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紫砂壶提梁形制的设计与思考

2018-03-28 06:51吴志强
山东陶瓷 2018年6期
关键词:壶把茶馆饮茶

吴志强

紫砂壶造型的衍变有着十分明显的时代特征,至今能够广受欢迎,获得认同感的紫砂造型,能够流传下来的,无不是受到当时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影响。这种影响有些是直接的,有些则是间接的,直接的影响来自于紫砂创作者的主观创造,而间接的影响则来自于整个社会生活文化习惯等等对于整个大环境的熏陶,例如饮茶风尚的转变,软硬提梁的转变。

为什么说紫砂壶的造型会受到整个社会间接的影响呢,这一点其实可以从紫砂提梁壶提梁的材质变化得出一些端倪。在宋代的时候,人们饮茶仍然以烹茶和煮茶为主,并不是我们当下所熟悉的散茶。在那个年代,受限于茶叶的制作工艺,储存条件等等的制约,烹茶和煮茶才是吃茶的主流方式,所以最早的提梁壶的提梁又高又硬,是为了便于烹煮而诞生的发明创造,完全是以实用为前提的一种形态,这一时期的紫砂壶本身亦不太讲究美观或是艺术性,所以提梁没有一定之规也相对粗糙,现在的“东坡提梁”的提梁形态就有几分那个时候的影子,但这也是经过修饰和优化的。

随着饮茶方式从烹茶煮茶到泡茶转变,原本干硬的提梁逐渐被抛弃,人们发现给茶壶加上一个壶把似乎更加方便实用,紫砂壶的结构也因此得以确立,并以这样的结构为基础,发展出了绚丽的紫砂文化,但提梁这一看似多余的形态却并没有被完全抛弃。创作者们发现,只需要将“提梁”进行一些小小的改变,其非但不会多余,在某些场合甚至比壶把还要方便很多,那便是“软提梁”的出现。何谓“软提梁”,这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软提梁”中的软并非是指提梁的材质是软的,而是区别于“硬提梁”的不可更改,“软提梁”可以是由各种材质构成,绳子、线、金属统统都被称为“软提梁”。软硬的解释在我们的文化中其实一直存在,当下我们就将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内部的主板、芯片、内存等等统称为“硬件”,而将基于这些硬件运行的带有各种功能的程序“软件”,软件因为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所以会时常更新换代,而硬件会随着整体的淘汰损坏而退出使用的舞台。软硬提梁的划分也是差不多的道理。

“软提梁”的出现大大拓展了紫砂创作者们的思路,这种可以更换不同材质提梁的想法很快就出现在各种紫砂壶作品之上,并最终诞生出一件相当经典的“软提梁壶”代表——“洋桶壶”。据确切的记载,顾景舟早年就曾帮人定制洋桶为生,洋桶这一造型也一度因为茶馆的风行而流行,甚至于飘扬过海,下南洋赴西洋,以黄铜为材质的软提梁洋桶壶一度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记忆。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式的茶馆逐渐零落消失,洋桶壶的辉煌也就随风而逝,这种生活方式的转变,让软提梁也逐步消失在了大众的视野之中。

时间推移,软提梁变得越来越少,于是乎硬提梁又一次回到了创作者的视野,近代紫砂在经历了一次小小的低谷之后,在当代又再一次焕发出了生机。当下的紫砂茶壶不再仅仅是田间劳作的饮茶器具,也不仅仅是依托于茶馆的兴盛而兴盛,紫砂市场的又一次繁荣,得益于其背后的文化需求。随着整个社会生活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迫切,整体大环境下的传统文化回归,让紫砂艺术再一次回归到主流社会的视野中来,人们很快发现,相对于当下各种快节奏的文化生活,喝茶,并且是用紫砂壶喝茶,显得比其它方式更为健康和有文化。配备了硬提梁的紫砂壶,以其特有的轮廓和审美效果,得到了当下时代的需求认可,并且得益于制造工艺的提升,以紫砂本身为材质的硬提梁的制作难度及成本已经大大降低,各种新颖的创作开始不断涌现,在软提梁退出舞台之后,紫砂又迎来了硬提梁的回归。

大众的审美每经过一段时间就仿佛经历了一段轮回,而想要在轮回过后仍然能够被人所铭记,那必然只能是经典。提梁的形制一直在发生着改变,其原本的作用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思考这种变化,学习这种转变,或许能够从中得到一些紫砂形体创作的启示,为我们今后的创作指明道路。

猜你喜欢
壶把茶馆饮茶
《茶馆》
浅谈潮州手拉壶的造型设计
浅析《腾飞提梁壶》的创作理念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四季饮茶与健康
清雅茶馆
浅谈紫砂壶的壶嘴和壶把
月下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