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寡占竞争下的国有企业民营化与产业政策选择

2018-03-28 03:17王凤生
关键词:民营化社会福利关税

赵 驰, 王凤生

(1.东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6;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文澜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3)

国有企业民营化是不同转型经济体的共同特征,只是在民营化程度、范围和路径上存在差异。观察经济转轨的经验发现,国有企业往往遭受着效率损失。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权、促进国企内部改善经营与激励机制、逐步引入市场竞争、转变国有企业的经济角色等,力图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活力和竞争力。伯斯(Bös)[1]指出,完全民营化或部分民营化可能只是政府想要维持其在国有企业的支配力的一种结果,作为特殊的公共政策的目标之一,政府需要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利润最大化行为,使得消费者的利益免受损害。

近年来,中国政府运用产业政策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明显加强,产业政策几乎涵盖中国经济的所有产业,更多地表现为对产业内特定企业、特定技术、特定产品的选择性扶持以及对产业组织形态的调控。然而这些政策调控手段无论在理论依据还是实施效果上都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质疑。

本文在开放条件下构建混合寡占模型,将政策内生化,在新古典的分析框架内,通过设定以下三种产业与贸易政策机制*首先,从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视角,寡占市场中政府能够通过关税的设定来改善贸易条件,关税往往作为一种策略性政策工具纳入税收效应、国际竞争以及环境政策等问题的研究中;其次,将混合寡占理论应用于国有企业民营化问题的讨论之初,产量补贴或价格补贴在混合寡占模型中即成为基础性的产业政策工具。本文同样遵循这一惯例。分析在中国的竞争性行业实行民营化战略的过程中,政策选择对于不同类型企业民营化进程的影响:(1)政府同时进行产量补贴和征收关税政策;(2)政府只对国内企业进行产量补贴;(3)政府只对国外企业征收关税,一家国外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并且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进行古诺竞争。通过比较三种政策下的社会福利,本文认为国有企业根据其边际成本定价并不是最优的。效率差异的程度对贸易政策和民营化程度具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国外企业相对国内企业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有企业民营化的程度较高,并且单位补贴率和关税税率也较高;如果国有企业相对民营企业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民营化程度同样较高,同时政府倾向于对国外企业课较高的关税,而对国内企业进行比较少的产量补贴。特别是相对于政府考虑其他几种情形的贸易政策而言,不考虑关税政策时的最优产量补贴率往往比较高;同样地,政府不考虑产量补贴时的最优关税也会比较高。本文还发现,社会福利水平或民营化程度的高低也对政策选择有一定的影响。考虑到市场规模和边际成本,部分民营化对于这三种政策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更有趣的是,在本文提出的三种政策中,政府仅对国内企业进行产量补贴并且将国有企业完全民营化的政策消费者剩余最高,而社会福利水平相对较低。在市场规模和边际成本固定的条件下,其他两种政策可能优于政府只对国内企业进行补贴的政策。

与已有文献相比较,本文的主要贡献如下:(1)本文的研究是对张(Chang)等[2]研究的补充和修正。将政策选择内生化,更加关注以下现实问题:首先,对于政府和国内市场而言,什么是最优的政策?其次,在开放的混合寡占市场中,对政府而言,单边的补贴政策是否是最优策略?再次,在既定的政策之下,最优的民营化程度如何?本文回答了一个问题:究竟是龙(Long)等[3]提出的完全民营还是韩(Han)[4]提出的完全国有是最优策略选择?后者不考虑成本差异问题,其研究表明最优的政策组合是国有企业完全民营化,并且同时采用产量补贴和关税两种政策工具。对此,本文进一步比较了三种政策下的民营化程度,即民营资本的参股比例。(2)本文在开放的混合寡占市场中根据政策决定的不同阶段,将贸易政策设定为同时进行产量补贴和征收关税政策、只对国内企业进行产量补贴、只对国外企业征收关税三种类型,探讨关税、产量补贴以及部分民营化战略等政策工具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已有的相关文献并没有将政府产业政策与民营化政策相结合来讨论国企民营化程度与社会福利水平的关系。(3)本文的研究发现,社会福利或民营化程度的大小也对政策选择有一定的影响。考虑到市场规模和边际成

