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陶刻运用中的感悟

2018-03-28 06:51潘丽杰
山东陶瓷 2018年6期
关键词:刀锋刀法紫砂陶

潘丽杰

紫砂出色的可塑性,赋予了艺术创作无穷的可能性,在紫砂的形体之中,可以有金石的刚,可以有漆木的柔,有繁有简。多变的造型也给予了欣赏者无穷的想象。在这种多变的载体之上,紫砂陶刻一直以来都伴随着紫砂形体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从最初的以刀代笔,到更加负责的雕与刻结合,将书法、绘画、雕塑等等的各种技法栩栩如生的传神于紫砂陶之上,在紫砂原本的实用性、工艺性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增添了更多的文化性、观赏性以及收藏价值。

自从开始学习紫砂陶刻以来,经过这些年的学习、积累总结出两个运用陶刻工艺的基本条件:从紫砂陶刻的历史来看,历代的陶刻名家,很多都与书画一道有所涉猎,其中有一些甚至曾尝试过自书、自画、自刻,无法兼通两者,自然事倍功半,陷入有法不能用,有用不得法的境地,陶刻自然也就无法起到更好的装饰或是文化效果。历史上能够从事陶刻这一行的,多少都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准,这比之古早的紫砂匠人来说,要具有更加宽广的艺术眼光,因为最初时期的紫砂匠人绝大部分是没有文化的。而作为陶刻重要资源的书画,在古时还是文人的专有,没有文化也就无从运用。从明清两次紫砂兴旺的高峰来看,其中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陶刻大师都具有深厚的书画水准,中国传统的山水、花鸟、人物等等的表现手法,都能通过刻刀的简单勾勒而为世人所称颂。在以前紫砂匠人没有条件在学习紫砂制作的同时,学习书画方面的知识,所以紫砂艺术花费了很长的时间跟同时代的文人合作。而在当下社会,传统的士人读书人阶层早已经零落消失,取而代之是普适化的人文教育,学习书画不再是文人的专利,所以在学习陶刻的同时,同步学习书法绘画,可以说是今后紫砂陶刻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只有对书画理解的更深,对刀法掌握的更好的陶刻创作者才能够在这个时代脱颖而出。

陶刻运用的方式虽然各有不同,但不同的执刀方式形成了不同的陶刻风格,在实践中大体可以分作两类:

一、陶刻时的执刀方法与执毛笔大体相似:刻字同写字一样,讲究指实、掌虚、手腕灵活,讲究灵动,中指、无名指以及小指要牢固的执住刀管,就如同执笔要稳一样,用大拇指与食指来转动刀管,技艺练到深处,执刀就如同执笔,各种角度,上下左右都运动自如。

二、第二种执刀法则与第一种完全相反,基本不拘泥于执笔的姿势,而是根据刀具以及被刻坯体的实际情况而做出适当的调整,更加灵活多变。

这两种运刀方式各有优劣,第一种方法由于源于执笔,更便于模拟出用笔的风味,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以刀代笔”,但刀毕竟不是笔,前期需要大量的时间用于积累学习,要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有一部分人达到相当的境界;第二种方法不拘泥于执刀的方式,所以入门简单,倘若搭配合适的刀具,也一样能创作出使人惊艳的作品,但缺点在于运用方法不成系统,需要独立摸索,兼之缺乏对书画的掌握,作品容易脱离实际,缺少主题韵味。

紫砂陶刻常见的刀法有好几种:通常被称为双刀直入、单刀加刀、三刀法、冲刀法等。利用刀锋的宽窄粗细,力道的均匀变化将点、线、面具体表现在紫砂陶之上。不同的刀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味道,例如双刀直入多运用于各种书法镌刻,刀锋基本与紫砂坯体垂直,犹如毛笔的中锋,无论正书草书都可以运用此法,它的特点是外光内毛,刻字如写字。所以学好书法,对于刻字时刀锋的运用会很有帮助。又如冲刀法,在陶刻中经常出现厚薄、细弱、雄强等等的形态变化,塑造景物的深远程度等等,用刀锋模拟画笔显然力有未逮,所以便要利用刻刀相对于毛笔的优势,那便是对坯体深浅的面开发,通过深浅的不同变化,线面的对比而营造出类似景深的效果,对于刻绘形象的表现非常有利。

随着对生活的认识和对刀法运用的领悟和加深,陶刻的表现力也会不断的发生变化,除了常见的书法、花鸟、山水刻绘以外,人物刻绘也是非常重要的陶刻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又分为传统的人物刻绘和现代人物刻绘,相对来说分别适配于前述的两种运刀方法,传统的人物刻绘采用第一种,现代的人物刻绘则采用第二种。不过随着陶刻水平的不断提升,两者很可能最终殊途同归。

猜你喜欢
刀锋刀法紫砂陶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刀法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
论紫砂陶刻的装饰与发展
开宗立派 重构传统——吴鸣紫砂陶艺历史价值之再认识
我是刀锋
每日挥刀五百下
春天
刀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