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阿博览会对外传播策略

2018-03-28 10:13
传媒论坛 2018年13期
关键词:阿拉伯语中阿城市形象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宁夏 银川 750000)

信息技术是推动媒体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银川综合保税区的建设,如何通过媒体力量传播宁夏的城市形象,成为了宁夏迫切的现实需求。作为国际盛会,中阿经贸论坛在2013年升格为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作为举办地如何在现有地缘优势的基础上,传播好城市形象,提升对阿拉伯国家的信息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成为了城市文化建设中需要完成的重要课题。

一、中阿博览会对外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媒体传播缺乏整合性和系统性

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营销手段、理念和营销模式,更是一种沟通方式和管理体制。在重大活动的报道中,需要媒体打好组合拳,做到整合营销传播,如2017年中阿博览会举办期间,《宁夏日报》分别在第3、4版开设“2017年中阿博览会”专栏,9月6日分别以“今天,让我们更好地走向世界”,“‘空中丝路’为宁夏与世界接轨加速”以及“博览会是贸易和投资的绝佳机会——访阿拉伯国家联盟副秘书长卡迈勒·哈桑·阿里”为主题进行了宣传报道,新闻报道形式多集中图片新闻、人物访谈、消息写作等领域,但展会结束后期较少谈论所取得的成绩,人物访谈深入性欠佳、后续报道力量不足。而同样作为纸媒的《宁夏法治报》同期仅以《宁夏日报》记者采写的“2017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十大展览活动将向公众开放”和“2017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开幕”等新闻见报,不仅缺少该报记者采访的独家稿件,更缺少从法律角度采写的有温情的热度新闻。宁夏新闻网和各大电视电台虽然辅之以视频、音频等,但活动传播的力量和新闻的整合度仍有待商榷。

(二)缺少针对性强、感染力丰富的媒体内容

2014年《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针对中阿博览会重大活动的宣传,需要加大信息的传播力,如2015年“中阿博览会:拓展中阿合作空间”一文中,从战略层面指出,宁夏是中国最大的回族聚集地,回族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穆斯林信仰相同,民间交往频繁,交流合作源远流长,同时,宁夏也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塞和中阿文明的交汇地之一,在中阿友好合作上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和人文条件。但整篇文章寥寥数笔,对宁夏的历史和文化特点一笔带过,前期和后续并没有深度报道。即使是感染力丰富的人物访谈,也多以采访政要为主,缺少参展企业的访谈,在人物和情节的描述上缺乏细节描写,采访深度欠佳,虽然辅之有网站和微信平台的运行,但由于容量限制和受众浅阅读的惯性,对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也甚微,更未能传播好宁夏的城市形象。

(三)反馈机制不健全,导致信息错位

中阿博览会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对“传”相当重视。但是,在传播的过程中缺少了传播效果的反馈机制和传播效果的评估机制。特别是在盛会期间,媒体传播的更多把关注点聚集在主题内容上,较少考虑受众的感受和想法,这一点在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上都有所体现。2013年中阿博览会主题为“中阿携手,面向世界”,经济合作是主题中的重要一项,据《2014宁夏经济蓝皮书》记载,2013年10月宁夏对阿拉伯国家出口比同期增长了2.4倍,对伊斯兰国家出口比同期增长了1.6倍。与此相对应的是,2013年《宁夏日报》全年的经济新闻报道共计1177条,其中以“中阿经贸论坛”为关键词的报道226条,占全年经济报道总数的19.2%,而在此过程和反馈中,字数绝大多数在500字左右,缺少有鲜活度和深度的新闻报道。即使在2017年中阿博览会的报道上,新华网在专题上开设了“我要参展(专业观众注册/登录)、志愿者注册/登录板块”,以及在专题网页下方设置了受众评论专区,也都是在新闻报道发表后,在新闻选题前期,对受众感兴趣的新闻点策划不足。反馈机制上的缺失,导致媒体在发出相关的报道后,也无法验证其传播行为是否对城市形象传播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中阿博览会对外传播策略的建议和思考