本,部分民营化对上述三种政策而言都是最优选择。政府采取仅对国内企业进行产量补贴并且将国有企业完全民营化的政策,消费者剩余最高,而社会福利水平最低。

一、文献评述

将混合寡占理论用于国有企业民营化问题的讨论可以追溯到梅里尔(Merrill)等[5]的研究。他们首先将国有企业引入寡占竞争市场之中,并提出国有企业可以改进社会福利的条件。相关的文献还涉及税收效应、国际竞争以及环境政策等问题。松村(Matsumura)[6]提出一个部分民营化的理论模型,假设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没有生产效率的差异,两个企业进行古诺竞争,则完全民营化或保持完全国有都不是最优选择。王(Wang)等[7]还将模型拓展到存在生产效率优势的情形,探讨自由进入市场情况下生产效率差异如何影响民营化的策略选择。

关于中国国有企业民营化问题,已有的理论文献集中研究国有企业民营化的条件[8-11],而对于部分民营化普遍存在于中国的事实并未给予充分的解释。关于民营化程度的问题,白重恩等[12]给出了新的认识,对于经济转轨国家而言,由于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所以政府在经济中保留一部分国有企业是最优的策略选择。王红领等[13]则从实证的角度说明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可以采用将政府的目标函数考虑在内的次优民营化策略。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应用混合寡占模型,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视角,研究不同产业(贸易)政策安排下的最优民营化程度及福利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对上述问题给出合乎逻辑的解释。这是回答中国现阶段是否应该推动以及如何推动民营化进程,监管部门应该如何制定产业及贸易政策等现实问题的关键。

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视角,布兰德(Brander)等[14]的研究表明,在寡占市场中政府能够通过关税的设定来改善贸易条件,关税作为一种策略性政策工具,可以将外资企业的税收转移给国内企业。伊顿(Eaton)等[15-16]进一步在具有寡占特征的产业中检验了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的福利效果。大量的研究表明,最优贸易政策需要具备以下条件:首先,只要寡头垄断利润可以转移给国内的企业,那么无论是贸易政策还是产业政策都可以提升社会福利水平;其次,对于古诺竞争,产量补贴政策是最优的,而对于伯特兰德竞争,税收政策往往是最优的*这是贸易理论的一个命题,如果没有直接的贸易扭曲或政策目标,那么补贴比关税更容易实现经济或非经济目标。Rodrik的研究表明,如果存在内生性的贸易扭曲或非经济原因导致的扭曲,那么不同的政策带来社会福利水平的排序可能会产生变化,而将从价税和具体的政策性工具相结合,可以消除垄断带来的无谓损失。。

而将国外企业竞争引入混合寡占模型的研究,始于科内尔(Corneo)等[17]。帕尔(Pal)等[18]检验了民营化和策略性贸易政策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如果仅进行产量补贴,民营化可以提升社会福利水平。然而,如果仅仅对国外企业征收关税,民营化可以扩大社会福利提升的参数空间。帕尔(Pal)等[19]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的存在降低了最优关税和补贴,但同时也降低了两国之间的贸易额。尽管如此,较低的贸易额并不会导致两国较低的社会福利水平。张(Chang)[2]扩展了松村(Matsumura)[6]的模型,分析了在开放的混合寡占市场上存在企业成本差异时的最优贸易和民营化政策。赵(Chao)等[20]进一步发现福利极大化的关税税率随着民营化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当政府将国有企业完全民营化或部分民营化时,贸易自由化是不可取的。王(Wang)等[21]则在开放的混合寡占市场中研究了不同市场结构下,对国外企业征收关税时民营化战略的必要性。王(Wang)等[22]在成本不对称条件下,利用混合寡占模型重新检验了关税的合理区间,证明了在古诺竞争中,国内民营企业和国外民营企业之间规模的差距会增加,社会福利极大化目标下的最优关税比税收收入极大化目标下的关税更高;而在斯塔克伯格竞争中,社会福利极大化目标下的最优关税则小于税收收入极大化目标下的关税。

