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巩义甫新花苑秦人墓M57、M58发掘简报

2018-03-28 11:19
关键词:底径圆弧墓葬

河南省巩义甫新花苑小区位于巩义老城区杜甫路与新华路交叉口西北部,巩义市宾馆南部,北宋皇陵管理处以西,永厚陵以东。2013年9月至10月,为配合甫新花苑小区项目建设,巩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工程域内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墓葬77座。其中M57、M58保存较为完整,墓葬形制特殊,出土随葬器物颇丰(图一)。现将两座墓葬资料简报如下。

一、M57

(一)墓葬概况

M57为竖穴墓道土洞、单棺墓。南北向,墓葬整体形状呈“凸”字形,由墓道、墓门和墓室组成,方向190°。墓道位于南部,形状呈长方形,直壁、平底,长2.80米、宽2.24米、深3.40米,四壁规整、平滑。墓(封)门长方形、平弧顶,宽1.38米、门高0.92米。墓室居于墓道北部,开口于生土层下,形状为长方形,长2.20米、宽1.38米、高0.92米,直壁、平弧顶。葬具为木质单棺,仅存朽痕,形状呈长方形,长2.06米、宽0.70米、残高0.10米。内置骨架一具,葬式为侧身屈肢,保存较差,头向北,其腰西部出土铜带钩1件。墓室东西两墓壁近顶部置壁龛各一,东壁龛形状略呈弧角长方形,长0.82米、内深0.28米、高0.32米,结构直壁、平底,内放陶盒3套;西壁龛形状亦呈长方形弧角,长0.68米、内深0.26米、高0.30米,结构为斜直壁、平底,内置陶壶2套。(图二)

图一 甫新花苑秦人墓位置图

(二)随葬器物

该墓葬出土有陶器、铜器计6件(套)。

陶壶 2 件。M57∶1,轮制。带盖。盖呈平弧状,圆弧壁,内有较高的榫状子口。器呈敞口,平沿,方唇,矮弧颈,广圆肩,上腹斜弧,下腹斜直,平底。口径12厘米、底径9厘米、通高21.6厘米(图三 :1)。 M57∶2,轮制。 带盖。 盖呈覆钵状,平弧顶,圆弧壁,盖内有较低的榫状子口。器呈侈口,平沿,尖圆唇,长弧颈,广圆肩,上腹外弧,下腹斜直,平底。口径12厘米、底径8.8厘米、通高22.8 厘米。 (图三:2)

陶盒3件。M57∶3,轮制。带盖。盖呈覆钵状,圆弧顶,斜弧壁。器呈子母敞口,圆唇,上腹斜弧,下腹斜直,刮削,平底。口径17.6厘米、底径 8.4 厘米、通高 16.2 厘米(图三:3)。 M57∶4,轮制。带盖。盖呈覆钵状,圆弧顶,斜弧壁。器呈子母口外侈,圆唇,上腹外弧,下腹斜弧,刮削,平底。口径15.8厘米、底径10.8厘米、通高15 厘米(图三:4)。 M57∶5,轮制。 带盖。 盖呈覆钵状,圆弧顶,斜弧壁。器呈子母口内敛,圆唇,弧腹,平底,底部刮削。口径17.2厘米、底径10.8厘米、通高16.2厘米。(图三:5)

