更广泛的影响力。

(三)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高校重要教育资源之一,“是指高等学校为主要建设主体,存在于互联网特别是校园网上,主要针对高校教师和学生,有利于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各种要素的总和”[5],主要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程资源、网络平台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人才资源、网络文化资源等。当前,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不足、网络平台资源涣散、网络信息资源混杂、网络人才资源不足等问题,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育人过程中加以整合,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一方面,要求高校应尽快构建和完善网络育人工作格局,走出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实现高校网络育人队伍工作和已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站之间的互联互通,以达到充分整合网络育人人力资源和网站平台资源目的。另一方面,要求高校牢牢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意识,开发健康的网络校园文化资源,构建特色鲜明的“红色”主题网站,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占领网络文化阵地的制高点,达到充分整合网络信息资源和网络文化资源目的。

二、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育人面临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育人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高校进一步加强对网络育人工作的科学领导、组织和实施,不断提高网络育人水平。

(一)网络育人平台吸引力不够

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是高校开展网络育人工作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各高校为有效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纷纷建立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然而,这些主题网站在高校网络育人的成效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网站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受关注度较低。任何网站只有被关注其功能才有可能被实现。同样,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作为高校网络育人的前沿阵地,只有被大学生点击浏览和互动,才能起到信息传递和网络育人的功效。近年来,虽然全国很多高校都创建了自己“红色网站”,如,北京大学的“红旗在线”、浙江大学的“求是潮”、南开大学“觉悟网站”等,但是这类网站普遍存在内容上重政治理论宣传和思想道德教化,轻专业学习、兴趣爱好和休闲娱乐现象,且网站的页面形式比较呆板、单一,难于和一些综合类网站如新浪、搜狐、网易等媲美,导致这类网站远离学生生活实际,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网站宣传力度小、特色不明,影响范围较窄。高校网络育人是面向全体师生的一种全面育人模式,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在承担网络育人阵地时能够有效覆盖并影响到全体师生。但是,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由于挂在学校主页上位置不明显,网站成立后宣传力度不够,网站技术含量普遍较低、网速较慢,网站特色化和个性化不鲜明,除了一些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师生关注较多外,大部分其他专业的师生较少关注。

(二)网络育人环境有待改善

当代网络信息科技与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育人环境,这种育人环境是人类现实生活在网络上的延伸,对大学生理论学习、思想提升、道德塑造以及精神引领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高校网络育人环境总体上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网络法制建设滞后,网络教育环境杂乱。网络并非法外之地,网络法治建设对优化网络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我国网络法治建设起步晚、起点低,导致我国网络立法体系尚不完善,特别是网络舆论方面的立法尚待健全,网络立法速度和长期滞后于网络发展的速度,且一些相关法律、法规过于笼统,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导致人们的网络行为得不到有效的法律约束和监督,从而引起网络教育环境混乱。一些暴力、赌博、色情等有害信息充斥着网络空间,严重污染了网络教育环境,对大学生身心健康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其次,网络道德教育缺失,网络道德环境较差。网络道德是用于调整和规范网络使用者思想、言论和行为的道德准则。良好的网络道德有利于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和营造良好网络环境氛围,而良好的网络道德环境对塑造大学生道德人格和增强大学生对不良网络信息识别力、免疫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缺失现象比较严重,部分高校对于一些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没有足够重视,在加强网络管理和规范网络道德时,多从加强网络技术方面来优化网络环境,缺乏对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的正面教育和引导,从而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观念薄弱。高校网络道德环境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网络育人育德的实效性。最后,网络信息监管不力,网络政治环境复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时代”的到来以及自媒体的勃兴,当代大学生能够便捷地获取网上资讯、展开网络交流和跟帖发表观点,网络已经深深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然而网络信息良莠混杂,一些错误的思想言论和反动的社会思潮也在网络上大行其道,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和接受,污染了网络政治环境。尽管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成立了相关网络监管部门,但许多高校仍存在网络监管意识不强、监管责任不明、监管技术落后、监管手段单一等问题,导致一些不健康的网络信息仍能够在网上“兴风作浪”,使高校网络政治环境变得复杂,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网络育人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网络育人队伍建设,高校网络育人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育人队伍网络素养不高。网络育人队伍作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承担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其队伍成员只有具备较高的网络素养,才能很好地运用网络开展育人育德工作。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网络育人队伍成员网络素养偏低,具体表现为:其一是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干部缺乏网络教育意识,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其二是从事高校网络育人的教学工作人员网络媒介素养不高,不能有效利用各种网络媒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其三是从事高校网络育人的信息监管人员网络信息素养不高,对各种校园网络敏感信息“嗅觉”迟钝,对各种错误思想言论监管不力。其次,育人队伍结构不合理。当前我国高校网络育人队伍结构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网络育人的成效。就知识结构而言,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网络育人工作者存在思想理论知识与网络知识相脱节现象;就人员结构而言,当前我国高校网络育人队伍主要由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职能部门承担,包括校党、团委领导干部、“两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等,没有成立专门的网络育人领导机关和工作部门,既有网络技术又懂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育人专门人才较为稀缺;就队伍年龄结构而言,当前我国高校网络育人队伍年龄结构分布不均,呈现“中间小,两头大”的结构。最后,育人队伍培养、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育人队伍培养、管理机制尚未建成,在培养和管理网络育人队伍时多采用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机制。就网络育人队伍培训方面而言,大多数高校只注重培养学员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和学员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对学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网络评论能力、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能力、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涉及较少。就网络育人队伍管理方法而言,专门针对网络育人要求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方法体系尚未形成,队伍管理方法基本沿袭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管理方法,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