上述文献在寡头垄断或者混合寡占垄断模型中着重讨论了最优关税选择问题,但是缺乏对民营化政策的关注。龙(Long)等[3]认为当地政府事前承诺将采取民营化政策,可以同时对国内企业进行产量补贴而对国外企业征收关税。最优关税不依赖于民营化程度,并且只要最优关税税率是正的,那么最优补贴率与民营化程度负相关。然而,他们并没有内生决定民营化程度。王(Wang)等[23]将市场结构纳入考量,分别就政府的税收收入极大化目标和社会福利极大化目标讨论了民营化的效果。研究表明,存在成本差异情况下,民营化的国有企业的边际成本超过了临界值,无论企业的行动策略如何,社会福利极大化目标下的最优关税都小于税收收入极大化目标下的关税。韩(Han)[4]在开放的混合寡占市场中探讨了最优民营化和贸易政策的问题。研究发现,在古诺竞争中,完全国有是最优策略,而民营化战略受到政策工具和企业间的成本差异的影响非常显著。相比之下,国内文献较少,代表性文献为叶光亮等[24]在开放的混合寡占市场中研究了国内外企业的产品差异程度和国有企业民营化程度对最优关税的影响。研究表明,无论政府以收入极大化还是福利极大化为目标,其设定的关税税率都应随着民营化程度和产品差异程度的提高而提高,政府福利目标与关税收入目标都与产品差异程度成正比。

二、理论模型

本文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内提出以下假设。国内市场*假设竞争发生在国内市场,独立于国外市场,因此国内市场的产量决定与国外市场无关。包括一家国有企业(firm0)、一家民营企业(firm1)和一家国外企业(firmf)。假设三家企业均以固定边际成本*在开放经济的混合寡占模型中,韩(Han)等假设企业成本对称,采用了二次成本函数的设定;王(Wang)等曾在二次成本函数的设定下考虑国营与民营两类企业的成本不对称。由于本文的重点在于探究三类企业之间存在成本差异时多种政策的协调方案,假设边际成本固定最易操作,又不失一般性,有助于得出清晰的政策建议。许多研究在考虑成本差异时假设固定边际成本。生产某种同质产品*产品差异会影响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但并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在这里,同时考虑三种企业的产品差异与成本不对称,会极大地增加论述的复杂性,在技术层面较难处理。本文旨在探讨当市场规模一定时,企业的生产率差异究竟如何影响国内的政策选择。,但是拥有不同的技术水平:国有企业生产效率最低,国外企业生产效率最高。给定国内民营企业的边际成本为c,国有企业的边际成本记为(c+Δd),其中,Δd表示国有企业的效率损失;国外企业的边际成本记为(c-Δf),其中,Δf表示国外技术带来的成本节约效益,c>Δf≥Δd≥0。当Δf=Δd=0时,所有企业具有相同的技术水平。因此,三家企业的利润函数可以分别表示为

π0=px0-(c+Δd)x0

(1)

π1=px1-cx1

(2)

πf=pxf-(c-Δf)xf

(3)

其中,p为市场均衡价格。假设代表性消费者具有拟线性效用函数:

(4)

本文进一步定义了三家企业的目标函数。基于伯斯(Bös)等[1,6]的设定,国有企业的目标函数可以定义为企业利润与社会福利的加权和:

U0(x0,x1,xf)=(1-θ)SW(x0,x1,xf)+

θπ0(x0,x1,xf)

(5)

其中,SW(x0,x1,xf)表示社会福利函数,包括了国内市场的消费者剩余、国内企业的利润和政府税收收入。0≤θ≤1代表民营化程度,θ=1表示完全民营化,θ=0表示完全国有。因此,民营企业的目标函数可以表示为

Ui(x0,x1,xf)=πi(x0,x1,xf),i=1,f

(6)

政府不仅要决定最优民营化程度,而且要设定对国内企业的补贴率和对国外企业的关税税率。本文通过设定三种优化策略检验产业(贸易)政策和民营化政策的有效协调:(1)政府同时进行产量补贴和征收关税;(2)政府只对国内企业进行产量补贴;(3)政府只对国外企业征收关税。社会福利函数给定为

SW=CS+π0+π1-s(x0+x1)+τxf

(7)

