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和对策研究

2018-03-28 09:12周继荣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学院教育教学

周继荣

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和对策研究

周继荣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教务处,江苏南京,210088)

独立学院承担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但是在办学过程中面临着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度不高、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协调性不强等困境。针对这些问题,独立学院可以尝试从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搭建实践教学平台等方面着手,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力求取得实效。

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物,是一种以培养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驱动力的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新的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当前不同类型高校育人工作的新方向。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最新数据统计,我国共有266所独立学院,占所有本科高校的21.5%,目前共有在校生209.7万人。独立学院是培育区域创新创业人才的摇篮,承担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如何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号召,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的精神,健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高校的实践教学平台,是目前摆在所有独立学院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度不高

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所谓的精英教育,不应该只面向“点”即只针对部分学生群体,而应该重视“面”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全员参与、全员覆盖,要与专业教育做到真正结合并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但是,因为专业教育体系存在封闭性、排斥性等先天不足,创新创业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基本上都游离在第一课堂之外,往往定位于第二课堂,以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等形式呈现。很少有独立学院能够真正做到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知识嵌入专业教育中去。

(二) 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协调性不强

杰弗里•蒂蒙斯指出:“如果把创业比作美国经济的发动机,那么创新就是此发动机的气缸,它带动了重要新发明和新技术的诞生。”[1]由此可见,创新创业具有共生性,既互相依赖,又相互促进,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创新是指向创业的创新;创业指引着创新的方向。“创业”和“创新”不是两张皮,而是联合体。但是在独立学院的具体实践中,受机构精简和办学经费来源单一等因素影响,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共生性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存在着各自为政、互不干预的局面。

(三) 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无法满足人才培养需求

当今社会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关注更多地集中在学生群体。但是,教育教学是由教和学组成的,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密切相关。随着“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如火如荼地开展,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短板突显。对于独立学院而言,师资队伍的不足更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一块“短板”。独立学院的师资来源比较单一,主要来自于高校,其行业实践经历严重缺乏,且所学知识难以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需要。另外,师资队伍的数量不足和专业化程度不够也导致创新创业课程资源的自主研发能力严重不足,如果仅仅依靠独立学院自身力量,肯定无法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

(四) 实践教学条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撑度不够

创新创业教育与一般的专业课程教育不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前提是搭建坚实的实践平台。而这个平台的搭建需要充分的实验实训设施和环境作为支撑。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地方综合性高校等相比,独立学院开展创业教育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资源瓶颈。独立学院特别是工科院校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用于建设实验室、购买仪器设备,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专业教学需求,基本无法顾及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 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尚不够完善

为响应国家和政府号召,很多普通本科院校陆续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或创业学院。但是独立学院受多种因素约束,很少成立类似学院或机构,即使有也不是实体化运作,多数隶属于教务处或学生处,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基本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同时,因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模式是政府主导、政策牵引,高校包括独立学院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认同程度不一,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制度支持、服务支持和经费支持等在范围、力度、持续度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差距,需要不断提高和大力改善。

二、突破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困境的对策

(一) 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关键是唤起学生们的“双创”热情,在他们身上植入真正的创新创业基因,激发他们潜在的创新创业意识。通过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形成科学的思考问题的方法,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专业知识教育、组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和各类创新创业学科竞赛等多种手段,逐步提升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度,从而培养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善于学习、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 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龙头。要使独立学院的学生能够成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和能手,必须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明确创新创业目标要求,使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合理设置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学分;要推行有关创新创业的学分制改革,建立创新创业学分与专业课程学分、课外实践学分等相互认定和替代制度,尝试把学生主持和参与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发表论文、申请和授予专利以及自主创业等认定为学分;要打通学科壁垒和专业界限,开设专业交叉、学科融合的实践课程,建立跨学校、跨地区、跨学院之间联合交叉培养、社会协同育人的新模式新机制,共同营造支持和促进独立学院实践育人的良好环境。

(三) 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设计和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必须从知识、能力和思维三个维度入手,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将创新创业实践和理论知识传授结合起来。同时,不能只顾埋头内部建设,还要学习和引进外部的先进经验,搭建合理的创新创业知识、思维和能力结构,着力使创新创业知识、思维和能力内化为一种学生特有的创新创业素养,在努力做到保证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完整性的前提下,还应该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分类。先面向所有学生普及创新创业知识,再对有创新创业兴趣和意向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其中,普及性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为目标,而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围绕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传授和答疑解惑,目的是提高创业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坚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的原则,坚持文科和理科相结合、科研和教学相结合,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

(四) 创新课程教学方式和考核形式

创新创业教育应该由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共同配合完成。其中,第一课堂主要承担理论知识传授任务,可以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第二课堂则负责组织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和实践,尝试把实践教学融入创新创业教学和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创新实践教学和创业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教学是通过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企业实习和见习等形式,增强学生对行业产业的理解、认识,提升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创业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引导有创业意愿和创业热情的学生参与市场调研,进行产品研发,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申请入驻科技园和创业孵化园的绿色通道,并借助创业讲座、论坛等平台指导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另外,要从考核形式着手,改变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学业评价方式,努力构建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五)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据相关调查统计显示,约1/3的高校认为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的主要因素是师资队伍。目前,绝大多数独立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依托开设《创业管理》《创业教育》等经济管理类的课程、举办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讲座,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要求。因此,进一步加强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一方面,学院可以聘请企业高管、人力资源经理等作为客座教授,承担一定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任务或不定期为学生举办讲座,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并提供最新的市场行情和商业信息。另一方面,在引进创新创业课程专职教师时,必须考虑教师的学科背景、实践经验和教学水平等综合素养,加强新建和已有师资队伍的创新教育能力培训,逐步提升教师们的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和水平。

(六) 完善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

“大学可以鼓励学生加强假期创新精神的培养,但在创业知识能力方面,学校只能做到一半,另一半还要靠学生到实践中去锻炼,到学校外面的创业实践中去摸爬滚打才能完成。”[2]独立学院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高校,更应该重视创新创业实践,不断完善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一方面,可以在原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基础上,吸引企业和母体学校共建产学研合作实验平台和校内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另一方面,要为大学生创新实践成果转化、创业项目孵化创造条件,联合企业建立孵化园、科技园等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同时,要建立完善四级大创项目实施管理体系,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充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七)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支撑保障体系

独立学院应该从长远统筹考虑,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要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要求,坚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切实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各环节;要加大人力、财力投入,设立大学生学科竞赛奖励和创新创业专项经费,建立完善的竞赛激励和奖励机制,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和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要统筹协调各个部门、院系和各方资源,建立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为落实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措施提供坚实的保障。

[1] 杰弗里•蒂蒙斯,小斯蒂芬•斯皮内利.创业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9-10.

[2] 潘樊元,刘丽建,魏晓艳.潘樊元高等教育论述精要[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3] 王贤芳,孟克.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之重构[J].教育教学论坛,2012(2):118-120.

[4] 卢宝臣.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 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7):140-141.

[编辑:苏慧]

2018-05-28;

2018-06-12

江苏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研究”(2017SJB2053)

周继荣(1983—),男,江苏东台人,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教务处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联系邮箱:86588961@qq.com

G4

A

1674-893X(2018)04−0084−03

猜你喜欢
学院教育教学
国外教育奇趣
初等教育学院
题解教育『三问』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