三、新时期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育人的实践策略

随着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网络运用的不断推广,网络在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高校网络育人工作提出了更紧迫、更具体的任务和要求。高校需要正视网络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托高校网络育人现有基本条件,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育人途径,以增强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一)优化网络育人平台

当前,我国许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成效不高,需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对此类网站建设、包装和宣传以增强其吸引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其网络育人平台的功效。第一,加强网站宣传推广。宣传推广是扩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类主题网站影响力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不注重对本校思想政治教育类主题网站进行“营销”,导致此类网站的影响范围难于突破某一学科或某一学校,因而难于广泛发挥其应有效用。这就要求高校应积极探索针对此类网站的宣传推广办法。首先,利用高校党团组织加强网站宣传推广。高校党团组织可以通过党团会议、民主生活会议等形式面向全体党、团员宣传推广此类网站,使他们正确认识此类网站的功能和价值,从而更加自觉地认同此类网站的教育意义。其次,利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进行宣传推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类主题网站的重要浏览者和内容建设者,也是此类网站宣传推广的积极推动者。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在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必修公共基础理论课堂上借机向学生介绍此类网站,从而使更多的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此类网站。第二,美化网站整体形象。形象呆板、特色不明是思想政治教育类主题网站受关注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美化网站整体形象是增强此类网站吸引力的重要手段。首先,网站页面设计应简洁美观且充满活力。网页犹如网站的一张脸,越简洁美观,越充满活力,就越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其次,栏目名称应响亮易记且特色鲜明。栏目名称犹如网站的“姓名”,如果太过生僻拗口,既不利于学生记住,也不利于对其大范围宣传推广。思想政治教育类主题网站的名称既要凸显网站的内容属性,也要彰显高校文化的内涵意蕴,坚持“简约而不简单”理念。第三,丰富网站内容形式。网站内容是网站吸引网民点击关注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类主题网站普遍存在内容单一、枯燥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此类网站的吸引力,因此,高校必须根据网络育人实际需要和大学生思想特点,不断丰富此类网站的内容形式。一方面,要尽量使网站的宣传内容生活化以增加其“亲近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类主题网站是面向不同专业背景的全体大学生,如果其宣传内容专业倾向性太明显,理论色彩太浓厚,将会影响到一些非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学生关注,因此,需要将这些网站的宣传内容尽量以生活化的方式体现出来,以贴近各类专业学生的生活实际。另一方面,应将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的宣传内容娱乐化以降低内容的“严肃性”。此类网站在推出宣传内容时可以结合寓言故事、幽默笑话、生活图片等娱乐形式加以宣传,这样有利于抓住更多学生的“眼球”。