其中,τ表示关税税率,s表示每单位的产量补贴,

通过比较三种政策下的社会福利水平,政府可以优化产业政策与国有企业民营化的协调。本文的博弈框架如下:第一阶段,政府根据社会福利极大化目标决定最优的产业(贸易)政策和民营化程度*这里不需要考量民营化和产业(贸易)政策的排序问题。根据民营化和贸易政策求解社会福利极大化问题,一阶条件最终等同于民营化和最优补贴(关税)水平,唯一的区别在于政府的最优反应函数,但是不影响本文求解最优解。;第二阶段,给定政府的政策,三家企业进行产量竞争。

三、模型解析

(一)均衡结果

本文利用逆向归纳法求解两阶段博弈模型。首先,给定政策变量,企业选择最优产量最大化其目标函数,分别在三种政策下得到企业的均衡产量xi(τ,s,θ),i=0,1,f;然后回到第一阶段,考虑政府以社会福利极大化为目标确定关税税率τ、单位补贴率s以及民营化程度θ。最终,得到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SPNE),详见表1。

表1 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

其中,政策3之下可以求出有关(t,θ)的两组均衡解,但是在市场规模足够大的假设,即a>c+5Δf且c>Δf≥Δd≥0成立时能够保证均衡的唯一性。从国内政府的政策反应曲线(见图1)可以直观地验证该均衡的稳定性。

图1 政策反应曲线

由此,本文得到以下引理和命题。

引理1:三种政策下,均衡价格均不等于国有企业的边际成本。

松村(Matsumura)[6]证明,在国有企业民营化以前,封闭市场下的均衡价格等于国有企业的边际成本。王(Wang)等[27]同样在封闭市场中检验了这一结论,指出在只有一家国有企业垄断市场的情况下,均衡价格等于国有企业的边际成本。很多相关文献关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混合寡占市场,

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完全

国有的情况下,即θ=0时,均衡价格低于国有企业的边际成本。众所周知,标准的假设是国有企业均衡产量和民营化程度负相关[28-29]。而对于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混合寡占市场,张(Chang)等[2]的研究表明均衡价格等于国有企业的边际成本。本文认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混合寡占市场中,具有效率优势的国外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当政府只对国外企业征收关税时,市场价格高于国有企业的边际成本,而其他两种政策下,市场价格则低于国有企业的边际成本。进一步地,根据技术导致的成本优势和国有企业的成本劣势的这些特征可以得到以下命题:

命题1:最适民营化程度、关税税率和补贴率随着技术导致的成本优势Δf的增加而提高;最适民营化程度和关税税率随着国有企业效率损失Δd的增加而提高,但补贴率将随着国有企业效率损失Δd的增加而降低。

传统观点认为,在市场竞争当中,企业的成本降低能够带来产量的提升。关税税率和补贴率可以直接调整企业间的成本差异,影响国内外企业间的产量分配;而民营化则会带来“产出替代效应”*Matsumura在混合寡占市场中讨论了民营化的两种效应。一是消费者剩余效应,即民营化会减少社会总产出,所以消费者剩余会下降;二是利润转移效应,即民营化进程会导致产出从低效率企业向高效率企业转移,从而使得社会福利得到改善。,使产出由低效率的国有企业向高效率的民营企业转移。

Δf或者Δd的增加意味着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效率差异的增大,可以放大民营化的利润转移效应,提高最适民营化程度。此时,如果政府搭配民营化政策征收进口关税或对国内企业进行产量补贴,可以增强国内企业的成本竞争力,区别在于前者会带来额外的关税收入,但后者需要额外的政府支出。本文发现,随着技术导致的成本优势Δf或国有企业效率损失Δd的增加,最适民营化程度和关税税率都会提高,但在政府同时进行产量补贴和征收关税以及只对国内企业进行产量补贴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之间较高的成本差异Δf会降低政府支出,即补贴弥补生产效率差异所带来的收益不能弥补额外的政府支出。

本文进一步定义不同政策下的均衡产量为xij,i=1,2,3,j=0,1,f,其中i表示不同的政策,j代表不同的企业类型。pi(i=1,2,3)表示不同政策下的均衡价格si(i=1,2)表示政策1和政策2下的均衡补贴率,τi(i=1,3)表示政策1和政策3下的均衡关税税率。由此本文得到以下命题:

命题2: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混合寡占市场中,国外企业进入国内市场,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生产效率差异导致成本差异。考虑以下情形的政策:

