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博山区劳动就业办公室,山东 淄博 255200)
作为历史信息得以延续的载体,档案历来是各行各业管理工作的核心组成之一。尤其是从事社会管理事务的事业单位更会随时随地产生重要的档案资源。而要实现这些珍贵历史信息的延续性,离不开高水平的档案管理工作者。因此,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就成为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工作不容忽视的重点与难点。
管理工作者的素质与管理工作品质之间往往存在正比关系。虽然高素质的管理者很难绝对保证管理工作的高水平,但低素质的管理者一定无法实现管理工作的高水平。
长期以来,不少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模式陈旧、手段刻板、低质低效,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档案管理工作者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技能都与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格格不入。正因如此,在信息化管理已成潮流的趋势下,一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依然延续着纸质化、人工操作亦步亦趋。这不仅导致本单位的档案信息难以实现价值再创造,也间接制约了管理工作整体优化与创新。
在更加优质高效的管理工作基础上,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才能凭借良好素质推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尤其是在信息化管理的潮流趋势中,档案管理电子化、网络化、平台化要求管理者兼具档案管理知识与信息化操作能力。只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方能满足新时期岗位工作的客观要求,方能助力档案管理工作实现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同时不断拓展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空间。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才能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加强思想品格与职业道德教育,才能引导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人生观,才能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建设,才能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思想品格与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核心前提。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这样的教育需要贯穿在岗位作业的各个环节,形成事业单位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
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具有渐进性、长期性、叠加性等特点,这很难通过一朝一夕的知识教学实现,因此必须持之以恒开展专业化、科学化、信息化培训。比如在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过程中,事业单位就应当开展涉及计算机操作、网络信息理论等系列化的讲座或专题讨论;或者聘请专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开展中短期教学培训;若条件具备,也可以采取分期、分批的方式将档案管理人员送至专业教育机构接受定点教育等。一段时间过后,结合本单位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变化的实际情况,事业单位应鼓励其积极参与计算机等级考试,并结合持证上岗等刚性规定确保管理人员保持足够的学习主动性。
又如,为了在客观层面体现出单位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水平提高的重视程度,不妨在岗位晋升、业绩考核等环节与教育培训间建立起连带关系。一旦管理人员取得了相应的学历证明、职业资格证书,则不仅可以在福利待遇方面得到体现,也能成为未来晋升的资本等。
事业单位的编制化管理模式具有高稳定性与低变化性的特点,这固然利于管理工作的持续推进,但也容易因“旱涝保收”而引发工作人员的懈怠心理,于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存在一定负面影响。
为了扭转这种不良局面,不妨尝试在单位内部健全准入退出机制与定期考核机制。即,结合本单位档案管理目标和要求,采取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两部分考核形式,以半年或一年为一个固定期限开展评审考核。按照考核得分进行排序,对最末位者设置一段时间的观察期,若观察期结束后的复核能够达到预定要求,则恢复其原有职务与工作。相反,则不再给予其档案管理人员职位。
也就是说,要在制度设计层面就突出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重要性。这不仅是为了转变长期形成的针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固有成见,也是为了激励现在的管理者变压力为动力,更加珍惜工作机会并不断加强自我学习。
总之,管理者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管理工作水平优劣。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本就因传统模式的陈旧落后而存在种种缺陷,格外需要管理人员提高职业素质推动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尤其是在信息化大背景下,信息化管理早已成为各项管理工作的大势所趋。因此,事业单位也需要加快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发展。这就需要事业单位通过教育与培训全面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品格、职业教育与专业技能水平,同时要借助定期考核等评估机制形成内外合力,使档案管理人员提高思想和业务素质成为常态化、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