铜带钩1件。M57∶6,钩首呈兽面状,腹内弧,尾翘,背置一圆形纽。长3.1厘米、腹径0.7厘米、纽径2.3厘米。

图二 M57平、剖视图

图三 M57出土器物

二、M58

(一)墓葬概况

M58为竖穴墓道土洞、单棺墓。南北向,墓葬形状呈“凸”字形,由墓道、封门、墓门和土洞室组成。方向190°。墓道位于南部,形状为长方形,直壁,斜坡底,长2.56米、宽2.12米、深2.90米。填土为黄褐色花土,分层夯筑,夯层厚度0.12~0.14米,平面可辨认夯窝略呈椭圆形,长径0.16~0.20米。墓道西、南两壁均置有脚窝,形状呈椭圆形,拱形顶,斜弧壁,平底。封门可确认用木板封堵,仅存朽痕,形状呈长方形,长1.24米、高1.10米、残厚0.06米,封门长方形,直壁,平弧顶,宽0.98米、门高1.00米,墓室居于墓道北部,长方形土洞,口宽内窄,长 2.44米、宽 0.98~1.08米、高 1米,直壁,近平弧顶。墓室底部可断葬具为单棺,根据底部残痕确认,形状为长方形,长2.10米、宽0.8米。棺内骨架一具,仅存下肢骨,确认系屈肢葬,其出土有铜铃、铜璜和铜带钩。墓室西壁置壁龛一个,距底0.20米,形状近椭圆形,长径0.66米、内深0.38米、高0.68米,内置陶器6件(套)。(图四)

(二)随葬器物

该墓葬出土器物19件。质地分陶、铜两类。陶器有壶、盒、匜、器盖;铜器有带钩、璜和铃。

1.陶器 8件。

陶壶 2件。M58∶12,轮制。带盖。盖呈圆弧帽状,顶部刮削,饰凹弦纹一周,尖弧顶,圆弧壁。壶呈敞口,斜平沿,尖圆唇,束颈,颈下部饰凸弦纹一周,溜肩,上弧腹,下腹斜直,平底。通高31厘米、口径14.4厘米、底径11厘米(图五:1)。 M58∶13,轮制。 带盖。 盖呈圆弧帽状,顶部刮削,饰凹弦纹一周,弧顶,圆弧壁。壶呈侈口,斜弧沿,尖圆唇,矮弧颈,溜肩,中腹外弧,下腹斜弧,平底。腹上部饰凸弦纹三周。通高32.6厘米、口径15.5厘米、底径9厘米。 (图五:2)

陶盒 3件。M58∶15,轮制。带盖。盖呈覆钵状,顶部刮尖,圆弧壁。器呈子母口,外侈,圆弧腹,底部刮削成三足。通高11.4厘米、口径 12.7 厘米(图五:3)。M58∶16,泥轮制。带盖。盖呈覆钵状,顶部刮削,饰凹弦纹一周,斜弧壁。器呈子母口,外侈,斜弧腹,底部刮削略成圈足,通高11.8厘米、口径11.6厘米(图五:4)。M58∶17,轮制。带盖。盖呈覆钵状,圆弧顶,顶部饰凹弦纹一周,斜弧壁。器呈子母口,内敛,斜弧腹,底部刮削不规则。通高11.4厘米、口径12厘米。(图五:5)

陶匜 2 件。M58∶14,轮制。器呈侈口,平弧沿,斜弧腹,底部刮削成凹状,口一侧置手按流。高4.6厘米、口径12厘米(图五:6)。M58∶18,轮制。器呈敛口,斜平沿,圆弧腹,平底,口一侧置手按流。口径11.3厘米、底径4.4厘米、高4.4厘米。(图五:7)

陶器盖 1 件。 M58∶19,器呈敞口,平沿,圆唇,折弧腹,不规则底。口径13.8厘米、高5.2厘米。 (图五:8)

2.铜器 该墓葬出土铜器有带钩、璜和铃。

铜带钩1件。M58∶4,器呈琵琶状,腹鼓呈弧形,背饰圆形纽,正面鎏金饰菱形线纹、卷云纹、水弧纹,环形圆孔内置绿松石粒。残长21.5厘米、腹宽2.0厘米、纽径1.5厘米。(图五:15)

铜璜47件,根据外形和内制分为四型。

A 型 2件。 虎头璜,形制相同。M58∶6,器呈圆弧形,两端饰虎头状,面平,顶有浅郭,中部一穿。两面饰双涡平纹和连弧卷云纹。长12.3 厘米、高 6.7 厘米。 (图五:9,封二:1)

B型 1件。磬形璜。M58∶7,面呈浅弧形,两端置圆形纽,上各一穿,面平,顶有浅郭,中有一穿,两面饰双涡线纹。长12.4厘米、高4.8厘米。 (图五:10,封二:2)

图四 M58平、剖面图

图五 M58出土器物

C型22件。菱形璜。M58∶10-1,整体呈菱形,面平质薄,周缘突起成郭,顶一穿,通体素面。长11.2 厘米、高 4.2 厘米。 (图五:11,封二:4)