(ⅰ)如果政府对国内企业不进行产量补贴,那么国内企业的产量是最高的,并且国外企业的产量并非是最低的。譬如,x30>x10=x20,x31>x11=x21且x2f=x3f>x1f。

(ⅱ)如果政府不进行产量补贴,那么市场价格是最高的;如果政府不征收进口关税,那么市场价格是最低的,即p3>p1>p2。

(ⅲ)政府不征收进口关税的情况下,对国内企业进行产量补贴的补贴率高于同时进行产量补贴和征税的情形,即s2>s1。

(ⅳ)政府不对国内企业进行产量补贴的情况下,关税税率高于同时进行产量补贴和征收关税的情形,即τ3>τ1。

国有企业减少的产量会被国外企业和国内的民营企业所替代,但是减少的程度取决于成本差异和产业政策的选择。一方面,民营化可能会由于总产出的减少导致社会福利水平降低;但是另一方面,补贴的产量替代效应通过增加消费者剩余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同时关税收入也可以改善社会福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补贴政策能够将产量从国外企业转移到国内企业,产生社会福利改善的产量替代效应。不同于补贴政策的是,关税降低了行业总产量和消费者剩余。对于整个产业和消费者剩余而言,征收关税和进行产量补贴两种政策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政策1下的市场总产量大于政策3下的市场总产量,但是小于政策2下的市场总产量。

如上所述,在任何一种政策下,政府都需要从社会福利的角度做出最优选择。比较三种政策,本文得到了最优税率或者补贴率的排序。在政策2下,政府不对国外企业征收关税,补贴率高于政策1,即政府同时进行产量补贴和征收关税,s2>s1;在政策3下,政府不对国内企业进行产量补贴,关税税率同样高于政策1,即政府同时进行产量补贴和征收关税,τ3>τ1。

假如不考虑成本差异问题,韩(Han)[4]的研究表明,最优的政策组合是国有企业完全民营化,并且同时进行产量补贴和征收关税。本文考虑成本不对称对其进行了拓展,表1的结果表明,不同政策下的最优民营化程度既不是完全民营化也不是完全国有。无论政府选择哪种政策,部分民营化都是最优策略。同时,本文进一步比较了三种政策下的民营化程度,即民营资本的参股比例:

当且仅当a-c≥(≤)A1时,

(8)

当且仅当a-c≥(≤)A2时,

(9)

命题3: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混合寡占市场中,国外企业进入本国市场,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生产效率差异导致成本差异。三种政策两两比较,民营化程度的大小取决于市场规模和边际成本的差异:

(ⅰ)如果A25Δf,那么θ2>θ1>θ3;

(ⅱ)如果a-c>A1,那么θ2>θ1>θ3;

(ⅲ)如果A1>a-c>A2,那么θ2>θ1>θ3;

(ⅳ)如果A1>A2>a-c>5Δf,那么θ3>θ2>θ1。

(二)福利分析和政策选择

本文对三种政策下的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进行了分析,均衡结果见表2。

根据命题2不难判断三种政策下消费者剩余的排序,由p3>p1>p2,可以得到CS3

表2 社会福利分析

(10)

当且仅当a-c≥(≤)B1时

(11)

当且仅当a-c≥(≤)B2时

(12)

在开放的混合寡占市场中,由于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存在市场势力,因而关税的社会福利特征主要体现为利润转移效应、关税收入效应以及消费者剩余效应。其中,产量补贴仅仅是将收入由政府部分地转移到企业。由于政府拥有国有企业的控制权和所有权,补贴支付最终会成为国有企业的利润。所以,国有企业和旨在最大化社会福利的政府并不关心补贴支付,而民营企业却非常关注。这样的所有权属性在包含补贴的混合寡占分析中非常普遍[30]。不同于政策2,政策1和政策3可以从国外企业提取租金并且获得以上三种效应。另外,对于利润提升效应,关税税率会改变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之间的效率差异水平,进而使产量从国外企业向国内企业转移,增强进口替代效应,促进国内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

∂(SW1-SW2)/∂Δf=∂(SW1-SW2)/∂Δd=

(Δf+Δd)/12>0

(13)

