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大学生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及相關部门的重视,同时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也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本文主要从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目前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建议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思考 浅见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237-02
一、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创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种新趋势, 它蕴含着新的生机和发展趋势,对大学生进行创业能力培养与教育, 作为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1.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可以进一步拓展就业新视野,确立大学生创业教育新理念,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开辟新的途径。
2.通过创业教育使大学生对创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使他们能够更加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具有远见和丰富的想象力。将来不仅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 还要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在毕业后走向社会能担负起创业的重任,进而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3.通过开展创业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发掘自身的创造潜力。让大学生具备创业能力和生存能力、合作意识、诚信意识和承担风险的勇气。因此,开展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二、目前高校创业教育现状
1. 课程设置不全,开放形式单一
目前高校教学计划中几乎都将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列为必修课,有的老师还开设了相关的选修课,其实,创业教育所包含的内容远远不是一两门课所能包含的,授课方式依然采用课堂讲授的形式,这种从课堂到课堂的方式比较有局限性不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技能。
2.创业教师师资匮乏
创业教育是一种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教育。它不仅需要教育者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更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师资难以胜任创业教育教学需要,现在大多数高校主要依靠辅导员来完成,几乎没有创业经验,创业教育仍然停留在书本和空洞的口头说教上,教育效果不明显。使创业教育教学内容片面,教育形式僵化、单一。因此,创业教育效果不明显。
3.学生创业意识淡薄,缺乏自主意识
高职院校目前在校生对创业并没有兴趣,缺乏创业意识,这是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学生们普遍缺乏理财技能、推销意识和沟通技能。另外,好高骛远也是创业教育的另一误区,许多大学生对创业没有正确的认识。
4.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覆盖面不广
创业教育它需要学校投入相对大量的资源,以保证创业教育的实施。高职院校虽然开展了创业教育,也仅限于进行简单介绍以及开展一些大学生创业基础,创业选修课而已。学校也会定期举办一些创业相关的活动、比赛,参加的学生覆盖面不够广,指导老师做了大量工作,学生主动参与性不够。
三、解决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建议
1.进行课程改革,构建具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结构
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通过课程和实践这个核心环节来完成的, 作为创业教育系统工程的枢纽和核心,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培养目标的达成程度,决定着高职院校的生存空间和发展价值。因此,要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就必须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增加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形成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相结合,必修课、选修课相统一的完整的课程体系。
2.优化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主力军,我国多数大学的创业课程师资是经过简单培训的非商科出身的学生辅导员,他们缺少实践经验。高校可以通过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辅导,辅导员和专业老师交叉授课的形式,使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多样化,优化专兼职师资队伍结构,为大学创业教育提供新鲜的血液。
3.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增强创业精神
高校创业教育内容十分丰富,重点是提高创业意识。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教育学生要深刻理解创业的含义,真正使他们认识到,当今的大学生应该如何做到真正创业。 通过校友和社会自主创业成功的典型事迹,引导他们增强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勇气,鼓励和扶植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创业。能够经常的进行走出去,请进来,做到多模拟,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
4.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增强学生创业信心
通过创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创业信心,提高创业者的综合素质。 在高校创业教育中,要校内校外相联系,课内课外相结合,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各类大型赛事,如专业技能创新竞赛、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等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增强创业信心。
【参考文献】
[1]张丽,胡明花.关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83( 1) : 30-32.
[2]朱邦相. 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与创新刍议[J]. 教育与职业,2007(18)
[3]刘景宏. 关于高校创业教育专业化问题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07(05)
作者简介:钱枫(1983-),女,汉族,江苏丹阳人,讲师,研究方向:就业创业教育。