(一)注重意见领袖,加大阿拉伯语人才培养力度

大众传播过程中,不能够忽视“意见领袖”的作用。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意见、评论,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是大众传播效果形成过程的中介或过滤的环节。中阿博览会作为国际盛会,承载着政治、经济和文化沟通的职能,而行使这些职能的过程中,需要有精通阿拉伯语人才的支持,更需要意见领袖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013年和2015年中阿博览会上出现了中阿大学校长论坛,搭建了中阿合作的高等教育合作平台,也有20多所阿拉伯国家高校同宁夏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并进行了互派访学。然而在本地的媒体形象呈现上,并没有相应的阿拉伯语网站和纸质媒体,整体上看,阿拉伯语人才的匮乏,仍严重地制约着中阿博览会地深层次发展。为了缓解中阿博览会举办过程中人才匮乏的困境,可以试行阿拉伯语教育公办和民办并举的教学方式,扩大培养规模,提高培养水平,同时积极打造汉语、英语和阿拉伯语三种语言汇合的交流环境,培养多语种技能人才,为中阿博览会提供人力支持。

(二)加强与涉外媒体的合作,强化国内外影响力

中阿博览会作为国际盛会,媒体对于此次事件的报道范围不可谓不广,自2010年宁洽会暨中阿经贸论坛举办以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进一步深化,随着交往的不断发展,宁夏的经济、文化也被注入了新的活动与动力。特别是2015年中阿博览会的举办内容不断丰富,层次也在不断升级,然而在传播的影响力上,媒体合作的深入度还远远不够,来自阿拉伯国家的多个代表都表示希望看到更多来自中国媒体的一手消息和报道,而不是从西方媒体中报道出来的中国。为此,笔者建议宁夏的本地媒体应该以中阿博览会为契机,整合媒体资源,开创阿拉伯语频道和专版,在媒体合作上,开展与阿拉伯国家本土主流媒体的合作和联盟,设立记者站,或者实现新闻互通、互译、联合报道等多种合作,提升在阿拉伯国家中的国际影响力。

(三)打造专属的网络媒体平台和移动传播平台,传播媒介文化产品

“互联网+”的时代,如何深化主题,抓住受众眼球,提升对外传播的影响力就尤为重要。在以政府为主导的网络平台宣传基础上,应充分发挥民间传播的力量,重视外来旅游访问人士、对外文化输出工作者和海外华侨在文化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对外传播不止停留在文本的传播上,还应该延伸到文化产品的塑造和传播上,例如,历时一年的2016宁夏新十景的征集评选活动,不仅挖掘了宁夏景观文化的内涵,而且也让人感受到了宁夏之美,大型直播宣传活动、系列电视艺术片,网络媒体宁夏行采访活动、旅游线路产品运作和宣传活动可以说是全方位地展现了城市的对外形象,然而在后期媒介文化产品的打造上缺乏系列化,难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和城市影响力,例如,可以打造可穿戴的文化产品、城市形象大使、主题公园等,找到与活动主题和社会共振的元素,形成传播的系列化,主题化。

总之,中阿博览会作为中阿文化交流的产物,更是传播城市形象的良好契机。作为西部城市,在现有地缘优势的基础上,应注重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加大阿拉伯语人才培养力度,把好人才关,同时整合媒体资源,加强与境外媒体的合作,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另外在文化产品的开发上,应形成品牌化,提升国际影响力,为深化合作交流,传播好城市形象做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阿拉伯语中阿城市形象
开启中阿关系“新时代”
科技阿拉伯语词汇的构成及翻译方法探析
《窄门》中阿丽莎的爱情悲剧探析
网络资源在阿拉伯语教学中的应用及成效分析
西域察合台文史籍中阿闌豁阿感光而孕故事
镜中武汉:城市形象的传播与认同
浅析阿拉伯语语音学习难点及解决方法
刍议沈阳城市形象与效益
2015年《第一财经周刊》“新一线”栏目的城市形象呈现
阿拉伯语留学生汉语语音习得难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