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燕芹 张颖瑜 钟永辉 张锡林
广东省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广东佛山 528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在我国COPD患病率占40岁以上人群的8.2%,其患病率之高十分惊人[1]。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该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步升高[2]。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一个慢性﹑反复发作的疾病,在反复急性发作的过程中致使疾病加重进展[3]。目前,对于COPD的预测指标在临床上尚未有同一意见,但由于COPD是临床常见疾病,寻找可预测及监测的指标,可以为临床预防诊治提供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检测COPD患者的血清NT-proBNP﹑D-二聚体和血气分析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COPD中的临床意义。
选取我院2016年1~12月住院部收治的COPD患者465例,其中男261例,女204例,平均年龄为(73.2±13.4)岁,平均病程为(5.62±3.26)年。按照临床症状分为COPD急性期组和COPD缓解期组;其中COPD急性期组218例患者中男140例,女78例,平均年龄(72.4±12.6)岁,平均病程(5.6±2.9)年;COPD缓解期247例患者中男121例,女126例,平均年龄(72.9±13.7)岁,平均病程(5.2±2.2)年;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严重程度的分级是根据临床FEV1/FVC,FEV1%预计值和症状来分级,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轻度167例中男107例,女36例,平均年龄(68.6±10.9)岁,平均病程(5.3±2.7)年;中度106例中男61例,女45例,平均年龄(71.8±11.9)岁,平均病程(5.5±2.3)年;重度192例中93例,女123例,平均年龄(74.8±10.8)岁,平均病程(5.1±2.0)年;三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EV1/FVC是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是评价气流受限的一项敏感指标。FEV1%预计值是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是评估COPD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轻度,FEV1/FVC80%预计值,有或无慢性咳嗽咳痰症状。中度,FEV1/FVC<70%,50%<FEV1<80%预计值,有或无慢性咳嗽咳痰症状。重度,FEV1/FVC<70%,30%<FEV1<50%预计值,有或无慢性咳痰咳嗽症状。轻度167例﹑中度106例﹑重度192例。所有COPD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4]中对COPD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肝肾功能不全;(3)肺栓塞﹑肺结核﹑哮喘等;(4)脏器肿瘤。另选取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24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13例,女127例,平均年龄为(69.4±9.4)岁。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使用由罗氏公司提供的电化学发光分析仪(COBAS E601A)和配套的检测试剂盒,对血清NT-proBNP进行检测;使用由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的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mini VIDAS)和配套的检测试剂盒,对D-二聚体进行检测;使用由上海玉研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提供的血气分析仪(GEM Prenmier3000)和配套的检测试剂盒,进行血气分析检测。
所有COPD患者入院初即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检查。COPD患者于次日清晨空腹,对照组于体检当日清晨空腹,分别采集3mL和2mL静脉血,经促凝和枸橼酸钠抗凝处理后,以3000r/min离心15min,留取上清液后于-20℃冰箱保存备用,分别进行血清NT-proBNP﹑D-二聚体检测。所有检验程序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并采用同一批号的试剂同时检测,以保证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可比性。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不同项目间相关关系采用Perso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血气分析结果显示, COPD急性期组PaO2显著低于COPD缓解期组,PaCO2则显著高于COPD缓解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期COPD患者血气分析结果比较
不同期COPD患者血清NT-proBNP﹑D-二聚体结果比较显示,COPD急性期组和COPD缓解期组血清NT-proBNP﹑D-二聚体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急性期组血清NT-proBNP﹑D-二聚体显著高于COPD缓解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根据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其中重度COPD患者血清NT-proBNP﹑D-二聚体﹑PaCO2显著高于轻﹑中度COPD患者,而PaO2显著低于轻﹑中度COPD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程度COPD患者各项指标对比
表2 不同期COPD患者血清NT-proBNP、D-二聚体结果比较
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COPD患者血清NT-proBNP﹑D-二聚体水平与PaO2水平呈现负相关关系(r=-0.218,P < 0.05;r=-0.194,P < 0.05),血清NT-proBNP﹑D-二聚体水平与PaCO2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r=0.692,P < 0.05;r=0.442,P< 0.05)。
COPD是临床极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该病主要见于中老年人群中,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5]。COP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多发病,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第4位,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至2020年COPD将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全球死亡原因第3位[6]。虽然COPD进程缓慢,但是对患者来说,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为其家庭带来经济负担。目前COPD在国际上尚未有比较统一的的预测指标,但有不少研究表明,血清NT-proBNP﹑D-二聚体﹑PaO2与COPD发病有密切关联,为预测病情﹑疗效及预后监测提供了临床依据。通过分析三者与COPD之间相关性,并且分别按临床症状和严重程度分组,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