∂|SW1-SW3|/∂Δf=-(Δf+Δd)/6<0

(14)

∂|SW2-SW3|/∂Δf=-(Δf+Δd)/4<0

(15)

通过式(13)的比较静态分析可以发现,技术导致的成本效益和国有企业的成本劣势差距的增加,即(Δf-Δd),意味着政策1和政策2之间社会福利水平差异的扩大。效率差异越大,政策1和政策2的社会福利差异越大。表1表明在政府的产量补贴之下,国内企业生产同质产品,而在政策2之下国外企业的产量大于政策1。对比政策1和政策2,政策1中征收关税带来了利润提升效应。由表1可知,如果效率差异扩大,政策2与政策1相比,均衡时有更高的国外企业产量增加率、更高的关税税率。此时,产量补贴效应和利润提升效应会造成更大的福利差异。

图2 最优政策选择

四、结论与建议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混合寡占市场中,国外企业进入国内市场,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生产效率差异导致成本差异。本文把产品同质性、部分民营化程度以及政策安排同时纳入政府目标选择的一般模型当中,分析了“产业、贸易政策选择”和“部分民营化”对政府不同目标选择的影响。与现有文献相比发现,在开放的混合寡占市场中,不同类型企业的生产效率差异会影响政府政策选择的效果。本文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首先,国外企业成本优势越明显,政府给予国内企业的产量补贴越高,对国外企业设定的关税税率越高,同时政府更有动机引入民营资本进入国有企业。作为一种选择,如果国有企业的成本效益减小,政府则会提高其民营化程度并且对国外企业征收更高的关税。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企业会获得较少的产量补贴。

其次,不考虑征收关税的情况下,政府对国内企业的最优补贴率往往高于同时进行产量补贴和征收关税的策略;而不考虑产量补贴的情况下,最优关税税率往往高于同时进行产量补贴和征收关税的策略。

再次,政府根据其政策目标,在本文提出的三种政策之间进行选择,社会福利水平或民营化程度的差异取决于市场规模和边际成本。通过比较社会福利水平,发现政府仅对国内企业进行产量补贴并且进行国有企业民营化时的消费者剩余最高,而这种情况下的社会福利水平反而较低。2015年5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包括中央企业重组、国有资本运营、发展混合所有制、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等若干配套方案。在国企改革“1+N”的政策体系指导下,结合世界贸易组织(WTO)补贴与反补贴规则,通过转换产业补贴方式、合理选择产业及贸易政策,支持战略产业的启动和成长。将宏观的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有机地融合起来,将产量补贴逐渐转变为企业技术创新补贴,同时为避免补助与反补助办法协定(ASCM)*“补助与反补助办法协定”(Agreement on Subsidies and Countervailing Measures,ASCM),对列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具有束缚力。绿灯条款的争议,逐步向支持产业研究和开发活动阶段的R&D转移,把解决基础技术和共性技术作为产业政策调整的方向之一。

本文在产品同质的混合寡占市场中讨论最优政策安排和民营化程度问题,得出了具有政策意义的结论。尽管如此,模型仍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本文虽然假设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国外企业具有成本差异,但是民营化前后市场结构的变化(譬如由古诺竞争转变为斯塔克伯格竞争),以及民营化的内生性问题,也可能会产生一些有意义的结论,相关的研究有待进一步的深入。

[1] BOS D. Privatization: A Theoretical Treatment[M].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1: 281-285.

[2] CHANG W W. Optimal Trade and Privatization Policies in an International Duopoly with Cost Asymmetry[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2005, 14: 19-42.

[3] LONG V N, STAHLER F. Trade Policy and Mixed Enterprises[J].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9, 42: 590-614.

[4] HAN L H. Strategic Privatization and Trade Policies in an International Mixed Oligopoly[J]. The Manchester School, 2012, 80: 2580-2602.

[5] MERRILL W, SCHNEIDER N. Government Firms in Oligopoly Industries: A Short-run Analysis[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66, 80: 400-412.

[6] MATSUMURA T. Partial Privatization in Mixed Duopoly[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1998, 70: 473-483.

[7] WANG L F S, CHEN T L. Do Cost Efficiency Gap and Foreign Competitors Matter Concerning Optimal Privatization Policy at the Free Entry Market?[J]. Journal of Economics, 2010, 100: 33-49.

