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翠丽 林淑仪 陆月仪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广东佛山 528100
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增加﹑生活节奏加快,早产事件不断发生,有研究显示[1-2],我国早产/低体重儿的出生率已由2002年的7.8%上升到2005年的8.1%,且仍有持续升高态势。如何改善早产儿的预后状况,加速早产儿的身体发育进程,一直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出生后喂养状况,对早产/低体重儿的生长发育和预后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3-4]。但我国目前的早产儿喂养现状并不乐观,缺乏统一规范,普遍存在开奶延迟的问题,且母乳喂养率低,未能及时进行微量喂养,都将不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此次研究对母乳喂养与其他喂养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6年10月诊治的早产儿163例,入选标准:胎龄不足37周,出生体重不足2.5kg,患儿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排除标准:患有先天胃肠道畸形﹑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重度窒息﹑需机械通气支持的早产儿。根据喂养方式分为两组,91例早产儿实施母乳喂养为观察组,男52例,女39例,胎龄 30~36周,平均(33.4±2.1)周,体重1.8~ 2.4kg,平均(2.2±0.1)kg,身长 37~ 49cm,平均(43.2±2.6)cm,头围28~34cm,平均(31.2±1.0)cm。72例早产儿实施配方奶喂养为对照组,男43例,女29例,胎龄30~36周,平均(33.2±2.0)周,体重1.8~ 2.4kg,平均(2.1±0.1)kg,身长 37~ 49cm,平 均(43.1±2.5)cm,头 围 28~ 34cm,平 均(31.0±1.1)cm。两组早产儿性别﹑胎龄﹑体重﹑身长﹑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观察组早产儿实施母乳喂养,在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不用母乳以外的食物和饮料。
对照组早产儿实施配方奶喂养,初始奶量根据早产儿体重而定,控制在5~50mL/(kg·d),如果喂养耐受,可增加10~20mL/(kg·d)直到足量喂养,根据体重增长情况,喂养量可达160~180mL/(kg·d),能力摄入可达 535 ~ 605kJ/(kg·d)。于出生后1﹑2﹑3﹑6个月行健康体检。发育指标中,身长和头围可采用校准的皮尺,体重可采用标准的电子称,校准后读数可精确到10g。生化指标中,血红蛋白﹑血清钙﹑碱性磷酸酶,均可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版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早产儿在出生后1﹑2﹑3﹑6个月时身长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早产儿在出生后1﹑2﹑3﹑6个月时身长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早产儿出生后2﹑3﹑6个月时身长大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早产儿身长比较(± s,cm)
表1 两组早产儿身长比较(± s,cm)
组别 n 出生后1个月 2个月 3个月 6个月对照组 72 46.81±2.65 48.92±2.74 52.32±4.03 58.97±5.29观察组 91 47.10±3.48 52.79±4.96 57.51±3.85 67.40±3.18 t 0.618 5.906 8.369 13.263 P 0.536 0.000 0.000 0.000
对照组早产儿在出生后1﹑2﹑3﹑6个月时体重明显增加(P <0.05)。观察组早产儿在出生后1﹑2﹑3﹑6个月时体重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早产儿出生后2﹑3﹑6个月时体重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早产儿体重比较(± s,kg)
表2 两组早产儿体重比较(± s,kg)
组别 n 出生后1个月 2个月 3个月 6个月对照组 72 2.78±0.29 3.57±0.42 4.69±0.54 7.51±0.63观察组 91 2.84±0.31 4.03±0.36 5.20±0.48 8.35±0.67 t 1.262 7.524 6.373 8.159 P 0.203 0.000 0.000 0.000
对照组早产儿在出生后1﹑2﹑3﹑6个月时头围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早产儿在出生后1﹑2﹑3﹑6个月时头围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早产儿出生后2﹑3﹑6个月时头围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早产儿头围比较(± s,cm)
表3 两组早产儿头围比较(± s,cm)
组别 n 出生后1个月 2个月 3个月 6个月对照组 72 33.01±0.57 34.13±0.49 35.63±0.42 37.06±0.38观察组 91 32.98±0.62 36.04±0.51 37.01±0.65 38.52±0.53 t 0.317 24.157 15.614 19.703 P 0.751 0.000 0.000 0.000
