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广东 广州 510990)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核心课程《招贴设计》,其教学目的之一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创意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将创意概念以视觉形式呈现出来,然而该课程在新媒体环境下遇到了一些新问题。
新媒体、移动技术和电子商务市场发展,新文化观念的变革等,对传统教育体系冲击很大。设计观念更新加快、学科之间渗透加速,其应用领域也有很大的变化。可是现有课程传统意识浓厚,因此学校教育企业所需人才滞后于行业需求的变化。课程教学改革更多是在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上改良,只停留在初级学科的研究和课程体系改革,鲜有对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举措。
《招贴设计》课程修读学生来自学习对象来自不同专业生,其基础有很大的差异,用相同大纲和教学内容很难满足不同专业基础学生的学习。
从课程内容设置来看,授课案例陈旧,与行业需要脱节,讲授内容对今后就业工作岗位作用不大。从师资队伍来看,行业从业经验严重不足,从企业、行业到教学岗位的少之又少,我们走访广东省内5家独立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师资,只有二所院校部分教师有过企业一线工作经验。
《招贴设计》课程成果最终以设计作品形式展示,作品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现有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学时比例,理论讲授部分的时间偏多,实践操作时间较少,很难保证学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进行作品构思与创作。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人才、产业、创新有机衔接与融合,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时代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加就业、扶持创业、促进经济升级和转型、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芝加哥大学学者福斯特(PhilipJ.foster)最早撰文提出“产教融合”概念。我国在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国家政策经过了一个不断发展的历程。我国校企协同、产教融合的国家政策从2005年全国职教工作会提出“校企合作”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中出现“产教融合”经历了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产教融合是在校企协同合作的基础上,通过企业、行业生产过程中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对接,“产”是生产劳动、技能提升、素质养成、社会服务等行为,“教”教育教学、教学管理、科技研发、社会服务的过程。其本质是以企业为先导,以系统完整培养行业技术为基础,训练行业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打破企业和教育各自独立的陋习,开展校企协同育人。产教融合是学校和企业双向交互和整合的过程,由学校单向自发育人模式变为双向互动模式,具有较高的融合性和稳定性,是协同育人的更高层次。
产教融合视阈下《招贴设计》课程改革,从课程自身特点出发,积极迎接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对知识学习方式和对教学内容的需要,积极协调产和教两个方面,充分利用创新类课程本身来构建课程新体系,促进产业与教学相融合的良性互动和动态平衡。
为了促进产业与教学相互融合和精准对接,我们从产教环境、产教内容、产教方法、产教创新、产教主体、产教机制等六个方面进行改革,改良新时代环境下课程教学改革的滞后现状;从长远来看,可以构成“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相匹配的新教学模式。
高等学校课程的产教融合改革,首先是对产教环境的改革,针对《招贴设计》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学科特点,我们重点放在互联网教学平台和课堂教学环境的建设。
1.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和移动端学习
基于《招贴设计》课程的定位和重要性,通过学校立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将课程教学课件、教学视频、设计案例和设计素材放在互联网上,让学生自主学习,以弥补课堂教学时数和讲解的不足。针对学生学习状态我们做过调查问卷,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你会通过什么途径帮助您进行知识面的扩充?90.38%同学选择专业学科相关微信订阅号。因此,开发微信公众号,打造新媒体互动平台,开放课程教学新模式,进行移动端学习,既迫切又可行。
2.多媒体和工作室实践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环境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平台和保证。《招贴设计》课程采取授课学习+实训组合方式。理论课在多媒体课室进行,课程环境是教师授课、学生以计算机为学习平台,教师改变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对授课内容进行交流和分享互动,加大学生参与度,师生共同激励产生出新设计方案的创意火花。实践课在实验室和工作室进行,学生通过前期的理论学习、优秀作品赏析,到创意方案以视觉形式展现出来。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生加强实践动手能力,要把方案实施落地,以市场来检验作品是否达到品牌形象塑造和销售的目的。
产教融合作为“产业”与“教育”的结合。合作反映的是在统一架构下,校企齐心协力完成相同的目标和任务,相互融合。《招贴设计》课程增加产教内容的融合性、时效性和实践性,做到系统性、专业性和学科性原则,产教内容可以从行业需求、专业竞赛、行业实践三大要点进行课程改革。
1.行业需求
根据课程的培养定位标和行业对岗位的需要组织教学活动。授课内容除了学科基础知识和概念的讲授外,充分掌握学科前沿知识和捕捉新技术敏锐的触角,根据行业新技术、新应用,调整教学内容,通过对企业人才需要的调研进行课程设置和更新。
2.专业竞赛
将课程内容和项目引入到竞赛中来,搭建校外和校内专业。竞赛平台以时报金犊奖、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和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三项赛事为平台。每学期开展一次专业竞赛,结合国家级、省级竞赛展开组织和评选工作,校级项目“数码之星”设计大赛和创意设计大赛互为补充,交相辉映,让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新思维,创作出优秀作品。很多作品获各类奖项。
在2016年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169件平面类作品参加比赛,共有49件作品获奖。其中42件作品获得广东赛区奖项。有7件作品在全国竞赛中获奖。
以“创意我挑战”为主旨的2017年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平面类、动画类共有155件作品参加比赛,有57件作品获奖。其中有48件作品获得广东赛区奖项,有9件作品在全国赛中获奖。
《招贴设计》授课教师喜获第八、九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广东赛区优秀指导教师奖。教学系部荣获广东省教育厅颁发的2016年度、2017年度“优秀组织奖”。
3.行业实践