[8] 张军, 罗长远, 冯俊. 市场结构, 成本差异与国有企业的民营化进程[J]. 经济研究, 2003(5): 4-17.

[9] 陆铭. 为何改革没有提高国有企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J]. 经济学(季刊), 2003(7): 833-857.

[10] 孙群燕, 李杰, 张安民. 寡头竞争情形下的国企改革[J]. 经济研究, 2004(1): 64-74.

[11] 欧瑞秋, 李捷瑜, 李广杰, 等. 部分民营化与国有企业定位[J]. 世界经济, 2014(5): 112-133.

[12] 白重恩, 路江涌, 陶志刚. 市场结构, 成本差异与国有企业的民营化进程[J]. 经济研究, 2006(8): 4-17.

[13] 王红领, 李稻葵. 政府为什么会放弃国有企业的产权[J]. 经济研究, 2001(8): 62-86.

[14] BRANDER J A, SPENCER B J. Trade Warfare: Tariffs and Cartel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84, 16: 227-242.

[15] EATO J, GROSSMAN G M. Optimal Trade and Industrial Policy under Oligopoly[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6, 101: 383-406.

[16] COLLIE D. Strategic Trade Policy under Asymmetric Oligopoly[J].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3(9): 275-280.

[17] CORNEO G, JEANNE O. Oligopole Mixte dans un Marché Commun[J].Annales D′Économie Et De Statistique, 1994, 33: 73-90.

[18] PAL D, WHITE M D. Mixed Oligopoly, Privatization, and Strategic Trade Policy[J].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1998, 65: 264-281.

[19] PAL D, WHITE M D. Intra-industry Trade and Strategic Trade Police in the Presence of Public Firms[J]. International Economic Journal, 2003, 17: 29-41.

[20] CHAO C C, YU E S H. Partial Privatization, Foreign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Tariff[J].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6, 14: 87-92.

[21] WANG L F S, WANG Y C, ZHAO L H. Privatization and Efficiency Gain in an International Mixed Oligopoly with Asymmetric costs[J]. Japanese Economic Review, 2009, 60: 539-559.

[22] WANG L F S, WANG J, LEE J Y. Optimum-welfare and Maximum-revenue Tariffs in Mixed Oligopoly with Foreign Competitors[J]. Australian Economic Papers, 2010, 49: 60-72.

[23] WANG L F S, LEE J Y, HUANG C S. Maximum-revenue and Optimum-welfare Tariffs in International Mixed Duopoly: Does the Order of Firms′ Move Matter[J]. Journal of Industry, Competition and Trade, 2012(12): 273-283.

[24] 叶光亮, 邓国营. 最优关税和部分私有化战略——产品差异的混合寡头模型[J]. 经济学(季刊), 2010(1): 597-619.

[25] HAN L H, OGAWA H.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Strategic Privatization in an International Mixed Oligopoly[J]. Finanzarchiv Public Finance Analysis, 2008(3): 352-363.

[26] WANG L F S, LEE J Y, HSU C C. Privatization, Foreign Competition, and Social Efficiency of Free Entry[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 Finance, 2014, 31: 138-147.

[27] WANG L F S, MUKHERJEE A. Undesirable Competition[J]. Economics Letters, 2012, 114(2): 175-177.

[28] FJELL K, PAL D. A Mixed Oligopoly in the Presence of Foreign Private Firms[J].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6, 29: 737-743.

[29] WHITE M D. Mixed Oligopoly, Privatization and Subsidization[J]. Economics Letters, 1996, 53: 189-195.

[30] MATSUMURA T, TOMARU Y. Mixed Duopoly, Privatization and Subsidization with Excess Burden of Taxation[J].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2013, 46(2): 526-554.

猜你喜欢
民营化社会福利关税
浅析公共政策的功能限度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特别关税下企业应变之道
三元肥关税下调 肥企机会来了
关税降了,进口车价格会不会降?
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中的政府责任缺失问题探析
——以十堰公交公司民营化为例
英国计划推进儿童社会福利改革
社会福利与欧债危机
论中国的社会福利建设:在转型经济体中提供退休收入
中国公共事业改革民营化取向的理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