对照组早产儿在出生后1﹑2﹑3﹑6个月时血红蛋白无明显改变(P>0.05)。观察组早产儿在出生后 1﹑2﹑3﹑6 个月时血红蛋白明显增加(P < 0.05)。观察组早产儿出生后2﹑3﹑6个月时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早产儿血红蛋白比较(± s,g/L)
表4 两组早产儿血红蛋白比较(± s,g/L)
组别 n 出生后1个月 2个月 3个月 6个月对照组 72 111.18±7.24 113.23±8.09 115.64±9.13 119.83±11.05观察组 91 111.29±6.53 119.74±10.15 120.17±11.26 126.78±12.46 t 0.102 4.439 2.768 3.716 P 0.919 0.000 0.006 0.000
对照组早产儿在出生后1﹑2﹑3﹑6个月时血清钙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早产儿在出生后1﹑2﹑3﹑6个月时血清钙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早产儿出生后2﹑3﹑6个月时血清钙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对照组早产儿在出生后1﹑2﹑3﹑6个月时碱性磷酸酶无明显改变(P>0.05)。观察组早产儿在出生后1﹑2﹑3﹑6个月时碱性磷酸酶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早产儿出生后2﹑3﹑6个月时碱性磷酸酶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5 两组早产儿血清钙比较(± s,mmol/L)
表5 两组早产儿血清钙比较(± s,mmol/L)
组别 n 出生后1个月 2个月 3个月 6个月对照组 72 2.17±0.15 2.20±0.17 2.29±0.25 2.37±0.34观察组 91 2.18±0.13 2.31±0.24 2.40±0.36 2.58±0.41 t 0.456 3.289 2.205 3.497 P 0.649 0.001 0.029 0.001
表6 两组早产儿碱性磷酸酶比较(± s,mmol/L)
表6 两组早产儿碱性磷酸酶比较(± s,mmol/L)
组别 n 出生后1个月 2个月 3个月 6个月对照组 72 324.16±17.28 325.67±18.13 328.95±20.17 330.26±21.38观察组 91 324.35±13.64 332.86±23.01 337.89±24.52 341.54±30.09 t 0.079 2.171 2.496 2.688 P 0.938 0.031 0.014 0.008
目前我国多把胎龄<37周(259天)出生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而国外早产儿多指孕周满20周至不满37周,体重在500g至不足2500g者。其中,孕周不满32足周者称极早产儿。绝大多数早产儿出生体重均低下,出生体重<2500g者,称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000g至1499g者,称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000g者,称超低出生体重儿。由于早产儿自身的解剖生理特点所决定,一些疾病的发生率较高,死亡率也较高[5-6],因而了解早产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对临床有重要意义。
诸多研究认为[7-8],人为因素(预产期的计算错误)﹑胎盘因素(胎盘早剥﹑前置胎盘或胎盘功能不全)﹑子宫因素(子宫内膜炎﹑子宫颈内口松弛﹑子宫畸形)﹑胎儿因素(先天畸形﹑感染﹑胎儿与母体血型不合﹑多胎妊娠﹑脐带过短﹑羊水过多或过少)﹑母亲因素(营养不良﹑过度疲劳﹑严重身体及情绪的伤害﹑先兆子痫﹑高血压﹑糖尿病﹑心肺疾病及感染发热性疾病)﹑社经地位(社经地位低的家庭小儿易营养不良,另有工作过度﹑生产过多或产前照顾不良)﹑其他(母亲频繁怀孕﹑父母亲年龄过大或过小﹑抽烟过多)均可能是早产儿的诱因。如何加速早产儿身体发育的进程,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
本次研究的结果提示,对照组早产儿在出生后1﹑2﹑3﹑6 个月时身长﹑体重﹑头围﹑血清钙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早产儿在出生后1﹑2﹑3﹑6个月时血红蛋白﹑碱性磷酸酶无明显改变(P>0.05)。观察组早产儿在出生后1﹑2﹑3﹑6个月时身长﹑体重﹑头围﹑血红蛋白﹑血清钙﹑碱性磷酸酶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早产儿出生后2﹑3﹑6个月时身长﹑体重﹑头围长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出生后2﹑3﹑6个月时血红蛋白﹑血清钙﹑碱性磷酸酶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母乳喂养更有助于早产儿的身体发育,并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分析如下;
配方奶喂养是人工喂养的一种。配方奶粉是为了满足婴儿的营养需要,在普通奶粉的基础上加以调配的奶制品。与普通奶粉相比,奶粉在配方中去除了部分酪蛋白,增加了乳清蛋白。去除了大部分饱和脂肪酸,加入了植物油,DHA(俗称脑黄金),AA(花生四烯酸)配方奶粉中还加入了乳糖;降低了矿物质含量,以减轻婴幼儿肾脏负担;另外还添加了微量元素﹑维生素﹑某些氨基酸或其他成分。配方奶粉是以母乳为标准,对牛奶进行全面改造,使其最大限度地符合婴儿消化吸收和营养需要。其中添加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预防婴儿佝偻病,适量的铁可以预防婴儿缺铁性贫血。配方奶粉中并非添加元素越多就越好。如果奶粉中脂溶性维生素A﹑D﹑铁﹑锌等矿物质超标,会对孩子产生毒性。