教育部2012年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第十二条明确提出“推进协同创新”,探索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培养新样式。《招贴设计》课程具有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这必然要求学生脱离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跨出校园,迈向社会,到企业中学习。通过搭建企业与学校桥梁,构建项目实战平台,让学生参与一线岗位项目,既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又让学生了解行业趋势和需求,更解决《招贴设计》课程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行业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是检验教学效果和持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课程依托广东地区,特别是珠三角丰富的行业资源,分别和广州市8家科技或创意类企业建立了产教协同育人基地。实习基地均可为同学提供优质的校外实践学习机会,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完善、稳定,可满足因材施教的实践教学要求。产教协同育人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实践内容和真实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专业实训平台,增长了学生见识,增强了学生专业荣誉感,也解决实习实践类师资不足和师资缺陷问题。
将职务犯罪调查中的技术运用划分为两条泾渭分明的路线,并非是将这样的路线之争实质化,而是将其中的技术原理予以提炼后,分析国家对职务犯罪调查技术运用的制度安排。从目前来看,国家对于职务犯罪调查的技术安排体现为发展与制约并重。一方面,在技术运用较为薄弱的科学技术方面强化投入与产出,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战斗力。另一方面,通过制度设计制约人文技术,使其始终保持在稳定可控的范围内。这样扬长避短的制度思路或许还将长期存在于职务犯罪调查的技术安排之中。
产教融合课程改革最核心的问题是教法改革,在新媒体背景下《招贴设计》课程改革必须主动适应数字化环境下微课(Microlecture)、在线开放课程(MOOC)、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和创客(Mak-er)的发展方向。从逻辑上说,微课是智慧教学环境的教学资源,慕课是在线教学平台,翻转课堂是教学方法,创客是培养目标。
类型多样的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大纲和知识点,教师将对应章节录制成微课或案例练习操作步骤,放在校内网的在线教学平台,通过微信订阅号引导学生提前预习,完成课前相关内容学习。进行课堂环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面对面深入交流,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和疑惑,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课后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平面和微信公众号进行课程学习内容补充和讨论,通过类型多样的教学和微视频及在线学习,提升学生对《招贴设计》课程自主学习能力,对知识巩固及应用。
创新一个民族的灵魂,这已经是全社会的共识。创新显然也是《招贴设计》课程核心竞争力。广义地说,创新是改变旧事物,创造新事物的方法或手段。
1.创意是原动力
创意是指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思想、见解或表述,一般是个体具有的、原创性的、非重复的想法。对于《招贴设计》课程来说,创意就是对常规的叛逆,是固定思维的奇思妙想,是新与旧的涅槃,是智慧的闪光、灵感的显现,是炙热情感与理性思考的产物,是众多思维的碰撞,是博采众长、超越自我的升华。《招贴设计》课程离开了创意,作品豪无生命力。创意为行业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核心竞争力的驱动力。
2.创新与创意的联系
(1) 创意是创新的思想源泉,创新是创意付诸于实践的必然形式。换句话说,创意是创新之母。很多创新就是把创意引入其他领域的结果。
(2) 创意如果不能发展到创新的阶段,那只能是个人孤芳自赏的智慧花朵,不可能产生真正的社会价值。
(3) 创新与创意都需要有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都是对人的意义和价值的肯定。
3.创意与创新在《招贴设计》课程实施
对于《招贴设计》课程来说,其核心竞争力就是创意与创新的能力。因此,该课程中的任何教育教学设计活动,都必须围绕培养学生创意与创新能力的开展。换句话说,创意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应该贯穿在课程教育教学的主线上。学生的创意和创新能力,既有天赋的条件,更有教育培养的作用。天赋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条件。有了好的苗子,后天的教育培养就是极其重要的因素了。后天的教育培养,如果能与专业工作内容、实训和行业发展结合起来,那就有可能使学生的创意和创新能力得到很快的提高。
教师是《招贴设计》课程产教的主体,师资水平和素养直接影响到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很重要的意义。
1.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协同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不但具备传统的课堂组织能力,要不断提升教师学术水平和项目整体设计能力,而且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意思维能力,能驾驭课程的设计和教学资源的开发,适应互联网+时代,为学生提供更多教育数字化的服务。学校每年都提供相应经费支持专业教师参加企业举办的短期专项培训,让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和学习企业最新技术和资讯。
2.整合师资队伍
聘请企业精英和行业骨干任兼职教师,通过对企业导师分类管理,量身定制,将外聘教师分为专家型、骨干型、实践指导型。专家型外聘导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专业建设,定期开展行业专业讲座,指导青年教师顶岗实训,合作展开科学研究项目申报。骨干型企业教师主要参与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和授课,参与校内实训基地和实训室建设。实践指导型外聘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学生参观企业、带学生参加实训,对一些专业性、技术性的内容授课和实训指导。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更真实的实习环境,为企业培养岗位所需人才,也弥补了学校专任教师师资结构单一、实践能力不足问题,实现校企人员优势互补,人才资源共享。
《招贴设计》课程改革和探索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离不开完善的评价机制。建设公平、公正的在线评价体系是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学生评价督促老师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通过网站平台记录学生学习参与度、视频观看时间、交流互动、在线作业完成情况,基于数据统计分析进行需求精准学习分析并不断改进课程教学资源的供给。
产教融合是深化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发挥企业的作用,可以促进人才供给和产业需要全方位的融合,从而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提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程度,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发展格局。在产教融合视阈下,从产教六个方面着手发力,切合《招贴设计》课程目标和特征,运用现代教学理念,最大限度整合各种有用资源,解决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产生叠加效应,更好地满足产教融合对行业人才的需求,实现课程精准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