(二)净化网络育人环境

当前,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环境、网络道德环境、网络政治环境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对其进行优化。首先,加强网络法制建设以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教育环境。网络“自由”不是不受现实社会规范约束的自由,健全的网络法制是校园网络和谐运行和有序网络教育环境生成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网络法制建设是营造健康有序网络教育环境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政府要加强网络立法工作,打击各种网络犯罪行为。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网络立法工作,自1994年以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网络法律法规,对防范各类有害信息的侵入和传播、打击各类网络犯罪活动、净化网络教育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网络法律宣传教育,增强网络育人参与者的网络法律意识。网络育人参与者既包括网络育人者和网络育人对象,其网络法律意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网络行为,进而会影响网络教育环境的优化,因此,高校应面向全体师生加强网络法制宣传和教育。其次,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以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道德环境。网络道德教育缺失是网络道德教育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高校应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以优化网络道德环境。第一,加强校园网络道德宣传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自律意识。网络道德建设成效是通过网民道德自律意识体现出来,高校必须加强对广大师生进行网络道德宣传和教育,特别是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观念,增强他们对不良网络信息的“抗毒”能力。第二,建立校园网络道德奖惩机制度,激励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校园网络道德奖惩制度能够对大学生网络行为起到“惩恶扬善”效果,使良好网络道德行为在校园蔚然成风。第三,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以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来引领高校网络道德风尚。网络道德建设属于网络文化建设范畴之内,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是培育大学生良好网络道德的有益土壤。最后,加强网络信息监管以营造导向正确的网络政治环境。当前,我国网络政治环境非常复杂,各种网络信息良莠混杂,一些消极反动的思想言论能够在网络上“兴风作浪”与部分高校网络信息监管不力有关。高校应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园网络信息监管机制,以减少各种错误网络思想言论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一方面,高校应建立专门的网络信息监管机构。高校网络信息监管机构是有效监管高校网络信息的专门组织,是打扫校园网络信息平台的“清洁队”,能够及时有效地“过滤”各种不良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侵害。另一方面,高校应积极储备专业的网络信息监管人才。当今时代,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高校网络渗透技术日益先进,方式花样百出,没有专业的网络信息监管人才是难于破解他们所设置的网络技术难题和渗透招数。

(三)加强网络育人队伍建设

要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育人重任,要求各类高校必须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切实抓好高校网络育人队伍的选拔、培训、管理三方面工作,着力提升网络育人工作队伍综合素质和能力。第一是做好育人队伍选拔工作。专业化的网络育人队伍是高校网络育人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缺乏专业的网络育人队伍,网络育人工作主要由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兼顾,分工不明导致在具体工作中出现许多问题,这要求高校必须严格按照高校网络育人工作要求,做好网络育人队伍选拔工作。首先,应将网络育人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体规划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其次,严格按照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特点和要求,利用学校相关人才引进政策选拨和吸收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管理能力突出、网络技术强的青年教师或应届大学生来加入这支队伍。最后,科学制定高校《网络育人队伍工作办法》,将高校网络育人队伍工作人员的准入条件、程序和步骤明细化、制度化。第二是夯实育人队伍培训环节。网络育人队伍培训是提升高校网络育人队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关键环节,高校必须根据网育人队伍建设需要,抓好育人队伍培训工作。首先,要制定科学的培训目标。我国高校网络育人队伍必须具备先进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较强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这些共同构成了高校网络育人队伍培训的目标。其次,要选择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目前,除了少数电子、信息及名牌重点大学外,许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网络技术较弱、信息素质较差,一般只能在BBS或E-mail上回答一些事务性问题。”[6]所以,大多数高校都特别需要加强队伍网络技能方面的培训。再次,要精选专业的队伍培训人员。有资格参与队伍培训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培训资格、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奉献精神。最后,要建立系统的培训机制,使高校网络育人队伍培训工作常态化和规范化。第三是完善育人队伍管理机制。网络育人队伍管理工作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断适应新形势和新情况,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坚强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为此,高校要重点把握4个方面:其一是明确管理任务。我国高校网络育人队伍管理任务是打造高素质的网络育人队伍,占领网络育人阵地,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只有明确这一任务要求,才能正确把握高校网络育人队伍管理方向。其二是制定考核奖惩制度。科学规范的工作绩效考评机制能够激发网络育人队伍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增强队伍的战斗力。其三是评定专业职务。高校网络育人队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队伍成员应该享有其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样的专业职务评定机会,否则难于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四是拓展发展空间。高校网络育人队伍成员发展空间的拓展有利于激发成员的工作热情和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2]冯培.让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有更多获得感[N].中国教育报,2017-10-23(3).

[3]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4]李方裕,杨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探析[J].教育探索,2011(8):130-131.

[5]蒋产学,张勇,徐鹏.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系统思考与实践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3):119-123.

[6]夏晓虹.高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M].济南:山东泰山出版社,2010:170.

猜你喜欢
队伍育人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他们用“五招”育人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