母乳喂养是指用母亲的乳汁喂养婴儿的方式。有研究显示[9-10],用母乳喂养的婴儿发展更为健康,效果包括增强免疫力﹑提升智力﹑减少婴儿猝死症的发生﹑减少儿童期肥胖﹑减少罹患过敏性疾病的几率等等。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母乳喂养对健康有益,对此付诸于实践的建议也在持续增加。因为母乳是婴儿最适宜的营养品,它含有适当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糖类)﹑矿物质(无机盐类)及各种维生素以供养生长发育中的婴儿。母乳中(特别是初乳)含有大量抵抗病毒和细菌感染的免疫物质,可以增强婴儿抵抗疾病的能力,这是其他任何替代乳品都无法实现的。母乳含有促进大脑迅速发育的优质蛋白﹑必需的脂肪酸和乳酸,另外,在脑组织发育中起重要作用的牛磺酸的含量也较高,因此,母乳是婴儿大脑快速发展的物质保证[11-12]。目前,世界卫生组织认为[13-15],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儿童的死亡率,它对健康带来的益处可以延续到成人期。以人口基础而论,出生后最初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是建议的喂养婴儿方式,接着以持续母乳喂养并添加适当的补充食品的方式进行喂养,直至2岁或更长。
综上所述,早产儿的喂养方式直接决定着营养摄入水平,也因此影响着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母乳喂养更有助于早产儿的身体发育,并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但此次研究也存在一定弊端,样本量较少,需要进一步扩大再研究。观察时间较短,可进一步延长再进行观察。
[1] 李娟,王庆红,吴红敏,等.2005年中国城市产科新生儿出生状况调查 [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14(1):7-10.
[2] 蒋静,钟晓云,龚华,等.院内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体格生长影响的比较 [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9):819-823.
[3] 李琳霞,赵琳,李艳红,等.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骨密度的影响 [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5,30(2):104-107.
[4] 吴繁,崔其亮,张慧,等.出院后不同喂养方式对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1~3月龄体格生长的影响[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9):814-818.
[5] 查琳,刘伟.枸橼酸咖啡因和氨茶碱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临床预后及脑神经发育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3):421-423,426.
[6] 韩丽英;薛辛东;富建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弥散张量成像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研究现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6(1):60-63.
[7] 曹玮,张永红,赵冬莹,等.34周以下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的影响因素[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5,17(5):453-458.
[8] 程亚颖,冯琪,王颖,等.三级医院早产儿出院后随访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5,30(6):401-407.
[9] 唐凤姣.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6,14(27):2870-2871.
[10] 李玲,李宁,张艳卿,等.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2):146-148.
[11] 王洪敏,李海英,张萍,等.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近期生长发育的影响[J].齐鲁医学杂志,2011,26(5):454-456.
[12] 陈善昌,尹莉蓉,冯永萍,等.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4):3740-3742.
[13] 陈绍红,廖珠根,徐晓玲,等.WHO新标准评价5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1):2045-2047.
[14] 王华,伍金林.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母乳喂养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11(1):42-45.
[15] 康宇,李廷玉,胡燕,等.婴儿喂养顺应WHO婴儿喂养指南的横断面调查分析[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0,5(2):12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