D 型 22 件。拱形璜。M58∶2-1,面平质薄,周缘突起成郭,顶一穿,通体素面,一面饰线纹。长12.5 厘米、高 5.6 厘米。 (图五:12,封二:5)

铜铃15件。平面均呈圆筒状,器两角下垂,圆弧纽,根据器体与内制不同分二型。

A型6件。M58∶3-1,器面下部置一长方形穿,无悬舌,通体素面。宽2.6厘米、高4.3厘米。 (图五:13)

B型9件。标本M58∶11-1,器面饰方格和菱形线纹,有悬舌。宽2.7厘米、高3.8厘米。(图五:14)

三、结语

河南巩义甫新花苑墓群M57、M58两座墓葬,因缺乏具有明确纪年的遗物,所以只能根据墓葬形制、葬式和出土遗物等因素来推断其年代范围。

从墓葬形制而言,M57、M58皆为竖穴墓道土洞室,墓道大于墓室,墓室均为单室土洞,且洞室壁置壁龛。而与此葬俗相似的有:河南洛阳于家营秦墓[1]、河南巩义站街秦墓[2]、河南三门峡大岭粮库围穆沟秦墓[3]、河南三门峡三里桥秦人墓[4]、陕西咸阳塔尔坡秦墓[5]中的M25099、M38312。由此,我们推断,秦统一六国,占据中原后,竖穴墓道土洞室(大墓道、小墓室)墓在中原以及中原以西开始盛行,同时此类葬俗也是验证周制向汉制转变的衔接和过渡点。

从葬式来看,M57、M58两墓均为侧身屈肢葬,郑州岗杜附近古墓葬[6]中的M153与此类葬式相同。

从随葬品分析,M57:1陶壶与河南巩义站街秦墓中的 M3∶7 相似;M57∶6 铜带钩与河南南阳市拆迁办秦墓[7]中的M76:6、河南三门峡市三里桥秦人墓中的 M59∶5相似;M58∶4铜带钩与河南陕县东周秦汉墓[8]中的Ⅰ型Ⅱ式(2040∶392)、郑州岗杜附近古墓葬中的 M111 出土带钩相同;M58∶7铜璜与郑州两处战国墓[9]中的一四式铜璜、M58∶6铜璜与其出土的Ⅴ式铜璜近似。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定:M57和M58应为秦人墓。墓葬中的大墓道小墓室,不同于战国土坑墓的特征,应为秦人入主中原后的又一风格。

甫新花苑秦人墓M57、M58的发掘,无论从墓葬形制、葬式,还是出土器物组合,都为我们研究该地域的秦文化提供了一份翔实可靠的资料和依据,同时也对我们解读该地区周、秦和汉三种文化之间的衔接和递变有着深远的意义。

资料整理:赵红党

绘 图:赵红党 魏智睿

摄 影:杨丽

执 笔:赵红党 王培明

[1]河南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于家营秦墓发掘简报[J].文物,1998(12):14-16.

[2]河南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巩义站街秦墓发掘简报[J].文物,2006(4):17-24.

[3]河南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三门峡大岭粮库围墓沟墓发掘简报[J].中原文物,2004(6):4-8.

[4]河南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三门峡市三里桥秦人墓发掘简报[J].华夏考古,1993(4):35-53.

[5]陕西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塔尔坡秦墓[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

[6]河南省文物工作第一队.郑州岗杜附近古墓葬发掘简报[J].文物,1955(10):3-24.

[7]河南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南阳市拆迁办秦墓发掘简报[J].华夏考古,2005(3):15-19.

[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县东周秦汉墓[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9]河南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市两处战国墓发掘报告[J].中原文物,1997(3):14-24.

猜你喜欢
底径圆弧墓葬
甘肃省泾川县博物馆藏品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变
浅析圆弧段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设计与应用
江苏溧阳子午墩土墩墓D1发掘简报
甘肃嘉峪关市峪泉镇汉魏墓发掘简报
离心泵双圆弧圆柱形叶片的几何方程
半圆与半圆弧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圆弧连接的画法
扬州胡场汉代墓葬
唐宋墓葬里的“四神”和天关、地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