本研究中结果显示,COPD急性期组和COPD缓解期组血清NT-proBNP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OPD急性期组血清NT-proBNP则显著高于COPD缓解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临床研究发现,NT-proBNP水平会随着COPD严重程度加重而增加,此外,通过检测NT-proBNP水平,能够初步判断COPD患者心功能不全的情况[7-8]。COPD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与PaO2水平呈负相关,与PaCO2水平呈正相关,且COPD急性期组PaO2显著低于COPD缓解期组,PaCO2则显著高于COPD缓解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清NT-proBNP参与了COPD的病理生理过程,PaO2降低即缺氧状态是会促进血清NT-proBNP的生成,这可能是由于COPD患者肺组织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患者处于一种慢性缺氧的状态,造成二氧化碳潴留,血容量增加等,更严重者可能是患者呼吸衰竭等引起心脏负荷增大,导致患者血清NT-proBNP生成增加。因此,血清NT-proBNP可以作为COPD严重程度的一个评估指标,动态监测COPD患者血清NT-proBNP对其临床疗效评价有重要意义。
COPD急性发作期常因感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因素使肺小动脉痉挛以及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或受到破坏,进而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凝血异常与炎性反应密切相关,易形成微血栓及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或DIC前期,直接影响疾病预后[9]。研究结果显示,COPD急性期组和COPD缓解期组D-二聚体显著高于对照组,COPD急性期组D-二聚体显著高于COPD缓解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二聚体水平与PaO2水平呈负相关,与PaCO2水平呈正相关,表明COPD患者血液中存在高凝状态,COPD患者病理生理改变,高碳酸血症从而导致D-二聚体增高。长期缺氧和CO2潴留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大,肝脏合成分泌凝血因子功能降低,而肾脏对相关有害物质的清除作用也逐渐减弱[10-11],这是导致COPD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原因这一;另一种可能是COPD患者发生酸中毒,PaCO2水平的升高容易产生酸中毒[12-14],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使凝血因子激活而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进而造成血液高凝状态,D-二聚体增高[15]。
根据相关临床研究提示[16],血清NT-proBNP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直接联系,同时NT-proBNP与D-二聚体也可对老年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严重程度进行有效判定。本文根据COPD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将465例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组,分别COPD检测患者血清NT-proBNP﹑D-二聚体及血气分析结果,其中重度COPD患者血清NT-proBNP﹑D-二聚体﹑PaCO2显著高于轻﹑中度COPD患者,而PaO2显著低于轻﹑中度COPD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了随着COPD患者病情的变化,血清 NT-proBNP﹑D- 二聚体﹑PaO2﹑PaCO2等指标也跟着变化,且变化的方向与病情的发展方向一致。根据本次研究提示,COPD患者发病后血清NT-proBNP﹑D-二聚体﹑PaO2﹑COPD四项指标均会出现明显变化,通过对四项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对比,也可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判断,为患者临床治疗时的病情发展﹑预后效果等均可提供有效的实验室检测依据。
综上所述,血清NT-proBNP﹑D-二聚体﹑PaO2与COPD存在密切关系,能够更加直观地反应COPD患者病情的发展程度,为COPD患者预测病情﹑疗效及预后监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1] 李敏,郝青林,何瑾. 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 13 (1): 119-122.
[2] 高远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观察与分析[J].当代医学,2011, 21 (10): 9-10.
[3] 钱建美,吴峰妹,刘长明,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血清PCT﹑CRP﹑FIB﹑PA﹑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意义[J]. 山东医药,2013, 53 (3): 80-82.
[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3, 36 (4): 225.
[5] 王志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二氧化碳分压与D-二聚体的相关性研究[J]. 国际呼吸杂志,2014,34 (3): 188-190.
[6] GOLD Executive Committee.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Updated 2013) [EB/OL].[2013-2-20]. http://www.goldcopd.org.
[7] 汤卫菊.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NT-proBNP检测结果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 33 (23): 2931-2932.
[8] 陈令东,顾鹏. 急诊室脑钠肽测定在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 实用医学杂志,2012, 28 (21):3568-3570.
[9] 赵 燕 霞,黄 相 增 . NT-proBNP﹑CRP 及 D-Dimer在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肺动脉高压中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呼吸杂志, 2014, 34 (5):341-346.
[10] 黄达荣,耿辉,姚云丹.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急性加重期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 1492.
[11] 王贵勤,刘靖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2012, 7: 716-718.
[12] 黄燕玲,罗光伟,孙洁民,等.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D-二聚体的影响[J]. 中国中医急症,2012, 21: 1492.
[13] 刘健.血脂检验应用在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检验中的临床分析 [J].心理医生,2017,23(13):66-67.
[14] 杨美荣.吡格列酮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及内皮祖细胞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6,24(6):456-458.
[15] 任丽娜,段晓晶,金永明,等.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血脂检验结果分析与报告[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0):37-38.
[16] 令海英.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血脂检验的临床价值与检验结果分析 [J].医药前沿,2017,7(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